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内窥镜对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进行观察,找出可以描述咽鼓管咽口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鼻咽内窥镜观察并录像记录58例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分别用0°,30°,60°,90°内窥镜观察鼻咽部和咽鼓管咽口。结果经比较认为,60°内窥镜是观察咽口及鼻咽侧壁的最佳角度。该角度镜面与咽口平面平行,观察咽口最直观,对于咽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此角度能窥及管内情况。而且通过镜面的旋转和上下左右移动,可以清楚地观察圆枕、前唇、提肌隆突、咽隐窝和下鼻甲后端在鼻腔侧壁的附着处。0°镜观察鼻咽顶壁和后壁视野清晰。结论提出:①提肌隆突在咽口内形成的弓形皱襞的前缘与鼻腔外侧壁的夹角,②提肌隆突后缘与咽口前壁的夹角,③圆枕与咽口前唇的相对厚度,④咽口静止时的开放状态及⑤吞咽时咽口的运动方式作为描述咽口形态的量化指标,并以此为根据,将咽口形态分为椭圆形2.6%,喇叭形19.8%,三角形68.1%,缝隙形9.5%。本研究为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咽鼓管咽口形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鼻咽部与咽部的内窥镜检查和图象记录技术的发展,使观察咽鼓管咽口可以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但是对咽鼓管咽口形态的描述较含混,对形态的分型各家意见不一致。本文对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进行观察,以期找出可以量化的描述咽鼓管咽口的指标。为进一步对咽鼓管咽口进行量化研究奠定基础。1 对象和方法受检者为无耳鼻咽喉科疾病史的正常成人,共58名,116耳。平均年龄27.22,(18~44)。男性42名。女性16名。经纯音测听检查和声阻抗检查无异常。内窥镜检查鼓膜并记录,无穿孔、渗出等病变。1%的卡因鼻腔表面麻…  相似文献   

3.
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对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鉴别的认识。方法搜集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患者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2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45例。全部病例做了CT和(或)MR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鼻腔后鼻孔息肉和内翻乳头状瘤突向鼻咽腔者19例,与鼻咽壁之间有小气泡影、呈间断性接触表现者18例,前者肿块边缘规则,后者不规则。鼻咽炎、腺样体肥大11例,均位于顶后壁,前缘平直或内凹,CT增强和MR检查均见黏膜线连续;1例右侧口咽炎延至鼻咽右侧壁,无清楚的边缘,占位效应轻微。鼻咽癌33例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块前缘弧形前凸,多数伴有咽隐窝变浅或消失和腭帆提肌肿大。结论鼻腔后鼻孔良性肿块突向鼻咽腔,呈间断性接触表现;鼻咽良性病变多位于顶后壁,其前缘平直或凹陷,黏膜线影连续;鼻咽腔恶性肿块前缘多呈弧形前凸,鼻咽癌多有腭帆提肌受累。  相似文献   

4.
