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8):1144-1145
目的:观察大鼠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足肿胀度的变化。探讨消肿止痛膏的消肿抗炎效果,为临床应用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84只无特殊差别的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应用容积法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肢肿胀容积,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消肿止痛膏组、扶他林乳膏组与模型组相比其肿胀率明显降低,肿胀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消肿止痛膏组与扶他林乳膏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通过调节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度的变化,效果相当于扶他林乳膏,可以抑制急性炎症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筋骨疗伤膏外敷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消肿止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扶他林乳膏组、筋骨疗伤膏组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予给药,扶他林乳膏组用扶他林乳膏外敷治疗,筋骨疗伤膏组用筋骨疗伤膏外敷治疗,2g/次,2次/天,连续给药7天。在给药后第1、4、7天分别记录各组大鼠痛阈值、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评分,在给药后第7天检测各组大鼠软组织损伤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β(IL-1β)、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含量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后第1、4、7天扶他林乳膏组和筋骨疗伤膏组大鼠痛阈值均显著升高(P0.05),两者止痛效果相当(P0.05)。扶他林乳膏组和筋骨疗伤膏组大鼠的损伤症候评分在给药后第4、7天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第7天,筋骨疗伤膏组大鼠的消肿、祛瘀效果明显更佳(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扶他林乳膏组和筋骨疗伤膏组大鼠TNF-α、IL-1β、PGE_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扶他林乳膏组比较,筋骨疗伤膏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β、PGE_2含量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疗伤膏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消肿祛瘀、抗炎镇痛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性因子TNF-α、IL-1β、PGE_2水平以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王晶 《新中医》2016,48(7):290-29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通过拔除大鼠右上颌磨牙,人为造成大鼠偏侧咀嚼,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模型。实验分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3组,按组进行相应的干预然后收集血清和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大幅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中IL-1β、TNF-α的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模型大鼠颞下颌关节炎的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加香薷饮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用角叉菜胶致SD大鼠炎症模型、干酵母致SD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新加香薷饮对大鼠足肿胀度、解热作用及其对血清中TNF-α、IL-6及下丘脑组织5-HT、NE含量。结果:抗炎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新加香薷饮8.05 g/kg组对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有明显的减轻(P<0.05)。解热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组织中NE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新加香薷饮8.05 g/kg组、新加香薷饮4.05 g/kg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阳性组及新加香薷饮8.05 g/kg组血清中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新加香薷饮8.05 g/kg组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及阳性组大鼠下丘脑中NE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新加香薷饮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坚龙胆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并研究其抗炎机制。方法:分别选用ICR小鼠180只,随机分为18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5mg·kg-1),坚龙胆乙醇粗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各层低、中、高剂量组(6,3,1.5g·kg-1),除正常组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5%聚山梨酯-80,每天1次,连续7d,检测小鼠的耳肿胀度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取180只SD大鼠,同上方式分组及给药,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造模,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另取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醋酸地塞米松组(5mg·kg-1),乙醇粗提物组(6g·kg-1),水部位组(6g·kg-1)。每日ig1次,连续7d,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腔炎症造模,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肺组织一氧化氮(NO),PGE2,TNF-α,IL-1β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足跖肿胀、大鼠胸腔及肺组织的炎症因子NO,PGE2,TNF-α,IL-1β,MDA均明显增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水部位高、中剂量(6,3g·kg-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导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其余部位活性弱或基本无活性,坚龙胆水部位组(6g·kg-1)能抑制胸腔液MDA,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1),坚龙胆水部位组(6g·kg-1)能抑制肺组织NO,MDA,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坚龙胆水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风止痛宁搽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制造方法造模,24 h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灌胃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风止痛宁搽剂外用治疗,观察各组右足肿胀出现时间及全部肿胀的时间并进行对比,第28天采血后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右后足第10天出现肿胀,14 d全部肿胀;对照组第16天出现肿胀,21 d全部肿胀;治疗组第16天出现肿胀,22 d全部肿胀。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抗风止痛宁搽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干预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风止痛宁搽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制造方法造模,24 h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灌胃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风止痛宁搽剂外用治疗,观察各组右足肿胀出现时间及全部肿胀的时间并进行对比,第28天采血后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右后足第10天出现肿胀,14 d全部肿胀;对照组第16天出现肿胀,21 d全部肿胀;治疗组第16天出现肿胀,22 d全部肿胀。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抗风止痛宁搽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干预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模型、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测定棉球肉芽肿模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测定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大鼠肿足炎性渗出物中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组织胺(His)、蛋白含量及血清中 NO、NOS的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可能的抗炎机制。结果: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降低棉球肉芽肿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和TNF-α、IL-1β水平,能降低角叉菜胶足肿大鼠肿足炎性渗出物中MDA、PGE2、5-HT、His及蛋白含量,抑制血清中NO和NOS的升高,提高SOD的活性。结论: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8)
