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S1神经根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刺激腰骶部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与磁刺激Guo窝F波相结合测定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的方法,无痛无创地评估S1神经根功能。研究对象为50名正常受试者和30名S1神经根受损病人。结果表明:磁刺激MNCT在病人组均正常,而MRCT却明显异常,异常率为87%,明显高于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73%。因此,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是诊断S1神经根病的一种有很大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ISEP)对评价老年糖尿病(DM)患者躯干神经功能障碍的价值,并分析引起EISEP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地52例正常人,35例老年DM病人在双侧第3、5、7、9肋间隙刺激,皮层C1、C2记录恨电位一、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耳蜗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查,并分析与血液生化检查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DM病人ISEP异常26例,异常率74%。与正常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LS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84例有L4、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椎旁定位LSSEP检查,测定其N40的潜伏期,并对多水平突出症患者的LSSEP与腰椎MRI比较。结果胫后神经SEP检测异常率为42.86%;L5、S1 DSEP检测的异常率为90.48%;椎旁定位LSSEP异常率为95.24%,比胫后神经SEP检测异常率明显增高(P〈0.005)。在L3。椎间盘突出中,以L4的LSSEP异常为主;在L4-5椎间盘突出中以L5的LSSEP为主。结论椎旁定位LSSEP检测可能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快捷、可靠、敏感的检测方法,其结果与神经根受累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节段性皮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50例正常人和32例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在刺激节段性(根性)皮神经(腓肠和腓浅)时的腰髓电位(LP)和皮层电位(CP),结果发现LP正确定位26例(83%),错定位2例,阴性4例;CP正确定位16例(51%),错定位4例,阴性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有偏瘫体征的ACVD患者行MEP和SEP检查,同时作肌力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结果:ACVD病人MEP的异常率为88.9%,主要表现为MEP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异常,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患者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EP缺失者,瘫痪重;MEP可引出者,瘫痪程度轻,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SEP的异常率为42.6%,表现为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皮质波异常或消失,功能评分为重型者,异常率高;轻型者,异常率低。结论:MEP可定量分析ACVD病人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结合SEP可提供更多的脑部信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与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 5 4例有偏瘫体征的ACVD患者行MEP和SEP检查 ,同时作肌力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结果 :ACVD病人MEP的异常率为88 9%,主要表现为MEP缺失 ,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或波形异常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CMCT)延长 ,患者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1)。MEP缺失者 ,瘫痪重 ;MEP可引出者 ,瘫痪程度轻 ,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SEP的异常率为 42 6 %,表现为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和皮质波异常或消失 ,功能评分为重型者 ,异常率高 ;轻型者 ,异常率低。结论 :MEP可定量分析ACVD病人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 ,结合SEP可提供更多的脑部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顶部记录为N_(20)-P_(25)复合波,中央前记录为P_(22)-N_(30)复合波。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央前成份由运动区起源,并同运动及运动机制有关。帕金森病是由黑质-纹状体病变引起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对该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国内仍未见类似报道。本文拟研究早期帕金森病的SLSEP顶、中央前成份的异常特征、病理机制及可能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皮恒流电刺激胫后神经,采用髂棘,脐部和头皮Fpz作参考电极,分别于第4腰柱棘突,第12胸椎棘突和头皮Cz’置记录是极,依次记录CE、N24和P40电位之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健康成人和29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病变患者。结果:(1)CE、N24和P40电位均异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病变;(2)CE正常,N24和P40异常,见于腰 相似文献
13.
腰骶神经根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根病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针电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F波、H反射、体感诱发电位、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等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测,其中57例还同时测定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并和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瘫痪侧上肢MEP异常表现为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延长和中枢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比较差异有极高度显著性(P<0.001),瘫痪侧下肢MEP异常表现为刺激无反应或中枢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EP和SSEP异常率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本文提示MEP和SSEP分别能客观地反映脑血管病愈者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和中枢感觉通路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运动神经元病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神经元病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用X影象学检查及BAEP、SEP、VEP均不能全面揭示自运动皮质至周围效应器的运动通路变化。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能无损伤地直接检测中枢及外周运动通路的功能,从电生理角度对 相似文献
16.
17.
方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
<正>目前,用于评估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判断的项目有GCS、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方法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植物状态和死亡的预后评估缺乏特异性[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评估脑干功能、脑干轻微损伤的敏感度极高[2]。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3例原发性巴金森病病人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观察,发现SEPN20波峰潜伏期延长。立体定向术后SEP异常程度未见加重,反较术前缩短,尤以手术侧改变为著。认为SEP可对手术进行监测,并作为诊断及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1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同时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波。结果发现,MEP潜伏期异常率为75%,高于SCV(66.7%)和MCV(58.2%)及F波(60%);至少有1项MEP指标异常者11例,占91.7%。分析认为,MEP异常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对包括神经根在内的周围神经全长进行测定。将MEP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提高MEP的阳性率。MEP对周围神经病是一项有较大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头皮分布(SEPSD)对急性脑血管病(AVCD)的近期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AVCD急性期患者39例,按照国际10~20系统在头皮装置双侧前额(Fp1,Fp2)、中额(F3,F4)、中央(C3,C4)、顶(P3,P4)、枕(O1,O2)、前颞(F7,F8)、中颞(T3,T4)、后颞(T5,T6)共16个Ag/AgCl表面电极,分别刺激患者双侧腕正中神经,记录其SEPSD,以健侧结果为参照.同时用改良爱丁堡及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评分标准在发病时、病程1个月末对AC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临床改善程度.结果 刺激健侧正中神经时除双侧前额、中额各波波幅很低外,其他各记录点50 ms内SEP各波波形和极性基本一致,可见P15、N20、P25、N32、P38.AVCD患者急性期SEPSD可分成重(9例)、中(7例)、轻度异常(23例)3个等级,对应临床恢复程度(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别为22.45% (22.63%)、31.90% (26.10%)和67.70% (25.70%),重度和中度异常者的恢复程度均低于轻度异常者(P<0.01),3例死亡者均属重度异常.刺激同侧波形未均消失的患者和均消失的患者间病程1个月末临床恢复程度分别为65.00% (32.60%)和27.9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EPSD对ACVD患者近期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刺激同侧各导联波形均消失可能预示预后不佳,但双侧各导联波形均消失是否预示预后更差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