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监测质量。方法对河南省2004—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敏感性低于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54/10万,处于较低水平,但2005—2006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8/10万。河南省中部地区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季节主要在3—5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8月龄和8月龄至1岁的麻疹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免疫史和不详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7.13%,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8.23%,主要集中在郑州市。结论河南省应采取措施加强麻疹疫苗(MV)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尤其是提高第一剂次MV的及时接种率,整合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各自优势,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南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人74例,2001年的发病率为历史最低水平(0.27/10万);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评价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使济南市的麻疹免疫、监测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0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从1999年1月l日起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并实施运转。为了掌握麻疹发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现将2000年全省的麻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全省麻疹监测系统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旬报表、麻疹暴发情况汇总表、麻疹主动监测月报表;省、市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疫情来自省疾控中心卫生信息所。2 方法 麻疹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IgM抗体。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按卫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我国麻疹控制进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与消除麻疹策略相适应的麻疹监测工作经验,卫生部与WHO及美国CDC合作在我国开展麻疹监测试点合作项目。安庆市是安徽省2001年1月首批进入该项目的地区。为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总结经验,通过该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掌握麻疹发病动态,现将安庆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2000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东省麻疹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提高全省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0年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以及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2000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935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报25.8%。麻疹疑似病例月报表和主动监测月报表报告率均为100%,及时率分别为100%和95.5%,监测覆盖率为99.9%。麻疹出疹后48h内报告率仅48.6%,共收到麻疹个案4491例,其中血清学确诊1627例,排除病例952例,临床确诊1912例,发病季节高峰为4-7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4岁为主,有88.7%的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敏感性,完整性逐步提高,今后应加强麻疹的免疫接种工作,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预防和控制暴发。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于1999年利用麻疹专报系统开展了麻疹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全省麻疹病例仍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但成人麻疹发病已占有相当比例。1999年专报系统确诊的687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均占有一定比例。全年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的多,但是迟报较严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麻疹实验室监测网络 以及时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北市2004~2007年度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度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度总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38例,其中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374例。报告确诊病例中本地病例36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36/10万。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46%的病例麻疹疫苗(MY)免疫史不详,27.8%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敏感性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和消灭麻疹,应提高初始及4周岁复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定西市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监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安定区2008—2017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0例,其中麻疹病例87例,年均发病率为1.90/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7.46/10万),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无麻疹病例报告,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97例;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100.00%,血标本采集率为93.68%,咽拭子采集率为99.25%;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以外地病例为最多;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及成人为主;15岁以下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者占30.51%;成人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2.59%。 结论  安定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各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应继续加强麻疹高发季节的提前防控,重视成人及学龄前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全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卢湾区2004至2006年麻疹监测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卢湾区2004至2006年麻疹监测专报系统、2004至2006年麻疹发病统计表及卢湾区相关人口资料,进行病例分布分析。结果2004至2006年全区共接疑似麻疹报告198例,其中2005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38例,是2004年报告数的19.7倍,2006年的2.6倍。病例以成人,尤其青壮年为主。结论预防和控制成人麻疹应作为麻疹控制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9~2001年河池地区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池地区麻疹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2001年河池地区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疫情报告麻疹病例2902例,麻疹监测系统报告2545例;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6.9%,监测病例中无M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3.8%。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偏低,免疫空白存在以及MV强化免疫不及时是引起我地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流市麻疹流行状况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流市1999~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a全市报告麻疹103例,散发分布在全市各乡镇。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岁病例占75.73%。麻疹报告单位以县市级医院为主,乡、村两级报告病例较低。结论 加强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复种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加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培训,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县级麻疹实验室的建设,提高麻疹确诊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麻疹在计划免疫靶疾病在发病率中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造成这种流行病学特征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及实验室监测报告进一步对麻疹的汉行病学、流行因素、人群免疫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我省麻疹疫情呈现湘东低、湘西高的流行趋势,其模式为散发与爆发共存,各地发病强度存在较大差别,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结论 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强化快速应答,减少爆发流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验室网络系统,以支持麻疹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都市新都区2012—202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为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现住址为成都市新都区和统计按报告地区为成都市新都区分别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12—2021年麻疹报告病例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21年成都市新都区按现住址统计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352例,其中确诊病例32例。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67∶1,0~14岁22例(68.8%);≥18岁成年人9例(28.1%)。按报告地区统计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233例,确诊病例13例。2012—2021年,新都区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除2015年、2021年外,均达到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以上,2019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达5.6/10万。及时性均达100%,特异性均达85%以上。结论 2012—2021年成都市新都区的麻疹均维持在2/10万以下的地区发病率水平。18岁及以上的确诊病例占28.1%,提示成年人的麻疹感染问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聊城市于1994年开始将麻疹纳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并于1999年开始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为了解聊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麻疹控制工作,现将1999年—2003年麻疹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1998~1999年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运用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网络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通过对1-6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1999年全省麻疹发病率为1.36/10万,5岁以下年龄别发病率为3.65/10万,分别较强化免疫前(1991-1997年)下降了84.00%和87.49%。各项监测指标较1998年有所提高。结论: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率,辅以强化免疫,是控制局部暴发疫情、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2年瑞丽市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瑞丽市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瑞丽市发热出疹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采血检验进行核对统计分析.结果 瑞丽地区全年监测发热出疹性疾病47例,经实验室血清学诊断麻疹病例26例.其中本地感染3例占麻疹病例11.54%、国内流动人群11例占42.3%、缅籍流动人员12占46.15%.结论 当前,瑞丽地区麻疹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加强流动人口麻疹基础免疫及监测是巩固麻疹防治成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宝鸡市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方法]制定宝鸡市麻疹监测方案,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975例,发病率波动在0.66~5.72/10万之间。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以2009年最低(0.66/10万)。6年间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5.90%,及时送检的合格标本平均为89.95%,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2.94%。宝鸡市除2004、2005、2007年出现3起学校麻疹暴发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以0~6岁组和18岁以上成人组为主,占89.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比例最高,占84.21%。[结论]宝鸡市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较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现行的消除麻疹工作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滨州市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与鲁、豫、皖3省开展加速麻疹控制合作项目,帮助我国加快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进程。为配合实施该项目,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同时按合作项目的要求对所有疫情报告麻疹病例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M-IgM),2000年对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更有效地防制麻疹,对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麻疹疫苗的使用及计划免疫的实施,全省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90年代维持在10/10万左右;冬春季节高发,4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别,1~9岁儿童占86.02%;各地发病率差别很大,局部地区存在麻疹暴发。建议各地实施麻疹控制规划,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逐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减少麻疹暴发或流行,以进一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绩溪县1998年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实施方案》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7例,确疹病人3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5例,占报告病人数的83.33%。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48.08%。两个系统病人报告符合率87.72%;实验室确诊病人发病年龄以25岁以上人群比例最高,占32.00%;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占12.00%,发病年龄分布表现为双向转移现象。结论实施《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对控制麻疹有很好的效果。加快消除麻疹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