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通脉定眩汤联合敏使朗,对照组常规治疗,7 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76.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晕宁胶囊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0例采用天麻晕宁胶囊治疗(3次/d,每次4粒),对照组100例口服葛根素片(每次4片,3次/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2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晕宁胶囊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雪莲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病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20例后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雪莲通脉丸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雪莲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5d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芩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用自拟方柴芩止晕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P0.05)。结论:自拟方柴芩止晕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茯苓泽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口服加味茯苓汤泽泻汤,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茯苓泽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2.5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改为生理盐水250 mL。同时视病情需要给予营养脑神经、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灸治疗。①定眩止晕舒颈汤(葛根、天麻、野菊花、川芎、桂枝、赤芍、甘草片),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②针刺颈百劳、大椎、百会、天柱、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用6805-B型电针仪刺激20 min。发病1周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浅刺为主;发病2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可选用强电流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列,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6.67%(46/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降低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止晕汤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自拟止晕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和眩晕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止晕汤配合耳穴压豆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神止晕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中心门诊的96名患者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安神止晕汤配合耳穴压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1.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止晕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改善眩晕等症状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善辅  曾素娥  杨冬梅  赵柏庆 《河南中医》2009,29(11):1086-1087
目的:观察固本止晕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低血压眩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固本止晕汤(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白芍、山药、熟地黄、升麻等)治疗,对照组口服眩晕停片,疗程均为2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固本止晕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后循环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1.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后循环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后循环血流情况,治疗效果切确,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1剂/d,水煎2次过滤取汁300m L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西比灵5mg/次,口服1次每晚。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脂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脂指标,疗效优于使用西比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止晕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强力定眩片治疗;治疗组30例用止晕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晕颗粒治疗VBI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和尼麦角林片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天麻活血汤(天麻、胆南星、半夏、钩藤、羚羊角、川芎、当归、芍药、丹参),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河南中医》2012,32(2):234-23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敏使朗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15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周;治疗组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基础上,予口服化痰止眩汤,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和体征的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或P0.01),尤其治疗组变化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止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收集,数量为60例。治疗组30例,给予止眩汤和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30例服氟桂利嗪。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止眩汤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瑞斌  张凤琴 《山西中医》2012,28(12):34+3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300 mg/日,口服,1次/日;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特定穴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全部有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9只眼)和对照组28例(48只眼).治疗组内服自拟中药益气通脉汤,同时口服泼尼松片.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加服维生素B1和地巴唑.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随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