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尺胫针组100例、腕踝针组52例,观察其对损伤局部疼痛和压痛及其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痊愈时间。结果:两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痊愈率比较无差别(P>0.05),愈显率和有效率尺胫针组均较腕踝针组为优(均P<0.05);急性患者首次进针5min时和慢性患者首次治疗后的疗效尺胫针组明显优于腕踝针组(均P<0.05);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痊愈时间尺胫针组分别较腕踝针组缩短1.2d和3.2d,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尺胫针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较腕踝针为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对醋酸扭体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腕踝针组和尺胫针组,每组各10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只致痛,观察记录注射后至开始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期),以及小鼠首次扭体至其15min内的扭体次数,计算出抑制的百分率。结果:模型小鼠扭体次数两针刺组明显少于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与腕踝针组比较,尺胫针组对小鼠扭体次数的减少以及延长潜伏期的作用明显优于腕踝针组(P?0.05)。结论:尺胫针疗法可显著提高醋酸所致扭体模型小鼠的痛阈,其镇痛作用优于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评价尺胫针干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即刻效应,以其说明该疗法见效的速度与即刻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20例门诊患者盲法、随机、平行对照分为尺胫针和腕踝针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前、进针后即刻、留针15min时、起针后即刻的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度积分变化,用spss分析、统计处理。结果:两组进针三个时间点的止痛效应均较治疗前差异及其显著(均P0.01),尺胫针组在三个时间点对疼痛、压痛积分及总评分改善以及在针后15min时和起针后即刻的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腕踝针组(P0.05;0.01),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尺胫针与腕踝针治疗急忙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的即刻效应,尺胫针更具起效快、疗效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尺胫针组和腕踝针组,每组50例,观察其对损伤局部疼痛、压痛及其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首次进针后即刻效应、痊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比较无差别(P>0.05),尺胫针组的愈显率、有效率、首次进针后即刻效应、痊愈时间(腕踝针组缩短1.2d)均明显优于腕踝针组(P<0.05;P<0.01)。结论:尺胫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较腕踝针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尺胫针疗法中"痛位在督脉,皮部取太阳"。方法:尺胫针疗法是依据十二经脉所布所属系统划分区域的,其刺激部位是病变所属经脉相应之尺部或胫部之皮部,但临床若病位在前后正中线时,应取何经之尺部或胫部皮部则难以把握。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及大量临床实践总结,认为督脉与太阳经在经脉循行上密切相关,二者经气相通,生理病理相互为用。结论:病变位于后正中线的督脉时,应选取手(横膈线以上者)足(横膈线以下者)太阳经皮部治疗效果较好,即"痛位在督脉,皮部取太阳"。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17-1518
目的:观察电尺胫针治疗颈痛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尺胫针组34例和电针组33例。电尺胫针组应用尺胫针加电脉冲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电针组给予常规电针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均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NPQ量表作治疗前、后计分评定;按NPQ评分减分率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第1、2疗程治疗后两组NP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间NPQ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无差异(P>0.05);对神经根型颈椎病NPQ量表评分电尺胫针组不如电针组(P<0.05);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颈痛性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安全,对颈型颈椎病颈痛两种疗法疗效无差别,而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以电针组为优,故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宜首选电尺胫针,该疗法更具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见效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成人前臂腕至肘关节段,长约1尺,该部肌肤古称之“尺肤”。根据“尺肤”的体表解剖标志拟定的穴位,应用毫针刺治四肢扭挫伤痛,疗效尚属满意,兹举验案报道如下。1髋前部痛殷某,男,21岁,学生,1992年11月3日初诊。主诉:左髋腿疼痛1周。1周前因跌扑撞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尺胫针组和腕踝针组,每组60例。1d治疗1次,7次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尺胫针组愈显率为78.2%,总有效率为97.6%;腕踝针组愈显率为48.6%,总有效率90.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间无差别(P>0.05)。二组患者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极其显著(P<0.01);疼痛和症状总积分改善尺胫针组优于腕踝针组(P<0.05),二组的压痛和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度无差别(P>0.05)。二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随访3个月疗效巩固。结论:尺胫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近期疗效显著,其对患者腰痛、压痛、腰部功能活动障碍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时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针"[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快捷、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浮针疗法于1996年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发明,经过10余年的临床运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及发展,现将2007~ 2012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痛症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经数年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是应用浮针针具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它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大部分痛证可达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浮针疗法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刘敏勇(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330006)关键词急性痛症,针灸治疗,单针笔者于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赴乍得中央医院援外工作期间,选取了60例急性、非器质性痛症患者,采用单针远道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