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的严重心肌病,心脏酶学标志物的测定是诊断AMI、监测AMI进程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作为诊断AMI和判定心梗面积的方法,已被临床公认,特别是CK-MB被称为诊断AMI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目前还是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和心肌酶学检测三者结合确定.AMI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AMI则易误诊或漏诊,以致不能获得及时溶栓再灌注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研究对象,测定2组的蛋白肽类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及酶学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测定AMI患者2~4 h内CRP、cTnI、CK-MB、AST的阳性率。结果 AMI的CRP、CK、CK-MB、AS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2~4 h内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TnI、CK-MB、AST都是检测AMI患者心肌损伤的良好指标,但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的价值要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在临床诊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是降低AMI死亡率和影响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病人就诊是否及时、诊断是否迅速是选择再灌注方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应考虑技术性、危险性、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多种要素,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和相关的指南建议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挽救更多AMI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溶栓再灌注的关系。方法68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系列采集血样,以ELISA法测定cTnI,以免疫抑制酶动力法测定肌酸激酶MB(CKMB)。其中42例溶栓后再通,26例溶栓后未通,观察二组cTnI的释放动力学,并对溶栓再通组的cTnI的升高时间和峰值时间与CKMB的变化相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组患者cTnI出现的峰值较溶栓未通组早,溶栓再通组患者cTnI出现的峰值和峰值时间与CKMB相当。结论血清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其峰值时间的改变可作为AMI溶栓再灌注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作为实验室检测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在AMI的诊断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临床上过度依赖心肌酶学诊断AMI会导致一些误诊,因此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测、心电图以及心肌核素显像等手段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其中肌钙蛋白检测用于诊断AMI比CK和CK-MB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与治疗在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他再灌注治疗广泛应用于AMI患者,但再灌注后患者的预后却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病理性 Q 波出现的早晚与A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206例,再灌注治疗后1h按照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148例;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58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1h和24h心电图的QTd,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CK、CK-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灌注治疗后1h、2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患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AMI且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其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再通患者,分为干预组(102例,AMI前已口服卡维地洛)及对照组(114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后0、4、8、12、24、48、72h静脉血,检测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基线水平比较p>0.05;干预组NO含量及NOS活性4、8、48、72h时间点高于对照组,而12、24h时间点低于对照组,除4h时间点外两组NO含量相比P<0.05,4、8、12、24、48、72h时间点NOS活性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干预组iNOS活性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8、12、24、48h时间点相比P<0.01;iNOS活性于再灌注后4h即开始升高24h达峰值,NO及NOS除24h时间点升高外其它时间点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卡维地洛可以减少AMI患者再灌注后NO的失活及iNOS的活化,使NOS-NO系统活性维持在有利于心肌理想再灌注水平,从而减少AMI再灌注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3,19(7):1228-1231
随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早期生化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如髓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AMI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8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便塞 (AMI)早期及再灌注中的诊断标准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6例UAP、30例AMI(发病 2~ 6h)及 18例再灌注患者 ,检测血清IL - 8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L - 8水平在UAP组 (2 72± 4 9pg/ml)、AMI组 (384±14 3pg/ml)、及再灌注组 (40 9± 188pg/ml)均有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 (45± 18pg/m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0 1,P <0 .0 0 0 1)。AMI组IL - 8较UAP组增高更为显著 ,两组间存在差异 (P <0 .0 5 )。再灌注组IL - 8水平最高 ,但与AMI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 8可做为UAP和早期AMI的一个有价值的诊断指标。IL - 8在再灌注组和AMI组间不存在差异 ,故不能将其做为判定冠脉是否再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现已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与进行溶栓或机械介入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那么,急诊医生对首诊病人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AMI,关系着能否尽早地进行冠脉再灌注的治疗,也就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下面通过分析我院自1995年以来,急诊医生延误诊断AMI的原因,以期提高急诊医生对AMI的确诊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碧玉 《华夏医学》2001,14(4):527-527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早期诊断是抢救生命的关键。这就要求有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酶学指标灵敏度较低 ,升高持续时间较短。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最好的血清标志物。我科采用全血试纸条检测 AMI患者的c Tn T,并结合酶学指标肌酸激酶同工梅 (ck- MB)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均来自我院 2 0 0 0年 2~ 11月住院患者。经专科确诊为 AMI的 2 4例。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47~ 75岁 ,平均年龄 (5 9± 8.40 )岁。1.2 方…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三大依据[1],虽然心电图是临床医生确诊AMI的重要依据,但也同时需要得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验证,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AMI患者胸痛发作时由于冠脉阻塞,心肌广泛而持久缺氧缺血,由此而导致的心肌损伤比心绞痛严重的多[1],AMI患者血清中心肌酶活力普遍升高,升高幅度也比心绞痛患者高得多.AMI患者胸痛发作早期,约3~6 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活性即开始上升[2].因此,CK及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重要酶学指标,而且对判断梗死扩展、再梗死、梗死后再灌注以及估计心肌梗死范围均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54例患者胸痛发作48h内来我院就诊时急诊室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K、CK-MB、乳酸脱氢酶(LD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峰浓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6、12、18、24h,第3、5、7天血浆BNP浓度,观察早期再灌注组与非早期再灌注组血浆BNP峰浓度的差异,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血浆BNP峰浓度的差异。结果:AMI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BNP峰浓度,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峰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结论: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血浆指标之一,早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血浆BNP峰浓度的降低和AMI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化检测方法学的进步,血清酶学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发展更快。近年来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日益被人们重视,但AMI患者同时测定血清酶和自由基作为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国内外未见报到,作者对AMI患者发病  相似文献   

17.
在药物与器械高度发展的今天,再灌注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手段,有些AMI后还会因堵塞血管的血栓自溶而使梗死血管与梗死区心肌发生再灌注.心肌缺血再灌注是一把双刃箭,一方面,如何使AMI后梗死血管及其所支配的心肌得到及早、充分和持久的再灌注是我们临床治疗的目标所在,AMI后梗死血管及其所支配的心肌得到的再灌注越早、越充分持久,AMI患者的临床预后就越好.而另一方面,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及再灌注后期也会发生我们临床上所谓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地尔硫卓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地尔硫卓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地尔硫卓组(2mg/min冠脉内)和假手术组。前两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AMI前相比,对照组AMI后3h、左室收缩压(LVSP)、心排量(CO)和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均P<0.05,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h仅LVSP显著恢复(P<0.05),然而±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P<0.05);而地尔硫卓组AMI后3h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同;但再灌注后1h LVEDP、±dp/dtmax和CO均显著恢复(均P<0.05),且比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对照组MCE和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高度一致(P>0.05),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ANR)分别为78.5%和82.3%,心肌坏死范围(NA)占LA的98.5%;而地尔硫卓组两方法所测LA均与对照组相当(均P>0.05),但ANR仅分别为20.6%和19.9%,NA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仅占AMI前的45.8%和50.6%(均P<0.01),而地尔硫卓组冠脉血流量分别提高到80.4%和79.3%,比对照组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相似文献   

19.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WHO诊断AMI标准,将80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AMI组(46例)和非AMI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定量测定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的Myo、cTnI及CK-MB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Myo的灵敏度为97.8%,特异性为73.5%;cTnI的灵敏度为80.4%,特异性为97.1%;CK-MB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82.3%。结论Myo、cTnI、CK-MB是一系列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分析对AMI塞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伟娜 《医学综述》2013,19(15):2739-2741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时间的早晚高度相关,所以选择能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心肌缺血的早期就能在血液中检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且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两者具备理想早期心肌标志物的特征,与现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等相比对AMI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