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强 《四川医学》2004,25(6):676-676
胃黄斑瘤又称黄色素瘤、脂质岛或胃粘膜黄斑,是一种在胃粘膜内形成的黄白色瘤样斑块,属于良性病变。临床对本病缺乏认识其胃镜检出率较低,病理组织学又需结合胃镜才能更好的作出诊断,同时还需要与胃印戒细胞癌等相鉴别,通过活检组织病理诊断胃黄斑瘤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天明  杨五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94-3395
胃的黄斑瘤系反应性瘤样增生性病变,无特殊临床症状,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胃镜见胃黏膜上有灰黄色、境界较清楚,稍高出表面2mm~10mm直径的平坦小斑,单个或多个,胃窦部尤为多见。常与胃的其他病变相伴,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多。光镜见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该病变可长期存在,未见恶性倾向和相关报道,认识该病变的意义在于弄清病理特点和临床过程,并与胃的不典型黏液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胃黄斑瘤(Xanthelasma)是一种罕见的胃粘膜瘤样斑块,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仅从内镜或手术取活检来诊断.我科自作了6万多例胃镜以来,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仅有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黄斑瘤与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近3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按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比较.结果:男22例,女20例,以50~59岁发病为多,HP感染率为81.0%.结论:胃黄斑瘤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Hp感染、腺体萎缩、肠化生及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胃窦及胃体小弯侧是其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服用疏肝和胃的中药.经过4周治疗,[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消除黏膜炎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和胃中药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消除黏膜炎症、减少复发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7.
胃黄斑瘤是胃黏膜固有层泡沫样细胞沉积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呈正相关性。杨晋翔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黄斑瘤,根据其"虚、滞、热、瘀"的病理特点,强调综合施治,重视通降、通补、调气和血,并注重胃心同治,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慢性胃炎(C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幽门螺杆菌(Hp)与CG的相关性,回顾性对比分析2003年9月-2007年8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慢性胃炎2660例患者的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①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胃镜检查对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诊断符合率为95.12%,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符合率为62.18%;②CAG患者胃黏膜发生肠化的几率高于CSG者(P<0.05),中、重度CSG发生肠化的几率高于轻度CSG者(P<0.05);③CSG患者Hp检出率39.58%,CAG者Hp检出率为33.42%,CSG患者Hp检出率高于CAG者(P<0.05),Hp感染程度与CSG程度呈正相关;④Hp感染与肠化发生无相关性。结论①诊断CG尤其是CAG单凭胃镜检查不准确,应多部位多点行病理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②肠化的发生与长期炎症及炎症程度关系密切,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定期随访;③Hp是导致CG的重要因素,与CG的程度关系密切,根除Hp可以减轻CG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胃炎6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社区门诊确诊的67例慢性胃炎,服用胃复春片,每次4片,3次/d,温开水送服,3mo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胃复春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86.56%,胃镜检查变化有效率83.58%,病理变化有效率74.63%,治疗一个疗程HP转阴率61.29%,尤其对改善中上腹胀、疼痛、嗳气等胃炎常见临床症状和中上腹部压痛具有明显效果。结论胃复春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上腹部隐痛伴反酸、嗳气3个月于1999—08—06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复平坦,剑下轻压痛,肝脾未及。钡餐示胃小弯上壁有一1.0cm×1.0cm龛影,周围粘膜纠集,侧位见龛影位于胃腔内,局部胃壁稍硬。胃镜:胃角、胃窦近胃体大弯及胃体交界后壁粘膜广泛凹凸不平,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胃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并很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987年Dent发现另一种比HP体积大的螺杆菌,以后世界各地亦偶有报告并确定为人胃螺杆菌(Gastrospirillum hominis,GH)。作者近来发现8例感染该菌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胃乐舒颗粒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乐舒颗粒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经内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2 4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 2 0例。治疗组给予胃乐舒颗粒剂 ,每次 1 0 g,1日 3次 ;对照组给予养胃冲剂 ,每次 1 5 g,1日 3次 ,疗程均为 6周。结果 :治疗 6周后 ,两组消化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 ( P<0 .0 5 )。其中治疗组缓解上腹饱胀、上腹痛、嗳气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79.4%、72 .1 %、74.2 % ,胃粘膜的炎症改善有效率为 80 .0 % ,活动性炎症消失率为 5 8.1 % ,Hp清除率为60 .4%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且不良反应轻微 ,发生率仅 5 %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胃乐舒颗粒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窦德明  黄军侠 《吉林医学》2009,30(19):2332-2333