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的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恶性肿瘤,对其中14例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口咽恶性肿瘤侵犯舌下间隙者中,经舌根侵犯者7例(咽侧壁鳞癌1例、扁桃体鳞癌1例、舌根癌5例),经咽旁间隙侵犯者3例(咽侧壁鳞癌2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例),经翼下颌韧带侵犯者2例(咽侧壁鳞癌),另有2例(咽侧壁鳞癌)分不清侵犯途径。舌下间隙受侵表现为间隙内脂肪间隙消失,间隙内血管与软组织相贴或被软组织包绕。结论 口咽恶性肿瘤可以侵犯与其邻近的舌下间隙,表现为间隙内脂肪消失,舌动脉被包埋或推移,其主要途径有经舌根侵犯、经翼下颌韧带侵犯及经咽旁间隙侵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皮软组织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头皮软组织病变,其中CT检查17例,MRI检查14例.观察头皮软组织病变的部位、大小、病变边缘情况、密度或信号特征、强化幅度、有无颅骨或脑内侵犯.结果 发病部位:枕部11例,顶部8例;形态:梭形20例,扁平形(5例);大小平均1.6cm×3.8cm;病变9例呈囊状表现,22例呈软组织密度或信号;3例无强化,10例有强化;2例侵犯临近颅骨,其中1例同时侵犯小脑.结论 影像学能显示头皮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囊实性及与颅骨、颅内的关系等,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 ,了解口咽癌及口咽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 70例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口咽癌 4 5例 ,淋巴瘤 2 5例 ,对比分析口咽癌、淋巴瘤的范围、边界、密度变化 ,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5例口咽癌 ,均为单侧病变 ,其中 4 1例有明确肿物 ,边界不清楚有外侵 32例 ;2 5例淋巴瘤中 ,9例为双侧病变 ,边界不清楚 12例 ,肿物边界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行增强扫描的口咽癌 37例 ,密度不均匀 2 7例 ,肿物无明显或轻度强化 12例 ,呈中度强化 17例 ,明显强化 8例 ;行增强扫描的淋巴瘤 19例 ,其中内部密度均匀 12例 ,不均匀 7例 ,肿物无明显或轻度强化 12例 ,中度强化 7例 ,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密度均匀性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肿物的强化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口咽癌与口咽部淋巴瘤有不同的影像特点 ,肿物的范围、边界、密度变化及颈部淋巴结等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检测耳气压功能的可行性。方法4-4.5min内将舱内气压增加40kPa。嘱受试者及时作吞咽动作,询问感觉,耳镜观察鼓膜。用此方法检查了40例(80耳)飞行员,按低压舱检测标准评定受检者的耳气压功能,其中12耳行低压舱检查对照。结果高压氧舱检测结果与受检者的空中反应进行比较,两者符合率为97.5%;高、低压舱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可用高压氧舱检查耳气压功能。  相似文献   

8.
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的高压氧舱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高压氧舱检测耳气压功能的可靠性。4-4.5min内将舱内气压增加40kPa。嘱受试者及时作吞咽动作,询部感觉,耳镜观察鼓膜。用此方法检查了40例飞行员,按低压舱检测标准证实受检者的耳气压功能,其中12耳行低压舱检查对照。高压氧舱检测结果与受检者的空中反应进行比较,两者符合率为97.5%;高,低压舱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可用高压氧舱检查耳气压功能。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均有明确原发瘤灶。结果:①6例为单椎体病变,28例为多椎体病变;②在T1WI上34例均呈低信号,在T2WI上26例(76.5%)呈高信号,7例(20.6%)呈等信号,1例(2.9%)呈低信号;③椎体骨质破坏分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种类型;④椎旁肿块形成者7例(20.6%);⑤椎管狭窄者13例(38.2%);⑥跳跃式分布者20例(59.9%);⑦34例椎间盘的形态及信号均大致正常。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喉癌手术能彻底切除病变和恢复喉功能,对15例喉癌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修复喉、口咽、喉咽或(和)颈段食管缺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显示正常内耳及内耳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容积再现技术(VRT)对正常内耳及内耳病变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20例(40耳)正常内耳及42例(61耳)内耳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0.75mm准直器宽度,螺距为1,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对感兴趣耳进行VRT重建。结果 VRT图像清晰显示了正常内耳的空间立体结构。