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行胃切除术1362例.其中发生脾损伤28例,发生率为2.06%。笔者总结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并对其防治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胃切除术中脾损伤28例.其中男2l例,女7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3岁。  相似文献   

2.
<正>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我科于2000年8 月至今共采用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型术式开展手术 428例,报如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8例.其中男性411例,女性17 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68.2岁。6例复发,复发率 1.4%。  相似文献   

3.
<正>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内脏损伤,是腹内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首位。现将我们对78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抢救、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8例,其中男63例,女15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29岁,15~55岁的青壮年57例。本组病例致伤原因有:汽车撞伤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28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3.6岁。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行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42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142例,其中男105例,女37例,年龄20~68岁,平均46岁.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115例,B级24例,C例3例.  相似文献   

6.
<正>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点[1-1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50例脾IMT,其中笔者医院收治4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1992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脾脏原发性肿瘤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5岁。良性肿瘤22例,其中脾囊肿11例,脾血管瘤9例,淋巴管瘤2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脾恶性淋巴瘤8例.脾血管内皮肉瘤2例。病程5d~4年.平均病程7个月。18例以左上腹疼痛不适为首发症状,其中伴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2例,消瘦6例.发热3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最常见,我院自1985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86例,现就其诊断与抢救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男145例,女41例;年龄4~76岁,平均28.7岁,其中15~50岁171例,占91.9%。伤后30分钟~15天就诊,平均3小时。住院2小时~178天,单纯脾破裂者平均住院11天,有合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 (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严重的ALI被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 ]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抢救严重胸部创伤所致急性肺损伤 (ALI)病人 1 8例 ,其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抢救 8例 ,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 7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0~ 66岁 ,中位数 (46 2 5± 1 6 45)岁 ;其中多发性肋骨骨折1 3例 ,连枷胸 5例 ,均伴有严重肺挫裂伤 ;胸腹联合伤 5例 ,合并脑损伤 3例 ,胸脑四肢伤 1例 ,合并心脏损伤 3例 ,创伤…  相似文献   

1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点[1-1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50例脾IMT,其中笔者医院收治4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探讨多发伤情况下脾损伤保脾治疗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142例脾损伤保脾治疗的临床资料,现将保脾治疗的临床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2例脾损伤保脾治疗病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58例;年龄8~60岁,平均36.3岁。均由腹部CT或B超证实。  相似文献   

12.
我中心近期连续成功完成4例无输血肝移植手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5岁,乙肝病史17年。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多发性肝囊肿,脾大。[例2]男,46岁,乙肝病史13年。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脾大。[例 3]男,51岁,乙肝病史16年。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乙肝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35-83岁,平均(61.4±2.8)岁,其中单侧腹股沟疝65例,双侧腹股沟疝15例。  相似文献   

14.
郭震  张宏文 《腹部外科》2007,20(4):250-250
我科自2002年~2006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30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中男性84例,女性46例;年龄8~68岁,平均38岁。其中,肝破裂8例,脾破裂32例,胃穿孔24例,小肠穿孔22例,结肠直肠穿孔3例,胰腺损伤3例,肠系膜血管破裂出血15例,肾挫裂伤6例,  相似文献   

15.
捆绑止血法治疗脾外伤23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 1985年 9月至 1997年 10月对 2 3例脾破裂病人进行捆绑法原位保脾止血手术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脾组织 ,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年龄 11~ 6 0岁。外伤性脾破裂为 17例 ,其中包括 15岁以下儿童 3例。医源性脾破裂 6例 :分别为左半结肠切除术中脾损伤 1例 ,胃大部切除术中脾损伤 5例。脾损伤部位 :脾上极破裂 4例 ,下极破裂 7例 ,破裂均从边缘达脾门处 ,脾背侧破裂 12例 ,其中有两处破裂者 9例。 2 3例中脾破裂Ⅱ级 16例 ,Ⅲ级 7例。保脾术应在抢救病人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进…  相似文献   

16.
心肺受胸廓的保护,连枷胸可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导致死亡。我院自1990年9月至2000年9月抢救了连枷胸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连枷胸患者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8岁,其中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29例,双侧者7例。合并肝、脾、肠、肺或四枝骨折等多脏器损伤作者21例,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血液净化抢救56例重症ARF患者,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56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29例行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7例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CVVH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1±9.7)岁;IHD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4±9.5)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往往病情严重。由于骨外露,骨折容易移位,伤口往往大出血,如护理不当,容易继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伤肢的坏死。因此,主动做好临床病情的观察及有效护理配合,是早期抢救生命及保留患肢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本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0年12月至2000年12月,本院共收治四肢严重创伤合并休克的病人46例,共有58处骨折。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0.7岁。均为交通事故致伤,其中合并脑震荡16例,骨盆骨折7例,颅内损伤1例。1.2结果:46例病人中有1例因颅脑损伤抢救…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自1980年至1997年共急诊手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46例。均行脾切除和胃食道下端血管切断术。止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5岁。术前明确诊断39例,术中诊断7例。46例均系  相似文献   

20.
<正>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患者685例(14-26孕周)应用利凡诺引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85例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 49岁。其中第一胎203例,2-3胎389例,4胎以上者7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