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生活性及工业性污染日趋加重,使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发生藻类水华现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1〕,藻类毒素对健康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概述藻类是一群具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蓝藻是其中一门,且是已知产生毒素最多门类。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下简称MC)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素〔2〕,目前已发现有50多种异构体。该毒素耐热,自来水的凝聚沉淀、过滤加氯都不能破坏,另外在水生生物中可富集。在MC中均…  相似文献   

2.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应用ELISA方法对淀山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夏、秋季水中毒素出现高峰,最高值达55.4ng/ml,说明淀山湖藻类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pH值等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该水系营养水平和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μg/L之间,夏季最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其中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等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水体藻毒素污染中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1]。近20年来,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发展迅速,滇池、太湖、武汉东湖、云南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的含氮、磷污染物,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蓝藻水华大面积频繁爆发。淡水中蓝绿藻属分泌产生的蓝藻毒素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污染范围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类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作为蓝藻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广泛、毒性较大且危害最为严重〔1〕。由于MCs的稳定性,使其可富集于鱼类或贝类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农业污染的加剧,大量氮、磷排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生长代谢或藻体死亡破裂后向水体中释放出藻毒素,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3]).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由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随着水体受藻类毒素污染频度的增加,微囊藻毒素受关注的程度亦日渐加大,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选择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检测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已必不可少。笔者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成果,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迅速发展,工农业排污的增加,各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导致江河、湖泊中藻类尤其是蓝藻异常生长繁殖,其产生的产物——蓝藻毒素尤其是微囊藻毒素(Micmcystins,MCYSTs,MCs),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因其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的损伤,被认为是除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以外的环境中致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况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 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在夏秋初季节形成污染高峰,最大值分别达到8.78×10 6个/L和2 .3 8μg/L ;而藻类种属构成比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含较多产毒藻种的蓝藻类在夏秋季节比例最高,而硅藻则在冬春季节达到最大密度;另一方面,水源中微囊藻毒素 LR的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有必要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而以饮用水源中蓝藻细胞密度作为一个预警指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农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由藻类(尤其蓝绿藻)引发的淡水水华现象日趋频繁[1]。在世界范围所发生的水华类型中,微囊藻水华(microcystisbloom)不仅发生频繁、危害大,且可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2]。MCs是一类肽毒素,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存以及人类健康。饮用水是MCs在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藻毒素.含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水生动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鱼类.该文通过综述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孵化和发育的影响、对鱼类行为和生长的影响、在鱼类组织中的积累、对鱼类组织器官的影响,总结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微囊藻毒素主要在鱼类肝脏中积累,还可在消化道和肌肉等组织中积累.在饥饿状...  相似文献   

12.
藻类毒素对健康危害和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C具有机体肝毒性、促癌、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损害等作用,我们就有关藻毒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许多地区的淡水水域中,某些藻类可引起人、畜和水禽中毒,特别是藻花中的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e)和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能产生小分子肽的致病毒素。此类毒素类似植物凝血素(Lectin),可以与人和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本实验根据此原理来定性检测自然淡水水体中此等藻类毒素存在与否。动物实验表明,这类小分子肽毒素主要引起肝中毒。并已知道不同的水华鱼腥藻菌株可产生鱼腥藻毒素(Anatoxin)a、-a(s)、b、-b(s)、-c和d六种毒素;铜锈微囊藻可产生一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检测的步骤是:采集、分离、浓集野外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淀山湖水体中的藻类毒素随季节和地点变化规律。方法于2013年3—9月在淀山湖环湖5个监测点开展每月一次的连续监测,高效液相—质谱联合检测微囊藻毒素-LR,了解淀山湖藻细胞计数和藻毒素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淀山湖水中藻类细胞计数从3月起逐步升高,6月湖中心细胞计数最高,为49.20×105个/L;7月明显下降,8月湖中心监测值为1.65×10~5个/L,监测期均值为2.51×10~5个/L。6月淀山湖中蓝藻计数达到峰值。微囊藻毒素-LR 3月在湖中心监测不到,而在7月水上运动场监测点达到峰值72.0 ng/L,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夏秋季淀山湖水体中优势藻类为蓝藻,有游离微囊藻毒素存在,峰值在藻细胞计数峰值后1个月。湖中心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赤潮藻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 (主要是藻类 )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味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 ,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海洋中众多的鱼、贝类动物以食藻为生 ,而某些种系的海藻为了生存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 ,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1〕。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 (贝毒素 )中毒主要有五大类 :(1)麻痹性贝毒中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  相似文献   

17.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日趋严重问题。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量繁殖产生的水华,一方面使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藻种产生藻毒素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藻毒素的种类繁多、污染程度和范围也在扩大。淡水水华中最常见、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目前我国一些水库也发生了有毒微囊藻水华,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蓝绿藻分子标志物--mcyD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筛选自然水体中产微囊藻毒素藻株的方法.方法应用编码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D基因的特异引物结合藻类保守序列16 S rRNA对所培养的纯种蓝绿藻(铜绿微囊藻FACHB 469、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 5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采集的水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观察扩增结果,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在产微囊藻毒素(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569)的藻株和水样均可以扩增出1条约870 bp的单一条带,而不产微囊藻毒素的藻株(铜绿微囊藻FACHB4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水样未扩增出此条带.结论以mcyD基因为微囊藻毒素分子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自然水体中的产微囊藻毒素和非产微囊藻毒素蓝绿藻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9.
赤潮藻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 (主要是藻类 )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腥臭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 ,并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含有毒素的藻类 (主要是单细胞微藻 )将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 ,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 (贝毒素 )中毒主要有 5类 :①麻痹性贝毒中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PSP) ;②腹泻性贝毒中毒 (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 ;③神…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毒素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人类活动 ,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 ,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 ,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 ,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 ,已知有 6 0余种异构体 (图 1) [1] 。MC广泛存在于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池塘和河流等缓流水体中 (如太湖 ) ,具有强烈的肝毒性和肿瘤促进作用。日常生活饮水是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了饮用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