40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VRT图像均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了畸形的形态和部位。VRT表现为:(1)Michel畸形1耳:内耳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3耳:耳蜗与前庭不能相互区分,呈一囊状结构;(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呈囊状,前庭扩大呈囊状,二者可相互区分;(4)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型)5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与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缺如或扩大;(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前庭导水管开口扩大呈喇叭口状,与总脚相通。骨化性迷路炎患者7例(7耳),4耳重组时不能完整地显示内耳的立体结构,3耳表现为耳蜗变细或半规管显示不完整。14例(14耳)迷路瘘管患者中,耳蜗破坏1耳,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均破坏3耳,仅水平半规管破坏10耳。VRT图像表现为半规管或耳蜗与团状高密度结构相连,重组时不能相互分开。结论 VRT可清晰显示正常内耳及部分内耳病变,对内耳病变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1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灶均位于咽旁茎突前间隙,所有病变均为单发,体积较大,病灶最长径为3~7cm,12例来源于腮腺深叶,5例来源于迷走的涎腺组织,病变增强动脉期均呈轻中度强化,15例(15/17)静脉期呈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诊断需依靠病变所在位置、茎突的移位情况及强化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43例胸腺肿瘤样病变CT图象作了研究。其中胸腺瘤27例,胸腺增生8例,畸胎瘤5例,胸腺类癌、淋巴管瘤及胸腺囊肿各1例。作者见到,胸腺瘤27例。CT能诊断的最小胸腺瘤直径2cm。CT能诊断,常规X线不能诊断的小胸腺瘤有2例;CT诊断有困难者1例。胸腺瘤多位于主动脉弓至肺门的前纵隔内。大部分胸腺瘤呈不对称性发育,对称性发育者仅1例。胸腺瘤一般呈均匀性实质性肿块图象。一般呈卵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无浸润者均呈卵圆形及椭圆形,但呈扁平形者5例均有浸润。脂肪层消失与否标志着心脏大血管有无浸润。脂肪层存在者10例均无心包及大血管浸润。脂肪层消失者12例,其中组织学有浸润者5例,肉眼可疑浸润4例,3例无浸润。胸腺增生8例,CT图象上呈小结节影2例,呈实质性肿瘤6例,但其  相似文献   

14.
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咽缝、副鼻窦及颈部淋巴结改变。结果:(1)单纯咽隐窝膨隆或突出5例;(2)后顶壁软组织增厚或“山丘”状突起或合并咽隐窝闭塞28例;(3)25例咽缝存在,14例合并副鼻窦炎症。结论:单纯后顶壁软组织增厚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恶性转移征象者可作出良性病变CT诊断:咽隐窝膨隆或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5.
用光通量测定法判定耳咽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判定耳咽管功能的简便可靠手段。方法设对照组10名,轻度和重度航空性中耳炎患者各10名,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10名,渗出性中耳炎患者11名。利用超微弱光探测技术,测定通过耳咽管的光通量,以确定耳咽管功能。并与低压舱检查和声阻抗试验相比较。结果耳咽管的开闭状态直接影响光通量;中耳炎患者的光通量明显地低于正常人;根据设想的数学模型,探讨了耳咽管开闭功能参数的计算方法。结论耳咽管功能的光通量测定方法灵敏、迅速和客观,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判定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规范飞行人(学)员鼻科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鉴定行为,提高航卫保障质量.方法 分析我院40年飞行人(学)员鼻科疾病住院资料,借鉴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笔者的临床航空医学经验,提出统一的操作规范.结果 ①飞行人员人(学)员鼻科疾病的诊断分为急性和慢性[包括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Ⅰ类(地面生活有症状或体征,包括Ia地面生活有症状和体征,Ib仅有体征)和Ⅱ类(地面生活无症状,飞行中出现气压伤表现,包括Ⅱa鼻窦气压伤、Ⅱb耳气压伤和Ⅱc鼻窦气压伤合并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分为原发性(窦口本身病变所致)和继发性(窦口周围病变所致,包括I型-鼻腔结构异常型、Ⅱ型-炎症型、Ⅲ型-变态反应型、Ⅳ型-肿瘤型,窦外型和窦内型),及轻度和重度.②飞行人(学)员鼻科疾病应根据急慢性、分类分型和分度特点及有无并发症采用无创或微创治疗.③飞行人(学)员鼻科疾病应根据疗效、功能检查(包括鼻窦气压功能)进行医学鉴定.结论 按规范进行飞行人(学)员鼻科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鉴定,可以降低停飞率,提高复飞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甲状腺癌的CT征象,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为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经手术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20例病例中,肿块直径大于等于4cm者13例,病变表现为单结节或多结节形,气管-食管窝受侵者5例,气管受侵者2例,食管受侵1例;肿块直径小于4cm者7例,病变表现为结节样或弥漫性,病变引流区颈动脉鞘区域淋巴结肿大5例,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3例、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病变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晰,病变内部密度基本均匀,未见大片状液化、坏死区,无液平面,但偶见钙化。