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中医学将甲状腺疾病总称为瘿,早在公元前7世纪《山海经·西山经·第二》就有相关记载:"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蘅,可以走马,食之已瘿。"瘿病,多指因忧思郁怒过度,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结喉下部,形成肿大或肿块的一类疾病~([1]),多归属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结节范畴。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15.6%,40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痰瘀互结型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中药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均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中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最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关于慢性扁桃体炎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尚不明确,诱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饮食、遗传、吸烟等[1-2]。现代医学针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多在急性发作期给予对症抗感染治疗,缓解期主张采用手术摘除。但随着对扁桃体功能的深入认识及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对于过早切除扁桃体,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3]。笔者跟师采用火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痰饮与瘀血既为机体产生的病理产物 ,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者常相互交结为患。笔者临床运用痰瘀同治方法治疗杂病 ,取效较佳。现举例如下。1 脑梗塞陈某 ,男 ,6 8岁 ,2 0 0 0年 4月 2 7日初诊。患者右侧肌体活动障碍 ,舌强语謇 ,口流涎沫 ,口眼歪斜。CT检查示 :左丘脑  相似文献   

7.
火针同毫针一样,亦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组成,顾名思义是经烧灼后使用,但火针粗细的选择与疗效关系密切,大体分为粗、中粗、细、平头、多头、三棱火针六类[1].火针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患处而起到和血调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针刺法,总的治病机制在于"通",可从经络学说和气血学说两方面解释.《灵枢·小针解》云:"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即指以放血疗法祛除恶血,以达祛瘀滞、通经络的功效.《素问·皮部论》曰:"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经络具有沟通内外,联络肢节的作用,其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并将气血运达全身,以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经脉不通则脏腑失和,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病症.火针疗法正是以"病在血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引火(热)、寒、瘀等邪气外出,达到清热泻火、祛寒除湿、活血化瘀之效.瘀滞证是六淫之邪侵犯人体导致机体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出现的病证.笔者临床灵活运用火针治疗此类病证疗效满意,现将临证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福贻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骨伤科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现将周师从痰瘀论治骨伤科疾病验案2则介绍如下。案1.王某某,女,28岁。2010年8月23日初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近20余年的临床过程中,深感中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辩证论证之效验,尤其对疑难杂症,今就临证活用活血化瘀疗效验案择出2例,以期对同道有所启悟.1 口渴张某,女,47岁,2005年4月1日初诊.  相似文献   

10.
<正>亨特综合征又称耳带状疱疹,是由面神经干、膝状神经节等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后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多数患者以单颅神经病变为主,少数表现为多脑神经损伤病变,其中最常累及Ⅷ颅神经(前庭蜗神经)[1],而很少累及Ⅴ、Ⅵ、Ⅸ、Ⅹ、Ⅺ、Ⅻ颅神经。患者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耳道疱疹、耳痛三联征,严重者可并发眩晕、平衡障碍、耳鸣、听力下降(或过敏)、三叉神经痛,味觉减退、泌泪、泌腺功能障碍及眼球运动功能障碍、颈部无力等[2]。亨特综合征为非创伤性面瘫的第二大发病类型,发病率仅次于贝尔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6%~10%[3]。该病通常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急性期表现为外耳道或耳周皮肤烧灼样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日常生活,更有甚者因不耐疼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4]。其治愈率偏低,10%~20%的亨特综合征患者可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早期发病(72 h以内)对耳部带状疱疹疼痛予以积极对症处理,能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郭力恒 《新中医》2002,34(11):17-17
甘某,男,67岁,2001年5月8日入院。反复胸闷11年,加重1月。患者1989年出现反复胸闷,多于活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二叶型主动脉瓣;轻度主动脉狭窄。用营养心肌药物果糖、极化液等后好转。其后症状反复。1月前胸闷加重,伴有胸痛,多于夜间休息时及体力活动时发作,持续数分钟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示:重度主动脉狭窄、轻度主动脉关闭不全。经用万爽力、复方丹参滴丸,症状略缓解。建议患者行手  相似文献   

12.
粉刺性乳痈是指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症状较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目前,西医手术切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的关键为有效定位病变范围、针对不同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有效放置引流管及合理应用抗生素[1].但手术损伤大且常导致乳房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不同程度的畸形或缺如,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2].而中医学发挥其优势,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的治疗方法对乳房伤害小、复发少,患者更易接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采用围刺加灸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现选取典型病案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化良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近40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王师治疗心律失常验案1则介绍如下。刘某,男,56岁,主因"间断心悸、乏力3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初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心悸、乏力,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考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李延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对中医传统理论有深刻领会,辨治多种内科杂证独具匠心.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学习,对李老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头痛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15.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疾病和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2]。本病的男女发病比例和左右耳患病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3]。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临床主要以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并伴随眩晕、耳鸣等症状为主。本病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记载,《素问·厥论》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针刺治疗可以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液流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自出生到成年,始终处于不断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年龄越小,其生长发育越快。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瘀双清散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痰瘀双清散".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胸痹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43.33%,2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脂变化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治疗组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改善不显著.结论:痰瘀双清散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确切,对甘油三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改善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胁痛》曰:"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人类常见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痰瘀型冠心病比例增加,此方面的研究甚多,就近十年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相关文献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现代研究、药物治疗四个方面作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探索更多的思路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因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以瘫痪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目前临床暂无有效治疗手段。周德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从事神经内科工作三十余年,对脑血管疾病、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