目的筛选鸭跖草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并研究其抗炎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进行抗炎活性筛选;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肺组织一氧化氮(NO)、PGE2、TNF-α、IL-1β和MDA水平,探讨抗炎机制。结果与5%吐温-80组比较,水溶部位高、中剂量(30、15 g/k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导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其余部位活性弱或基本无活性;鸭跖草水溶部位组(15 g/kg)能抑制胸腔液MDA、PGE2、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鸭跖草水溶部位组(15 g/kg)能抑制肺组织NO、MDA、PGE2、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结论鸭跖草水溶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9,(3)
目的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足跖炎性组织MDA、NO水平和SOD活性,以及大鼠血清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赪桐根极性部位组对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P0.01)。结论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以石油醚部位最强,其发挥部分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机制主要与减少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电针抗急性炎症的部分机理。方法:正常Wistar大鼠分别在电针、消炎痛和罗非昔布预处理5 d后致角叉菜胶急性炎症模型。电针刺激"曲池"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消炎痛和罗非昔布预处理分别以7.5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5 d;另一组大鼠在相同造模后进行即刻电针处理(参数同电针预处理组)。以毛细管放大法检测足跖肿胀度,ELISA法检测炎症足爪PGE2、IL-1β和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足爪炎症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结果:电针可有效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跖肿胀,尤以造模后2、3 h最为显著;可降低大鼠炎症足爪组织中的PGE2水平;不同时段电针介入治疗均能下调炎症足爪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但以造模后治疗为佳;电针对足爪炎症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结论: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并通过抑制局部促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的生成与表达而控制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66-168
目的:观察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等炎症模型,观察复方小艾飞蜜膏抗炎活性;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总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在0.0340.136g/kg的剂量范围内,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减轻肉芽肿的质量,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降低PGE2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对大鼠足肿胀的干预作用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大鼠足趾部注射角叉菜胶建立大鼠足肿胀模型,给予黄芪水煎剂(按生药量0.5、1、2 g/kg)及布洛芬(50 mg/kg)治疗后,观察药物对实验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PGE_2、IL-2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足肿胀部位软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CHO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足部明显肿胀(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水煎剂可明显抑制大鼠足肿胀;给药组血清PGE_2、IL-2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和CHOP的异常表达得到改善(P0.05)。结论:黄芪水煎剂可以通过调节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的水平抑制角叉莱胶所致足部肿胀,减少参与炎症过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黄胞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天。采用组织容积法测定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组织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17的表达(P0.05)。与阳性药对照比较,桑黄胞外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IL-17的表达及桑黄胞外多糖低剂量组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胞外多糖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放血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火针组、西药组,于大鼠右踝关节注射0.1m L尿酸钠混悬液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火针点刺右踝关节肿胀最高处"阿是穴",共治疗3次。足容积法测量大鼠右踝关节肿胀度;ELISA法测定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火针组、西药组造模后96h踝关节肿胀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治疗后火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火针组、西药组大鼠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火针可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中的IL-1β、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倍体黄芩新品系与甘肃产二倍体黄芩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1)采用角叉菜胶建立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胸膜炎模型,检测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及肿胀足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检测胸膜炎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四倍体黄芩新品系与甘肃产二倍体黄芩提取物的抗炎作用。(2)应用热板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扭体)法,观察四倍体黄芩新品系与甘肃产二倍体黄芩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致炎3、4 h时,各黄芩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黄芩组角叉菜致炎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胸膜炎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黄芩给药组热板痛阈值均明显提高,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四倍体黄芩、甘肃产二倍体黄芩水提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抗炎镇痛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乙酰葛根素的抗炎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四乙酰葛根素高、中、低剂量( 80,40,20 mg· kg-1)组以及吲哚美辛(5 mg·kg-1)组,四乙酰葛根素尾iv给药4d,末次给药30 min后予以造模,观察四乙酰葛根素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急性足肿胀、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 PGE2)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四乙酰葛根素(80 mg·kg-1)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足肿胀(P<0.01),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PGE2(P<0.05)及血清中TNF-α(P<0.05),IL-1β(P <0.05)的含量.结论:四乙酰葛根素可能通过影响炎性因子释放而起到抑制大鼠炎性足肿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及抗炎症损伤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艾灸非穴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UI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TNF-α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预处理可促进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60-163
目的:研究枫蓼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灌胃给药5d,研究枫蓼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大鼠炎足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枫蓼提取物的抗炎机制。结果:枫蓼提取物23.4、46.8g/kg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表明,枫蓼提取物16.2、32.4g/kg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提取物16.2、32.4g/kg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PGE_2和MDA的含量,但对NO无明显影响。结论:枫蓼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及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