结论临床Ⅲ期甲状腺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形态大小,浸润范围及密度改变,因而能为手术前的可切除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r多平面重组(multi-plier reformation,MPR)在显示镫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148耳)镫骨异常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行听骨链重建术60例(66耳),术中观察镫骨的形态、结构和破坏情况,并与MPRCT图像对照。结果: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71例(100耳);先天性镫骨异常35例(48耳),其中砧、镫骨分离6例(8耳),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10例(14耳),镫骨足弓不完整、一侧足弓缺如4例(5耳),镫骨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5例(21耳)。与术中所见比较,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形态、结构异常的符合率为95.45%。结论:冠状位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足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了解镫骨的破坏情况有重要价值,可准确做出镫骨病变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9.
鼻咽缝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在影像上提出鼻咽缝间隙的概念,介绍其CT和MRI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CT组43例,正常MRI组36例,均进行鼻咽轴面平扫,其中加做鼻咽冠状面CT和MR扫描各5例,7例加做鼻咽后壁矢状面MR薄层扫描;2例鼻咽轴位断面标本作对照;鼻咽癌(NPC)组30例,同时进行CT与MR扫描,对鼻咽后软组织结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缝间隙位于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咽后壁后方,枕骨及颈椎前方,它包括上述肌肉之间的咽缝、咽后间隙、危险间隙、椎前间隙部分和组成这些间隙的筋膜,以及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和淋巴结等结构,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不均匀低密度影,在MRI上,呈三角形不均匀高信号影,其正中有粗细不一的低信号咽缝。正常CT组43例均在椎前肌之间出现1个层面以上的、呈低密度的两侧对称的三角形影,为鼻咽缝间隙;在斜坡和硬腭水平之间均见鼻咽缝间隙者22例,部分层面显示鼻咽缝间隙者14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7例。正常MRI组36例,在轴面像上35例在椎前肌之间可见两侧对称的呈不均匀高信号的三角形鼻咽缝间隙;从斜坡至硬腭水平均见鼻咽缝间隙者13例,部分可见11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11例;矢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止于C2椎体上部者4例、下部者3例;冠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呈纵行条带状影2例,倒置梯形3例。2具鼻咽断面尸体标本均见鼻咽后壁后方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三角形疏松纤维结缔组织。NPC组30例中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者14例,不对称性变窄1例,消失者15例。结论 鼻咽部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的结构在CT和MRI上统称为鼻咽缝间隙是合适的;NPC患者的鼻咽缝间隙消失和不对称性变窄多提示肿瘤侵犯椎前肌,而对称存在时,肿瘤多位于鼻咽顶后壁浅层。  相似文献   

20.
Waldeyer环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Waldeyer环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3例Waldeyer环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1例腭扁桃体淋巴瘤和3例舌根淋巴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咽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5例鼻咽和4例咽侧壁淋巴瘤表现为鼻咽腔或口咽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向周围呈弥漫性生长,无颅底和周围结构损害。CT和MRI可见淋巴瘤的密度和信号均匀,呈轻度强化,没有发生坏死和囊变,肿块与相邻结构界限清楚。23例淋巴瘤有15例发现颈部有淋巴结转移,5例鼻咽淋巴瘤中,3例侵犯鼻腔。结论CT和MRI能清楚显示Waldeyer环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