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从人体病理组织学的角度来探讨衣原体肺炎感染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对100例尸检采取的主动脉组织标本(共960例)进行衣原体肺炎特殊性抗原和DNA的检测,并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学分类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分类。然后对性别对照组,各个年龄组以及4个内膜病变组的衣原体肺炎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衣原体肺炎阳性率在100例主动脉中为76%(其中用免疫组化法为53%,用PCR法为42%),各个年龄组以及性别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对76阳性例中的760份标本分成的4个内膜病变组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衣原体肺炎阳性率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病变组有意义呈高值,要随着病变程度的进展,却有意义地显著降低。结论:衣原体肺炎感染只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初期病变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而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晚期病变的形成上没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人体病理组织学的角度来探讨衣原体肺炎感染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对100例尸检采取的主动脉组织标本(共960份)进行衣原体肺炎特殊性抗原和DNA的检测,并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学分类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分类.然后对性别对照组,各个年龄组以及4个内膜病变组的衣原体肺炎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衣原体肺炎阳性率在100例主动脉中为76%(其中用免疫组化法为53%,用PCR法为42%),各个年龄组以及性别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对76阳性例中的760份标本分成的4个内膜病变组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衣原体肺炎阳性率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病变组有意义呈高值,而随着病变程度的进展,却有意义地显著降低.[结论]衣原体肺炎感染只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初期病变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而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晚期病变的形成上没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血清流行病学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MIF)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同时测定空腹血脂、血糖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分别为73.33%和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阳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阴性组,并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是导致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4.
姜怡  王玲  伍雪艳  闫小君  董秀珍 《医学争鸣》2007,28(15):1386-1388
目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建立一种方便可靠、简单经济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DNA同步检测方法.方法:以与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16SRNA序列互补的特异、无交叉反应的两对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阴阳性对照及521例患儿咽喉分泌物,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DNA末端延伸反应(TDI -FP)结合,对样本PCR扩增产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并与测序方法结果比较.结果: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TDI -FP技术检测患者521例,肺炎衣原体感染阳性1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113例,与测序检测方法符合率100%,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双重感染阳性10例.结论:建立了基于荧光偏振技术检测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方便简单,无需标记探针,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pn IgG和IgM抗体。结果:患者组IgG抗体阳性率为63.1%,对照组为24.6%;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和6.1%,两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0.025>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PBMC)内肺炎衣原体DNA在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价值,并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作一研究。方法;采集13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74名健康人静脉血标本,应用nPCR检测PBMC中肺炎衣原体DNA,以及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C、IgM和IgA抗体。结果:呼吸道感染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比12.2%,P<0.01)。总计84.8%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阳性者血清学检测IgC抗体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哮喘(52.5%)、急性支气管炎(4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4%)、支气管扩张症(33.3%)、肺炎(28.8%),但各病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肺炎衣原体可以隐藏在人体单核细胞中,因而造成肺炎衣原体的持续感染。因此,nPCR方法可检测肺炎衣原体携带者,从而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西方国家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严重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但其病因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大量证据提示AMD的发病机制与炎症有关,类似于动脉粥样硬化。鉴于AMD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问有众多相同的危险因素以及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联的假设,本研究检测肺炎衣原体是否参与形成渗出性AMD。方法:为调查肺炎衣原体是否与AMD患者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RNV)膜形成有关,收集13份渗出性AMD患者手术切除的SRNV膜样本,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每份标本进行肺炎衣原体或其他细菌性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患者年龄68~85岁(中位年龄73.5岁)。所有13份SRNV膜样本经PCR检测均未发现肺炎衣原体或其他病原体的DNA。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提示肺炎衣原体与渗出性AMD患者SRNV膜的形成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血栓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共246例:其中脑梗塞患者112·例,脑出血106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TIA患者28例。50例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及IgM抗体。结果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分别为脑梗塞组85.71%(96/112)和对照组48%(24/50),脑梗塞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病组(包括脑梗塞及脑出血)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病例血清TG浓度明显高于肺炎衣原体IgG阴性的病例愀0.05);HDL-C则明显低于阴性组。以克拉霉素治疗清除肺炎衣原体感染,观察其12月、18月、24月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表明其再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脑梗塞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脑梗塞有关。