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cnopausalOstc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在白人及亚洲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PMO引起的骨折是中老年妇女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目前,主要是预防PMO发生及减少不良后果。1.病因妇女绝经以后骨形成速度慢于骨吸收的速度,骨吸收率增加,使全身骨量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变稀变细,骨基质减少,绝经后5~10年骨丢失加速,每年达5~IO%,此后丢失减慢,可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年龄增长和卵巢激素缺乏的综合结果,其病因有以下几种:1.1…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及绝经妇女的常见病,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以骨质丢失为结果,骨密度减低为特征,会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复杂病症。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老龄化,骨质疏松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卫生问题。据估  相似文献   

3.
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延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04-1306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1病因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又称为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破骨细胞介导。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年龄在50—65岁,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6倍,为高转换型的快速骨丢失。骨丢失的类型以小梁骨为主,造成骨小梁变细和断裂,主要部位是在脊椎(以压缩性骨折为主)和桡骨远端(如Colles骨折)。其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4.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女性绝经后易骨质疏松症,往往由于极轻微的创伤而导致骨折.为探讨女性绝经年龄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前臂1/10和1/3部位的密度,我们观察了120例女性41~60岁围绝经的不同年龄BMD和OP骨折的发病率.近年来,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骨质疏松OP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绝经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将渐进性减少,并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及骨折的危险度剧增.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为40%~50%,男性发生率为13%~2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占50%,而危害最大为髋部骨折.目前对可耐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这个概念是1885年提出来的,直到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才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公认。依据这个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是由绝经后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据报道,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绝经后的3~4年期间,骨量的丢失尤为显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钙摄入量、运动、嗜烟、嗜酒等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及体重指数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妇女440例,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及双侧跟骨骨密度,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和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增加,绝经年限延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上升,对于体瘦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质量者及肥胖者。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 ,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中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的退化、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骨量峰值和骨量丢失速度是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系调查显示骨量峰值受遗传控制 ,有腰椎和髋部骨折史的绝经后患者的女儿 (绝经前 )与没有此家族史同年龄的女性相比 ,前者腰椎、股骨颈处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 ,BMD)与其母亲的骨密度明显相关[1] 。双胞胎的研究也提示遗传对中轴骨和外周骨骨量及骨丢失速度有一定影响。各种遗传基因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利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改变 ,因而骨的脆性增加 ,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增龄性骨质疏松两种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的骨折 ,以及由骨折引起的残疾及死亡 ,已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并进行干预处理、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 ,从而预防骨折 ,是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格瘦小、不活动、大量吸烟、酗酒、摄入钙量不足等 ,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的变化规律,找寻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209例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体重和身高,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正侧位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越大、绝经越早、绝经年限越长、体重指数越小,骨密度越低。结论 绝经和低体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绝经后妇女尤其是早绝经和低体重的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黎坚  李德豪 《海南医学》2004,15(5):94-94,98
骨质疏松中原发性占80%以上,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期骨量快速增加,不论男女,骨密度都在35~40岁达到高峰,同时男性骨量比同年龄女性高。50岁以下的女性骨量是同龄男性骨量的三分之二,40岁以后女性骨质开始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发生溶解。绝经后3~6年骨丢失加快,65岁以后丢失减慢,骨丢失发生15~50提后约50%。髓质骨和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地区626例女性桡尺骨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卢淑梅,黄志民,杨红英,马清秀(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随着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急剧增多,原发性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妇女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早期为无症状性骨丢失,逐渐出现倦怠感、...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Postmanopausal Osteoporo-sis,简称 PMO)是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 ,其主要特征是在绝经后短时间内 ,骨基质和骨矿含量同时加快丢失 ,虽然骨的成分比例不变 ,但因全身性骨量的减少 ,及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 ,骨单位密度变得稀疏而脆性增高 ,引起骨痛、躯体变矮变形 ,并使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轻微外伤或跌倒即可骨折。本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绝经后 (或卵巢摘除后 )的妇女 ,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约有 1 /3的绝经妇女受骨质疏松之累 ,还有相当多的低骨量者 ,处于较高的骨折风险中。该病还可增加妇女死亡率及残疾率 ,给社…  相似文献   

14.
杨华  程昌志  罗远国  韦葛堇  林舟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504-1506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住院、以腰背痛和关节痛为主诉的633例中老年妇女,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3%,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随年龄、绝经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随绝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除46岁以下组与46~5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46岁以下组与50岁以上组、46~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经年龄早更容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49-1851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骼微结构破坏为特征,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青年时期获得峰值骨量(包括骨质量)的高低及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上述两个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不同时期骨量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目前已经证实遗传因素对峰值骨量获得起重要作用,而环境因素则对绝经后或老年时期的骨量丢失起主要作用。本文对骨质疏松与遗传关系及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和策略做一评述。1骨质疏松具遗传性的证据1.1人种间骨量的差别不同人种的骨量间存在显著差别,骨密度(bone minera…  相似文献   

16.
刘锁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93-195
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针对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从诊疗方案的设计原则到具体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以松质骨变化为主,故常见脊椎和腕部骨折.其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RT) 是指给绝经妇女补充适量雌激素以缓解雌激素缺乏造成的各种绝经后症状的一种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它是一类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双磷酸盐类是一类骨转换抑制剂,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组织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K,L通过调节骨纤维胶质降解而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17.
史敏  杜红 《新疆医学》1997,27(3):175-17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数的增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痛及骨折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已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绝经妇女在中国,而我国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提高全社会对这一严重疾病的认识,做好防治,改善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是当务之急。现就所见文献,对这项研究的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SPA法测定广州市334创女性桡骨骨密度。结果表明:女性在35~39岁获得骨量峰值,骨密度(BMD)为0.684±0.076g/cm2。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45~55岁骨量呈快速丢失,60岁以后骨量丢失趋于稳定。70岁以后骨量呈缓慢回升趋势。其骨量丢失过程与国内报道相似。55~65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4%~71%,并约有37%~61%的人存在高度的Colles’骨折危险。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过程,对45岁以上妇女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也是老年妇女致残、致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绝经后妇女健康的危害性极大。故对绝经后妇女测定骨密度,对研究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密度降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3年11月~1994年4月期间对236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同时监测了血清Ca、P、AkP的含量,以探讨骨质疏松发生的规律,为防止老年妇女自发性骨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65-36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即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由于年龄增大或妇女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所致的骨代谢变化,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见于各类疾病如柯兴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肢端肥大症性骨质疏松,药物所致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疾病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典型骨折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等,预计到2025年,全球髋部骨折将增至200万。因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减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指数形式上升,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呈指数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生危险性女性比男性高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