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假药饼灸组。除空白组外,其他4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mg/kg,连续造模7d,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次日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CD~(3+)、CD~(4+)、CD~(8+)、NK细胞、B细胞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3+)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和假药饼组CD~(3+)、CD~(4+)、CD~(8+)、NK细胞及B细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地调节因环磷酰胺所致的CD~(3+)下降、CD~(8+)升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 IFN-γ、IL-2及 IL-4的影响。方法将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和假药饼灸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 ,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次日动物麻醉,取动物脾脏计算其脾脏指数,采用 ELISA 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 IFN-γ、IL-2、IL-4含量。结果环磷酰胺造模后,脾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艾灸组 IFN-γ、IL-4明显降低,模型组、假药饼组IL-4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 IFN-γ明显降低,隔药饼灸组IL-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均有调节作用;隔药饼灸可使因环磷酰胺所致下降的IL-4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隔药饼灸与艾条灸对免疫抑制兔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方法 将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4组,每组10只,共4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60 mg/kg,连续7 d,造成免疫抑制模型,每天上午注射,造完模2 d后,2个治疗组分别进行隔药饼灸和艾条灸,隔日灸,共灸10次。10次结束第2天动物麻醉后进行腹腔静脉取血,观察IgG、IgM和补体C3、C4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IgG、IgM、C3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隔药饼灸组中IgG浓度变化最为显著,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C3浓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中IgG、IgM、C3浓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3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免疫蛋白浓度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隔药饼灸效果优于艾条灸,表明了六味地黄汤药物与艾灸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116例不同年龄人群机体血细胞系列的影响。方法以116名基本健康人员为观察对象,其中20~44岁40名,45~60岁53名,61岁以上23名。将熟地、山药、山萸肉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2 mL,观测血细胞系列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隔药饼灸后,青年组红细胞系列RBC、HGB、MCV、MPV及RDW与施灸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中年组白细胞系列NEUT、WBC、NEUT%升高(P0.01),LYM%降低(P0.01);老年组白细胞系列WBC、MONO、EOS、BASO升高(P0.01,P0.05),红细胞系列RBC、MCV降低(P0.05,P0.01),MCH、MCHC升高(P0.01)。结论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血细胞系列调节作用的影响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WBC的改善作用也在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前期证实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观察不同艾灸量对免疫抑制兔体质量及细胞因子IFN-γ、IL-2及IL-4的影响变化,以探索该项研究中灸量的最佳效应。方法 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3壮组、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成免疫抑制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3壮、5壮及7壮的治疗,隔日施灸,共灸10次。结束治疗后第2天动物称质量、麻醉,解剖取脾脏匀浆,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IFN-γ、IL-2、IL-4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3壮组、5壮组、7壮组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3壮组比较,5壮组、7壮组体质量差值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隔药饼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壮组、5壮组、7壮组组织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5壮组、7壮组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3壮组组织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壮组比较,5壮组、7壮组IL-4、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灸量对环磷酰胺所致动物体质量减轻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隔药饼灸5壮组、7壮组对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均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艾灸预防保健的作用原理,在神阙、关元等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其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红细胞常态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8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制成的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每穴3壮,隔日灸,10次为1个疗程。艾灸前及施灸1个疗程后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红细胞系列常规,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RBC较灸前明显升高,MCH较灸前下降,且两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组灸后HGB、MCHC均较灸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隔药饼灸在改变健康人血细胞的常态时存在年龄段的差异,能够增强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的影响。方法:经过体检筛选中青年亚健康志愿者37名,男性11例,女性26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24例)和中年组(13例)。采用艾灸器施灸的方式,在受试者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每次20 min。在施灸前、后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的检测。结果:施灸后青年组WBC、NEU绝对值、LYM、LYM(%)、NEU、MID绝对值、MID(%)、RBC、HGB、HCT、MCV、MCH、MCHC、RDW、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施灸后中年组LYM、MID绝对值、MCV、MCH、MCHC、RD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灸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均有调节作用,对青年组人群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PMN)的影响,以阐明其作用机制,为隔药饼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核酪口服液组、穴位隔药饼灸4组,每组12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隔药饼灸和核酪口服液组PMN吞噬指数均有降低(P0.05),且穴位隔药饼灸组降低效果更优(P0.05)。结论:穴位隔药饼灸能改善慢支大鼠肺与气管组织损伤情况并控制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PMN吞噬指数,起到有效控制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药饼量的衰减变化为临床隔物灸应用提供保效思路和方法。方法:选用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隔药饼灸1壮组、2壮组、3壮组,每组8只。每组均选取神阙、肾俞(右)和足三里(右)穴,隔日1次,共灸5次,观察艾灸治疗后各穴位药饼的消耗量。用热电偶探针和温度记录仪记录实时温度,最高温度设定为50℃。结果:3组药饼消耗量肾俞高于神阙与足三里(P<0.01);在相同穴位,3壮组药饼消耗量高于2壮组(P<0.01),2壮组高于1壮组(P<0.01)。结论:隔药饼灸在不同穴位药饼消耗量不同,壮数越多,药饼消耗量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当归"润肠通便"功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将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血虚便秘组,阳性对照组,当归高、低剂量组,当归多糖高、低剂量组,当归油高、低剂量组等9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A)联合灌服复方地芬诺酯片(DPN)混悬液建立血虚便秘模型,造模第14天开始,各组小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常通舒颗粒溶液、当归水煎液、当归多糖水溶液、当归油乳剂,连续灌胃2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记录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测定血液学指标,并计算粪便和结肠含水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血虚便秘组小鼠基本能体现中医血虚便秘证候,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排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粪便和结肠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与血虚便秘组比较,当归水煎液可改善模型小鼠血虚便秘证候,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P0.05或P0.01),显著缩短排便时间(P0.05或P0.01),升高粪便和结肠含水量(P0.05或P0.01);当归多糖可改善模型小鼠血虚证候,显著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P0.05),升高小鼠结肠含水量(P0.05),但对排便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当归油可改善模型小鼠便秘证候,升高粪便和结肠含水量(P0.05),高剂量当归油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P0.05),但对外周血RBC,WBC,HGB和H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当归多糖和当归油可能是当归发挥"润肠通便"功效的重要组分,但尚不能代表当归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