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 ,常伴有大便黏液及神经官能症状 ,大便化验、X线及结肠镜检均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其临床类型复杂 ,病程常迁延数年或数十年 ,治疗上无特效药物。本病虽呈良性经过 ,但其发病率高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 ,其病因多为脾胃虚寒 ,加以情志刺激 ;以脾虚为本 ,病变在大小肠。脾气虚损 ,运化失职 ,血之化源不足 ,进一步导致心血虚 ,出现心悸、健忘、面色无华、脉无力等心血不足的证候。思虑过度 ,心血亏损 ,无以养脾…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至治疗结束1周后的腹泻症状积分、腹痛或腹部不适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腹泻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的优势有逐渐明显的趋势。治疗第2周2组积分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4周2组比较,差异为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停止治疗1周后,2组腹泻症状积分均出现反弹。治疗后2组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都呈下降趋势,治疗组的VAS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治疗第4周,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止治疗1周后,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VAS评分都出现回升。说明无论是电针还是匹维溴铵,都难以达到持续控制D-IBS的效果。治疗后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均开始下降,治疗组的VAS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差异逐渐增大,治疗第3周,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4周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2组整体症状感受VAS评分均有回升趋势。依据患者SRI水平,得出治疗结束时,有效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给予匹维溴铵(50 mg/次,3次/d)及双歧四联活菌(1.5 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血清25-(OH)D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2.24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t=11.49,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值数值高于对照组(t=3.804,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郭光丽  钟瑾  王延峰  刘永 《河北中医》2010,32(4):564-565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2007—01-2009—07,我们采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并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中药内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5,23(5):921-922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某,女,52岁,于2002年8月12日就诊。5年多来经常胃痛、腹部胀痛,大便干燥,问有粘液便。曾在多家医院行胃镜、肠镜等各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好转。在本院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余无异常。诊见精神疲惫呈痛苦面容,面色暗黑,消瘦,查上腹部及脐周、下腹均有轻度压痛,肠鸣音稍弱,舌质暗淡,脉弦细。诉睡眠差,纳差,饮食以流质为主,多年来限制肉类蔬菜粗粮,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的患病率在5%左右,以腹泻型最为常见^[2]。2007-01—2009—07,我们采用针灸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理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笔者自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采用中医辨证内服理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并与思密达治疗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政德  梁立安  张维新 《中国针灸》2006,26(10):717-7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9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对照组(B组)、推拿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推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重视针刺、推拿疗法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电针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电针治疗,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28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两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为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午流注针法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时间推算出来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采用北京时间、地方平太阳时间、真太阳时间这3种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可能出现的误差,并从子午流注针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际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应采用真太阳时间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标准,建议开发专门的软件或网站辅助进行开穴。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以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伴有腹胀和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迁延难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IBS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针灸治疗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通过检索并筛选近5年针灸疗法治疗IBS的文献,对其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其研究结果,以了解针灸治疗IBS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证据及内在机制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检索并梳理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较为明确,但其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微环境失调和肠脑互动异常等多种作用机制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深度挖掘"肠-脑轴"的双向调节作用、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4.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结肠粘膜5.HT变化及隔药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临床收集腹泻型IBS患者73例,随机分为隔药灸组(37例)和针刺组(36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隔药灸治疗对典型患者结肠粘膜5-HT表达的影响。结果:隔药灸组痊愈率为43.2%,针刺组痊愈率为36.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隔药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结肠粘膜5-HT异常增高的表达。结论:隔药灸能够改善腹泻型IBSIIg床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5-HT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turtle-shell-partitione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3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plus turtle-shell-partitioned moxibustion, while 3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sam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ce a day, 10 d as a treatment course, for 2 courses in total. The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were observe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67.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turtle-shell-partitioned moxibus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IBS-D, and can produce a more significant efficacy than acupuncture alone.
  相似文献   

17.
针刺与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ZM  Zhu YS  Wang QX  Lei MN 《中国针灸》2011,31(7):607-609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黏液便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显著(总积分:16.70±2.40 vs15.70±3.01,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西药组的70.0%(14/20)(P<0.05).结论: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  相似文献   

18.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朱黎婷  夏晨 《河北中医》2011,33(9):1385-138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从《科学引文索引》(SCI)中检索2005—2009年SCI源收录期刊有关针刺治疗IBS的论文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相关论文有26篇,发表于Neurosci Lett,Would J Gastroenterol,Am J Gastroenterol,Cochrane DB Syst Rev,Contemp Clin Trails,GUT,Life Science等19种杂志。其中15篇认为针刺有效,3篇认为机制不清楚,2篇认为证明针刺治疗IBS有效的依据不充分,2篇认为属安慰剂效应,1篇认为无效。针刺治疗IBS涉及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内关等25个常用穴位,以毫针结合电针治疗为主,机制研究以神经、体液机制为主。结论国内外研究认为,针刺治疗IBS具有有效性,费用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HC  Han SK  Tang JL 《中国针灸》2011,31(7):605-60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为特征.其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2003-2009年对此病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予以早期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设50例药物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