目的:对幽胃汤加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即中药幽胃汤加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为治疗组;胶态次枸椽酸铋钾(CBS)加阿莫西林及甲硝唑为对照组。疗程2周,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消化道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5%,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幽胃汤结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中药制剂价格低廉,药源充足,农村患者及中老年患者乐于服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1731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活检HP检查。方法:采用尿素酶,氧化酶和涂片显微镜检测胃粘膜标本中的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代,胃癌检出率达46%,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 997年 7月~ 1 999年 2月将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胃三联应用于临床以来 ,共治疗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病人 49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临床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 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9例 ,男 2 6例 ,女 2 3例 ,年龄2 3~ 75岁 ,平均 48.5岁 ;对照组 5 0例 ,男 2 5例 ,女 2 5例 ,年龄2 0~ 70岁 ,平均 46岁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 .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 ,均排除溃疡病和恶性肿瘤 ,在胃镜检查的同时取活检送病理 ,并应用海…  相似文献   

16.
对51 例胃大切除术后残胃经纤维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进行分析。结果为残胃癌5 例,HP 感染率为80 % 。残胃溃疡13 例,HP 感染率为77 % 。残胃炎33 例,HP 感染率67 % 。残胃癌HP 感染率明显高于残胃炎( P < 0 .05) 。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病变密切相关,尤与残胃癌为甚,及早治疗HP 感染,可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黄斑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粘膜黄斑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胃粘膜黄斑瘤患者23例,分析其胃镜及病理特征.结果 胃镜特征:胃粘膜表面见一个或多个圆形、类圆形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隆起,大小以3~5mm居多,所有病例均伴有胃粘膜炎症表现.病理特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胃粘膜上皮下固有膜有聚集成巢或片的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固有膜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胃粘膜黄斑瘤一种在胃黏膜内形成的黄白色瘤样斑块,无特殊临床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胃内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l,HP)感染是慢性胃炎,并很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987年Dent发现另一种HP体积大的螺杆菌,以后世界各地亦偶有报告并确定为人胃螺杆菌(Gastrospirillum hominis,GH)。作近来发现8例感染该菌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胃平滑肌瘤是胃部的一种少见疾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上消化道出血、胃病或疑有其它胃部疾病行胃镜检查时被发现。自1985年以来,我们共检出胃平滑肌瘤16例,占同期上消化道内镜受检总数的0.057%,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检出胃平滑肌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9~30岁2例,31~40岁3例,41~50岁4例,51~60岁6例,61岁以上1例。主要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68.8%),出血量800ml~1200ml,其中10年内反复出血3例,出现休克4例;上腹痛或不适9例(56.3%),无症状4例(25.0%)。平滑机瘤发生部位:胃底穹窿部9例(56.3%);胃体5例(31.3%),其中大弯侧2例,小弯侧3例;胃角1例(6.2%);胃窦部1例(6.2%)。瘤体大小:0.5cm×0.5cm~5.5cm×5.5cm不等。瘤体数目:单发者14例,有2个瘤体者2例,16例共有瘤体18个。形态:息肉型5例,隆起型8例,溃疡型3例。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镜检查14例,确诊1例,疑诊8例,误诊5例。X线钡剂造影检查12例,确诊5例,误诊3例,漏诊4例。  相似文献   

20.
1例胃泌素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已婚.因溃疡病两次胃部分切除术后,反复黑便、呕血转入我院.原有胃病史2年余,自服胃病药物(不详)可获缓解,未做相关检查,诊断不明.1年前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急诊剖腹手术,术中诊断为"溃疡病(位置不详)",行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