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窦部是胃部疾病的好发部位,X线对胃窦部的检查也比较容易,但有时会把胃窦癌误诊为胃窦炎,也会把胃寞炎误诊为胃窦癌。本文15例进行了普通X线造影检查,均表现似胃窦癌,而后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炎症。  相似文献   

2.
陈耀平 《河北医药》2001,23(10):734-734
胃窦炎是一种原因不明而局限于胃窦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常规X线钡餐造影检查中经常遇到。胃窦炎病变发展至肌层肥厚时 ,常表现为胃窦部向心性狭窄 ,形态比较固定 ,所以有人称之为僵直性胃窦炎[1 ] 。这种僵直性胃窦炎 ,极易与胃窦癌混淆造成误诊 ,作者遇到 2例 ,X线、胃镜都误诊为胃肿瘤 ,但病理报告为胃窦炎。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41岁。因胃脘区疼痛半年余 ,消瘦 ,黑便 2周来院检查。查体 :贫血貌 ,消瘦 ,上腹部欠柔软 ,有压痛 ,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46g L ,隐血( ++++)。X…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特征和表现。方法选取23例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患者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图像特征。结果 23例平滑肌类肿瘤患者经胃肠道钡餐检查后共发现有病灶者18例(78.26%),病灶位于胃体部者14例,胃底部者3例,胃窦部者1例。结论 X线钡餐是诊断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最基本的首选方案,常被应用于病变部位以及纵向侵犯情况的表达,但对病灶处周边的浸润和转移情况无法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X线钡餐造影及CT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例。提高其X线及CT诊断水平。结果 36例均行钡餐造影检查,见胃肠溃疡性钡斑及充盈缺损18例。肠管浸润性改变即肠管狭窄与扩张并存10例黏膜不规则改变3例。其中5例无阳性改变。28例行CT造影检查见胃肠道壁增厚、溃疡及息肉等。8例经内窥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及突起的肿块。结论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大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还需要结合刷检。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小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检查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必要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并对造影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就诊的62例胃癌患者经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检查可检测出胃癌情况54例,检出率为87.10%;其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4.84%;5例漏诊,漏诊率为8.06%,漏诊部位为胃底贲门以及胃窦和胃体;确诊的54例患者中,溃疡型40例(占74.07%),蕈伞型8例(占14.81%),肿块型6例(占11.11%)。经病理学结果发现误诊以及漏诊的8例患者中,溃疡型4例,蕈伞型2例,肿块型2例;胃癌多发于胃窦和胃底贲门,其次为胃体及胃大弯处。结论 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定位癌症所在部位,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部位是胃角小弯区、胃窦幽门部及十二指肠球部,一般经X线检查大多数可确诊。而发生在少见部位的即高位胃溃疡(指胃的上1/3区)、胃体后壁溃疡以及十二指肠球后部(指从Kerchring皱襞第一环开始直至十二指肠空肠区部)溃疡,目前统称为特殊部位溃疡,则单靠X线检查容易漏诊,如配合内镜检查检出率将大可提高。现将我院1981年10月~1987年6月经纤维胃镜检查出的并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33例特殊部位溃疡,就其临床表现、镜下特点与X线检查比较,以及手术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例行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分析的患者,并根据胃窦幽门部变形情况对不同的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胃窦变形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患者的疾病可以按照发病部位分为胃脏疾病与胃外疾病两种,其中胃窦炎11例、胃窦溃疡23例、胃结核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31例、胃窦癌9例、胆囊炎9例、胰腺炎3例、右半结肠癌2例、术后感染6例、胰腺癌1例。结论通过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分析对胃部疾病的判断以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难度,要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对不同的胃窦变形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rimary gastric m aligmamtlymphoma)较少见 ,占胃恶性肿瘤约 5 %左右 ,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笔者收集我院 195 9~ 2 0 0 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 12例 ,对其 X线表现及传统胃肠钡餐或数字胃肠 (DR)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作一回顾性分析与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均作胃肠钡餐透视及照片 ,其中误诊为恶性溃疡或胃癌者 4例 ,6例患者行胃镜及胃刷细胞学检查 ,4例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 :肿瘤累及全胃 2例 ,胃窦 5例 ,胃体小弯侧 2例 ,胃大弯侧 1例 ,贲门 2例。发病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8.8岁 ;男 8例 ,女 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本院1990年~2007年治疗的1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钡餐检查、纤维内镜检查和cT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 对于慢性胃炎迁延不愈的患者结合X线钡餐、纤维内镜和cT等方面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术后结合化放疗5年生存率25%。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各种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术后配合放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姚晖  刘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75-227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8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间质瘤无明显的的性别差异,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好发部位为胃底部,其次为胃体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64.3%08/28)。