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其中以腹泻型最多见。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与肾亦有一定关系。中医药在成方、验方、基本方、单味药、针灸推拿、中药外治、中西医结合以及中成药治疗腹泻型IBS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综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徐景藩教授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肝郁脾虚,互为因果;(2)肠风扰动,发病之机;(3)寒热虚实,变化多端;(4)抑肝扶脾,标本同治;(5)善用风药,兼以平肝。  相似文献   

3.
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机,同时脾虚、湿热、寒凝、气滞等虚实夹杂证候也是本病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辨证分型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经验方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目前中医药在IBS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诊断疗效标准不统一;(2)辨证分型存在差异性;(3)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4)缺乏科学的临床试验设计及症状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今后应从症状、体征入手,建立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做到量化,同时简化规范辨证分型;深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采用现代实验手段,阐明IBS常见的肝郁脾虚等证的本质,以开拓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久泻之成因多责之于脾,而本于肾。因脾主升清,司运化,肾为胃关,司二便。若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伤损脾胃,脾虚失运,寒湿自生,中虚下陷,则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久泻不愈。脾虚日久损伤肾阳,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则令泄泻不止,肝气乘脾所引起的腹痛腹泻大多由于脾胃素虚,郁忿诱发肝气横逆而发病。治疗当以健脾渗湿;温补肾阳,收敛止泻为主,缓而取效。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久泻之成因多责之于脾,而本于肾.因脾主升清,司运化,肾为胃关,司二便.若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伤损脾胃,脾虚失运,寒湿自生,中虚下陷,则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久泻不愈.脾虚日久损伤肾阳,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则令泄泻不止,肝气乘脾所引起的腹痛腹泻大多由于脾胃素虚,郁忿诱发肝气横逆而发病.治疗当以健脾渗湿;温补肾阳,收敛止泻为主,缓而取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络脉瘀阻型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发现络脉瘀阻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目前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已达成一定共识。运用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理汤加味治疗脾虚湿热内蕴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方法: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口服中药汤剂连理汤加减4周,进行疗前、疗后主要症状量化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94.16%。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调整胃肠运动、抗腹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常见消化系统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软便、溏、便、水样便)、便秘(块状便、硬便),粘液便、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便意等,目前尚难用解剖、生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解释.国际胃肠病学会将本病归属胃肠功能性疾病,制订罗马标准,最近又经胃肠病学专家修订为罗马标准Ⅱ,去年在Gnt杂志公布,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3个亚型.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等证范畴.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亦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途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好、症状不易反复、费用低等,但在对IBS-D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设计不严谨,样本量小;临床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发展,以使中医药能在治疗IBS-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IBS-D治疗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1.
赵克学 《陕西中医》2014,(9):1131-113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止泻方(炒柴胡、防风、炒白芍、凤尾草、辣蓼草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并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加味胃风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和评估中药加味胃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33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服中药加味胃风汤;对照组33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用洛派丁胺、复方颠茄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8例,有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9.70%.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胃风汤治疗肠易微综合征腹泻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河北省中医院刘启泉教授临证30余载,学验颇丰,治疗腹泻型IB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洪善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刚 《天津中医药》2010,27(3):185-186
<正>简介:洪善贻(1941-),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市中医学会副会长,1997年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11):1506-1507
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栗广辉 《吉林中医药》2003,23(11):18-19
目的:观察肠胃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34例病例,以2: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肠胃康和硝苯地平、复方苯乙哌啶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肠胃康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亚峰 《光明中医》2007,22(1):47-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同时口服匹维溴铵;对照组43例予以口服匹维溴铵,疗程均为6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6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53%,有效率23.4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34%,有效率31.12%,总有效率79.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因病机以及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IBS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有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要在整理古今中外医家对IBS认识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筛选出针对IBS发病关键环节的专方专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IB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常可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我们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11例肠易激综合征证候病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乐  卜平  郑新梅  张瑜  李瑶瑶  徐敏 《中医研究》2005,18(11):24-2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采用罗马Ⅱ标准和中医辩证标准,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数据库,在SPSS8.0统计软件上处理结果.结果:证候分布与脾相关的占88.2%,与肝相关的占33.2%,与肾相关的只占6.2%.结论:本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与感受寒邪、寒冷和脂餐饮食、精神因素、手术创伤等密切相关;病位在胃、肠,病性上多见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脾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