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学文 《当代医学》2014,(16):159-160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儿童为高发人群,该病流行特征十分复杂,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针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鲁甸县2017年至2018年上报的342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观察,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鲁甸县文屏镇,并结合患儿的资料信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特点及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34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220例,女性122例,年龄22 d至11岁,平均(5.52±3.69)岁,发生后给予相应的隔离治疗、对症治疗、衣物清洁处理、指甲修剪、保证臀部干燥、补充维生素、监测病情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处理颅内高压、机械通气治疗、稳定血压处理及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后患儿均痊愈出院,在手足口病的预防干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生活中卫生指导、生活中饮食指导等显著提高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最大程度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论手足口病的病情复杂多变,日常生活中应指导幼儿家属养成健康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接种手足口病的疫苗,最大程度上减少手足口病传染病的发生。且针对已经患有手足口病患儿应实施针对性的隔离、感染源控制及对症治疗,减少疾病传染扩散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刘泽昆  王瑛 《中外医疗》2011,30(24):126-126
提供我县2008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制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荆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110例患儿的治愈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长、平均退烧时间。结果:110例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为99%,平均退热时间为(2.63±0.34)d,平均住院天数为(3.76±1.15)d。结论:及时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且明显提高治愈情况,值得在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方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新疆全区的结核病疫情动态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措施的实验效果。为制定结核病控制规划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0年进行了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979,1985,1990年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00年全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464/10万,菌阳患病率为252/10万,涂阳患病率为160/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了42.7%,23.3%和33.8%。年均递降率分别为5.4%,2.6%,4.1%。结核病死亡率为38.1/10万,肺结核死亡率为34.6/10万,分别较1990年下降33.3%和37.5%。结核病疫情南疆高于北疆,农村高于城市,少数民族高于汉族,结论;新疆全区的结核病患病率持续稳定下降,但疫情仍很严重,今后应当加大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刀度,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核心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为工作重点,大力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趋势,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地区特征和医院性质,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收集济宁市8所医院及其社区服务中心新发手足口病例3212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于4岁以下儿童(占93.6%);散居儿童(2798例)和幼托儿童(333例)发病较多,分别占87.1%和10.4%;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2:1;5月份为发病高峰月份;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占86.6%)。结论济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重点人群为4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控制对策,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登记备案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的儿童,夏秋季高发,主要临床症状为口腔及手足臀部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疱疹。结论:只有普及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加强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知识宣传力度,对手足口病患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才能够有效预防及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途径.方法:选择江陵县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地某地区128例正常成年人作研究对象,按防控措施不同分2组,对照组(59例)行疫苗接种防控;观察组(69例)于其基础行多项防控措施,对比两组流行传染病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流行传染病总发病率17.39%比对照组45.76%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各类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接种疫苗、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效果,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方向。方法对近两年来本地传染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采取传染病预防措施前后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后,本地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实施传染病控制措施前后的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本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起到有效控制传染病,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掌心、脚掌心、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形感染症状一般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与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2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2月31日为临界点,此时间之前的患者纳入2012年组,共158例,此时间之后(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的患者纳入2013年组,共96例。对比不同时间组各季度的预防效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以及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2013年组的手足口病在各季度的发病例数均少于2012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年龄段均有手足口患儿,但均主要分布在1~4岁,其中2013年组的1岁、2岁等年龄段的患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低于2012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组手足口病患儿在症状和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CoxA,而2013年组的致病病毒主要为EV71,占比81.3%,显著高于2012年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主要在1~5岁婴幼儿群体中发病,近年来致病病毒已趋向为EV71,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地降低发病率,效果明显,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期间医院感染控制的特点,通过完善管理流程,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聚集和播散。方法对收治的386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在执行日常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特点,完善流程,保证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结果 386例患儿未出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的聚集及院内播散。结论及时总结疾病特点,完善流程,严格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于雪静  闫静  王皓  宋山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369,373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预警指标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普通病例占绝大多数,重症病例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引发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治疗时间窗短,病死率较高.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及时地把重症患者筛查出来,早诊断、早转诊、早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文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扬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扬州地区手足口病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扬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339例,其中8例为重症,死亡1例。年发病率在132.49/10万~152.41/10万之间,呈现2个高峰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儿童为主,年龄集中于0—5岁组;病例集中在4~6月份和10~12月份。结论扬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以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报告和监测资料的分析,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和规律,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蚌埠市2008-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部分病例由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的方法,由市疾控中心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08-2016年共报告蚌埠市手足口病病例65 4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18.48/10万,其中市区271.32/10万,县域194.98/10万,市区高于农村(χ2=189.35,P<0.001)。5岁及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6.67%(63 286/65 464),其中3岁以下占74.09%(48 502/65 464)。33例重症病例中实验室诊断13例,其中EV71占构成比的76.92%(10/13),6例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病原分型2013年以前奇数年以EV71为绝对流行株,偶数年EV71和Cox-A16混合流行,2014-2016年其他肠道病毒占了较大比重。临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率46.62%(1 588/3 406),阳性率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92,P<0.001)。 结论 蚌埠市手足口病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性,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优势毒株为EV71,其他肠道病毒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流行毒株。监测工作应尽早采集病例标本并送检。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l6)和肠道病毒(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脑水肿。患者和阴性感染者均为传染病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者等传播。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欧洲、美洲和亚洲多个地区相继发生大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再次感染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河南省2008年至2010年发生的21017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1627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7.74‰,在1627例再次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为2.0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91.76%);再次感染高峰期与全省总发病高峰期相一致,约80.76%的再次感染病例发生在距首次感染后的1年内,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再次感染病例的6.27%,实验室诊断证实同一患儿两次感染为不同型别病毒。结论儿童可多次感染手足口病,1~3岁幼儿仍是重点防护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