其可能的机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起血管局部损伤;以及改变了血脂浓度来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克拉霉素治疗清除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动脉血栓性脑梗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人类呼吸道病原 ,人类感染后能导致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有 5 %~ 1 0 %的获得性肺炎、气管炎、鼻窦炎是由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肺炎衣原体还与其它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有关 ,如中耳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另外 ,肺炎衣原体与肺气肿、反应性气道疾病、Reiter's氏综合征及结节病也有关[1 ]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范围已涉及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3]。有三种类型的证据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 :血清流行病学、DNA或抗原的直接检测、从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组织中分离到肺炎衣原体的生物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外显子1区54位密码子(Exon I 54)点突变情况,同时测定血浆中甘露糖凝集素含量及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试甘露糖凝集素外显子1区54位密码子基因点突变,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dsorption assay,ELISA)分别测定甘露糖凝集素及肺炎衣原体水平。结果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甘露糖凝集素含量的平均值为(3372.18±660.90)μg/L;健康对照组平均值为(2065.29±195.67)μg/L。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肺炎衣原体IgG阳性58例,占58.00%;60例健康对照组阳性21例,占35.00%。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基因频率:GGC为84.00%,GAC为16.00%;健康对照组:GGC为84.20%,GAC为15.8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甘露糖凝集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健康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肺炎衣原体IgG与甘露糖凝集素水平成正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健康对照组基因点突变频率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糖凝集素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与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并对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肺炎衣原体IgG、IgM抗体滴度。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经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70 %比 3 5 % ,P <0 0 5 )。结论 :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检测方法。方法 对7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检测以及血清ELISA检测肺炎衣原体IgM、IgG抗体,对于仅IgG阳性者,再留取恢复期血清检测IgG抗体。结果 74例患儿咽拭子PCR标本中测得11例阳性。血清ELISA肺炎衣原体IgM阳性7例,肺炎衣原体IgG阳性21例,其中有2例IgM、IgG均阳性。仅IgG阳性者中恢复期血清IgG4倍增高者5例。诊断为肺炎衣原体患者,咳嗽发生率100%,发热发生率为66.7%,喘息发生率为25.0%,并主要见于幼儿,胸片片状阴影发生率100%。结论 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阳性检出率与血清抗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肺炎衣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A ,IgG抗体阳性率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检测发现 ,冠心病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IgA阳性率 4 7.4 % ,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但是冠心病患者IgG阳性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别。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40例SLE患者和40例年龄、性别相对应的健康人群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G抗体和衣原体IgG抗体。结果:病例组肺炎支原体IgG阳性率47.5%,较对照组(25.0%)明显增高,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活度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衣原体IgG阳性率42.5%,与对照组(50.0%)无统计学差异,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活度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对SLE发病起促进作用。未发现SLE和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病原体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巢式PCR(n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DNA。结果:150例冠心病患者Cpn包涵体阳性20例,阳性率13.3%,55例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8%,CpnDNA两组间阳性率分别32.7%(49/150)及1.8%(1/5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包涵体及DNA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2、8.3,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3·52~194·98,1·09~63·46)。结论:Cpn病原体阳性反映患者体内存在Cpn感染状态,包涵体与DNA检测两者间具有一致的阳性检出,但包涵体检测更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血清学证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滴定平板技术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CPn特异性抗体IgA、IgG、IgM。 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CPn慢性感染率分别为 6 1.5 4 %及 17.14 % ,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76 .92 %及 4 7.14 % ,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均P <0 .0 0 1)。结论 CPn感染、尤其是慢性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 调查军队某部无偿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肺炎衣原体 (CP)的感染状况。 方法 :用套式PCR技术检测PBMC中的CP DNA。 结果 :10 0例无偿献血者中 32例阳性。 结论 :军队某部无偿献血者中有较高的CP携带率 ,其在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玲  刘丽平  戴宝泉 《医学综述》2009,15(19):F0002-F0002,F000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98例小儿慢性咳嗽和6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MP、C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MP感染45例(45.9%)、CP感染12例(12.2%);对照组MP感染4例(6.7%)、CP感染2例(3.3%),研究组混合感染5例(5.1%),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C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秀莲 《中原医刊》2006,33(18):7-8
目的了解当前不同月龄阶段肺炎患儿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年龄为28d~1岁感染肺炎的患儿166例,用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痰液并进行培养分离,并以PCR扩增证实,对分离株进行常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166例肺炎患儿中,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8.3%(47/166)、38.5%(64/166)、17.5%(29/166)、5.4%(9/166)、5.4%(9/166)、4.8%(8/166);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分别为86.2%(25/29)、89%(8/9)、89%(8/9);衣原体、支原体对阿奇霉素敏感率为85.6%(95/111),对红霉素敏感率为56.8%(63/111)。结论婴儿肺炎病原体感染已发生改变,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儿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二者绝大部分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