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并发心肌损害时血清LPO,CK—MB...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心肌酶学活性测定评价窒息所致新生儿心肌损害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用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程度。设对照组15例.窒息组30例,包括宫内窘迫10例(心率>160次/分),轻度窒息16例,重度室息4例,作心肌酶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30例),3~5天(15例).>7天(30例)。结果24小时、3~5天GOT、LDH、CPK、CPK-MB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治疗前后对比呈逐渐下降趋势。CPK的同功酶(CPK-MB)本组窒息组(47.83±21.9)明显高于对照组(12.06±6.42),在心肌损害判断上更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预测心功能的损害和及对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肌坏死等不可逆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多器官功能损害,心脏就是常常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自从1987年,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志物被Cummins等首次引入临床应用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1].为了探讨cTnI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对41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cTnI含量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活性测定,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的心肌损害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00083)叶鸿瑁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窒息缺氧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引起神经、呼吸、心血管、胃肠道和肾脏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近年来,窒息对心肌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做了许...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对血清CPK-MB 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新生儿血清磷政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PK—MB)活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以评价新生儿窒息时的心肌损害。观察对象包括围产期窒息新生儿85例(重度窒息40例,轻度窒息45例),无窒息健康新生儿10例。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 CPK—MB 活性明显升高,且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急性充血性心衰,其血清 CPK—MB 活性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总体均数。提示围产期窒息后常有心肌损害发生,其程度与窒息严重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的CK-MB改变及临床意义山东省立医院儿科(250021)徐华,戴学定本文观察26例新生儿窒息及10例无窒息史的新生儿,测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活性含量,了解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时CK-MB的变化。窒息是胎儿和新生儿的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在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参考价值。方法设对照组(24例)和新生儿窒息组(31例),并在新生儿窒息组中分设HIE组、无合并症组、合并症组,分别测定血清中LDH、α-HBDH、CPK、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新生儿窒息组的两组心肌酶活性比较中CK-MB差异显著(P<001),HIE组和窒息合并症组与窒息无合并症组的心肌酶活性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血清中CK-MB等心肌酶活性升高程度对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存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国内报道其发生率4.7%~8.9%,国外报道其发生率5%~6%。窒息及其并发症占整个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3.5%[1]。窒息后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报道尚少。本文通过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血清UA水平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指导治疗。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60例窒息组患儿均系我院新生儿科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窒息新生儿。其中单纯窒息组30例,该组患儿为窒息复苏后不伴其他器官损害,均为足月儿,体重2600~3800g,男18例,女12例;其中轻度窒息21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  相似文献   

11.
窒息新生儿血清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国内报道其发生率4.7%~8.9%,国外报道其发生率5%~6%。窒息及其并发症占整个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3.5%。窒息后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报道尚少。本文通过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血清UA水平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时常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等病理生理变化致使机体多个系统器官受累,本组测定了新生儿重度窒息19例的血清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评价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窒息新生儿组37 例( 轻度窒息19 例,重度窒息18 例)、对照组10 例,生后24 小时、3 天、7 天、14 天血清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24 小时、3 天、7 天CTn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CTnI水平与窒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窒息组治疗前后对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重度窒息组9 例,Holter 示明显ST- T 段改变者,其血清CTnI升高更明显。结论 CTnI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β2—MG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产期窒息时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等病理生理变化常常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器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重度窒息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报道我院91年8月至92年4月收治35例足月窒息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钙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是一项高度灵敏、高度特异反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14],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塞(AM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作者对3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CTnI水平的动态观察,旨在探讨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TnI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寻找能更精确特异反映心肌损伤的指标。对象:1-窒息组:37例窒息儿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男19例,女18例。入院日龄2小时~3天,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3300±800)g。其中重度窒息18例,轻度窒息19例,经血气分析、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37例中…  相似文献   

16.
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新生儿(MCI组)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和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动态检测34例生后10 d内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并以38例窒息无心肌损害(NMCI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NC组cTnⅠ水平在生后10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均<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均<0.01);3组生后5~7 d检测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诊断新生儿MCI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68%,准确度为74%。结论血清CK-MB及cTnⅠ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cTn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组 40例 (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各 2 0例 )、对照组 2 0例 ,生后 1、5、1 0d测定血清CK MB及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生后 1d血清CK- MB及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 ,重度窒息组明显均高于轻度窒息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K- MB及cTnI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血清CK MB及cTnI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尿β_2-M的测定已被广泛用于肾小管功能检查,并已应用于新生儿临床。但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糖蛋白(THP)、尿素氮(BUN)、肌酐(Cr)的测定在新生儿临床的应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电图方法对5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后早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9.7%,其中以广泛T波低平或倒置(18例)、ST段移位(9例)和Q-T间期延长(6例)为主要表现。其他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右房肥大(2例)、右室肥大(2例)、P-R间期延长(1例)和异常Q波(1例),这些少见改变大多同时合并ST-T异常。心电图异常组的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存活者随访表明:7~10天心电图异常消失;38天~15个月无再出现新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