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温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柱骨折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脊柱骨折神经损伤患者开展临床实验,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0)实施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温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痛觉、Barthel指数以及运动、触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ASIA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得知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触觉情况、运动、痛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对脊柱骨折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治疗中,采用温针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在帮助患者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6例卒中后伴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单用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予头针联合康复训练。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MMSE、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有效,结合头针针刺特定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8):1071-1072
目的:探讨针灸与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连续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在此基础上加对患者进行5周的运动想象治疗,对比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简易Fug-Meye肢体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除了对其按照常规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外,结合运用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0):1475-1476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推拿对急性肩周炎患者的症状控制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治疗选择迅速有效的方式。方法:将132例病例以入院顺序的先后随机分为温针组、推拿组及联合组,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局部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温针组和推拿组(P0.05),联合组患者在关节疼痛、怕冷、肿胀、沉重及功能障碍症状改善上显著优于温针组和推拿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温针组和推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针灸配合推拿能有效控制急性肩周炎患者的局部症状,减少疼痛,同时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石新燕  李小生 《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增加针灸治疗。通过Barthel指数、FAC下肢行走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等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Barthel指数、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加,但是治疗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痉挛恢复更加明显。结论: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同时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把93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可取的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施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头针加康复训练同步施治,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指标,观察对比2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施治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7):914-9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的改善情况,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各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疗效确切,彰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将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4.276;P=0.001,0.001均0.05);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11,9.865;P=0.001,0.001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可促进平衡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安全缓解脑卒中患者肩部疼痛强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关穴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水肿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浮针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抢救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共有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到我院住院部治疗,根据患者随机抽签单双号进行平均分组,采取不同的措施后对病人的神经缺损以及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却显著增高,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z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在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运动功能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脊髓损伤(SCI)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的SCI患者共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取伤损脊髓阶段上下方的大椎穴、灵台雪、腰阳关穴等,上肢瘫痪加手三里、合谷、曲池穴等,下肢瘫痪加足三里、太溪、阳陵泉等,大小便障碍加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针刺后以得气为准,留针30min左右,1次/d,5次/周,两组患者功能共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触觉功能评分及痛觉功能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触觉功能评分及痛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上升(P 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触觉功能评分及痛觉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 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提高老年SCI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头穴丛刺为主针刺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为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沛桃 《陕西中医》2012,(11):1535-1536
目的:探讨温针推拿拔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为温针拔罐组,推拿拔罐组和温针推拿拔罐组。结果:发现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活动回复正常,有些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温针推拿拔罐疗法能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斜线给予常规针刺30 min后,保留头针,观察组予针刺运动疗法同步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芒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辅以内科常规疗法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