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长效CCB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长效CCB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长效CC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长效CCB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长效CC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 P>0.05)。结论长效CCB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诊治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8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将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抗心绞痛治疗加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受检者焦虑57.4%,抑郁44.3%,焦虑合并抑郁29.6%。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绞痛患者有较高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心内科医生应提高识别能力,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68%,92%,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96%,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83-384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心绞痛发病更为普遍,通过及时、合理的用药降低心绞痛的发病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抗心绞痛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临床药物结合护理措施治疗90例心绞痛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80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对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仍有不足之处,经过采取基础护理、心理等护理治疗,有助于心绞痛患者的快速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UAP经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CNP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疾病健康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UAP经PCI治疗能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 对于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33例,变异性心绞痛15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20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9.6%(71例).结论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保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尽快康复必须精心护理.精心的护理也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eqcle Angina,UA)亦称为梗死前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或冠脉中间状态综合征,一般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UA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晚近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血管镜和有效的病理学手段的进展使我们对UA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L1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心肌缺血状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正确诊断、及时救护是改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血压、血糖正常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胆固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发展为心肌梗死的例数。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胆固醇水平正常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38例)76.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为46例)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参考组(58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100%。结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时不典型,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优质的护理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形成不完全阻塞的血栓,导致心肌缺血性心绞痛。低分子肝素能促进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并有溶栓作用。近年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结合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学生物特性,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应用了低分子肝素,对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绞痛发作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都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易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90-19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78例患者中,有效55例,良好23例,无效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很高。结论在积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中有效2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肌痛、无力及转氨酶、肌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UA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穆春新 《河北医药》2011,33(15):2348-234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采用各种及时正确治疗,常可减少该病发展至AMI及心性死亡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UAP的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在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某院就诊的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心肌缺血总负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9.1%明显低于对照组2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他汀类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还可降低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效51例,占39.8%,有效59例,占46.1%,无效18例,占14.1%。总有效率为85.9%。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与适当的积极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