免疫组化检查可见不同的阳性细胞。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不适等。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等检查可以发现肿瘤。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困难,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窦炎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局限在胃窦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历来对它的发病率很不一致。其名称也有不同的提法,在诊断方面也还有异差。这主要由于各家对胃窦部改变的认识与解释各异,并由于老式胃镜应用的受限,病例未能普遍性证实。近十多年来纤维胃镜的应用,提高了我们对该病的认识。但 X 线检查仍然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统计自1978年至1979年5月,139例上消化道病变中,诊断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诊断早期胃恶性淋巴瘤,提高胃肠钡餐诊断率。方法 病人检查前10~15分钟肌注654-210mg,然后口服160~200%硫酸钡50ml,适量产气粉。结果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X线表现与病理的关系,X线诊断与X线检查方法。气钡低张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为:①多发散在结节,息肉样环状影;②表浅不规则龛影;③病变局部胃粘膜面隆起。结论 运用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对早期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79年3月至1980年4月对64例消化性溃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及纤维内窥镜下近期疗效观察,以探讨药物疗效、疗程长短及影响痊愈率的因素。现将初步分析报告如下。方法与标准 (一)病例选择与治疗方法:对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症状,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或未能确诊的病例,用Olympus GF—B_2型(少数病例用JF—B_2型)纤维内窥镜(下简称纤镜)检查,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溃疡底部及溃疡边缘2~4块粘膜活检,排除了恶性溃疡的可能性者列为本科研的观察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痢特灵组与中药组,作为治疗组,4~6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作纤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倾向,但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不典型,X线钡餐检查阳性率不高,小儿内窥镜检查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因此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自1985—1990年6月间住院的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及手术诊断的2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内科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胃炎1325例,其中经纤维胃镜、X线胃及十二指肠钡餐透视资料齐全的为450例。现综合临床讨论分析,450例慢性胃炎纤维胃镜及胃及十二指肠钡餐透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窦是胃癌的好发部位 ,中晚期胃癌经 X线检查较易发现 ,但早期胃窦癌却往往造成漏诊和误诊 ,以至延误治疗 ,现结合病例对早期胃窦癌 X线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患 ,4 3岁 ,饭后上腹部疼痛 2年 ,近月余加重 ,7d前柏油样便一次 ,入院后钡餐检发现 :胃窦狭窄、小弯短缩、僵硬、蠕动消失 ,在小弯角切迹处见一巨大龛影 ,约 4 .0 cm× 5 .0 cm,大部分位于腔内 ,加压后点片龛影周围可见明显环堤 ,X线诊断溃疡型胃癌。后经手术切除 ,见胃小弯缘近幽门外有直径 5 cm大小肿物 ,表面溃疡周围质硬 ,病灶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和转移灶 ,切开肿…  相似文献   

17.
沈靖  芦华莉 《淮海医药》2013,(6):488-48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PACS)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2例PACS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胃体大弯侧及胃窦部小弯侧,组织学观察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混合构成,病变周围全为胃黏膜.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巢中央细胞表达CK高分子,巢团周围细胞及肿瘤性腺体表达CK低分子,NSE、CgA、Syn均不表达.结论 PACS是一种罕见病变,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胃窦胃体部、胃底.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胰腺的X线检查,多使用腹部平片、常规胃肠钡餐造影、腹膜后及胃腔内充气造影、胆道造影等,其阳性率较低,一般也只能发现一些较为晚期的胰腺疾患。近年来,由于X线诊断、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的进展,以及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的使用,提高了X线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价值,现就这方面进展情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纤维内窥镜、结合 X 线钡餐检查,可大大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我们密切结合临床、尽快作出了胃内有泡性粘液消除剂—祛泡剂。制作简便,使用方便,无副作用,能与进口的祛泡剂比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泌酸情况,我们自1981年12月至1982年9月,采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合成的五肽胃泌素进行胃酸分泌功能的检查,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84例,男63、女21,年龄18~7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症状和体征。钡餐检查见胃窦部粘膜有轻重不等的粗糙或锯齿状阴影,印象慢性胃窦炎,均除外其它胃部疾患。诊断标准:经纤维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窦部粘膜病变(色淡、苍白、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或有粗糙感,颗粒感,菲薄感)。病理组织学改变为必备的诊断条件,如胃镜与病理不符则以病理改变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