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超声评估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50例愈合良好和26例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愈合良好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愈合不良的子宫切块,为子宫切口炎性反应伴积液。结论 超声能及时、准确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临床提供依据,对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患者300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剖宫产患者,均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甲级愈合285例(95.0%),乙级愈合8例(2.7%),丙级愈合7例(2.3%)。结论术前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等多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内在因素.阴道检查次数过多、各产程处理不当、抗生素应用不及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利用超声诊断技术,观察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并根据其声像图与80例切口愈合良好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声像图特点,将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及愈合不良两大类.而愈合不良又分为三型:实性非均质型27例(62.8%),混合回声型9例(20.9%),类囊肿型7例(16.3%).结论 剖宫产术后行超声检查能动态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该方法简便、准确、无创、经济,对预防远期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诊治方法、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以产程停滞或延长作为剖宫产指征7例(63%)。临床表现主要为产后出血和感染。B超下表现为低或无回声光团为主的混合性光团。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 产程停滞或延长、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术后可以利用B超早期诊断。加强产时监护、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玉梅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5):572-573,T000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不同愈合情况的超声特征及监测的意义。方法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共行剖宫产1283例手术中,对300例有疑异的进行B超检查,分别在术后4~42天进行。结果将3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完全愈合型264例,占88%;Ⅱ型愈合欠佳型34例,占11%;Ⅲ型未愈合型2例,占0.05%。结论用超声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是目前检查的唯一手段,已被广泛采用,同时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例 1 2 4岁。孕 3 9+ 6周临产 ,G1Po LOT,宫腔感染 ,持续性枕横位 ,由私人诊所于 2 0 0 0年 5月2 9日转入我院。入院时 T3 8.2℃ ,血常规 :WBC2 9.8× 1 0 9/ L,N0 .85。因持续性枕横位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中子宫收缩差 ,出血约 10 0 0 ml,手术过程顺利 ,宫腔填塞纱条。术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输血、催产素促进子宫恢复 ,2 4h取出阴道纱条。术后体温 3 6.5~ 3 7.7℃ ,7d拆线 ,伤口 期愈合。产后 1 1 d突然阴道出血约 50 0 ml,未经治疗出血自停。于产后 2 2 d,突然再次阴道出血80 0 ml,于 2 0 0 0年 6月 2 0日再次入院。查体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特点及其分型.方法:用B超监测观察50例剖宫产后患者的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Ⅰ类子宫切口呈平行或弧状强回声带,浆膜层表现连续光滑完整,共31例(62%).Ⅱ类子宫切口隆起明显,呈实质性非均质性回声团或无回声区为主的混合性回声团,为子宫切口炎性渗出反应,共17例(34%).Ⅲ类子宫切口区局部中断,内见斑片状强回声,边缘增厚突向膀胱,为子宫局部裂开,伴有炎性渗出,共2例(4%).结论:剖宫产术后超声能早期发现子宫切口处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从本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7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对所有患者护理后,31例患者非常满意,14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结论: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9月在观澜医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24h应用超短波,2次,d,连用5d)和对照组(常规清洁换药),比较两组术后24.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优,硬结形成少,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短波能减轻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而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控制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4年间80例孕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根据随机原则,取同期80例切口愈合良好的剖宫产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17个影响因素中,阴道检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肥胖、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手术时间过长、贫血、低蛋白血症、羊水混浊、前次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后出血等12项因素在切口愈合不良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手术切口方式、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5项因素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贫血、胎膜早破、阴道检查过多等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其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9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加用克林美治疗,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慢性高血压、肥胖、妊娠糖尿病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77.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妊娠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压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克林美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通过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缝合皮肤前及术后切口消毒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洒,对照组则常规关腹及消毒,两组均随访至产后3个月,观察切口愈合及产后疤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vs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术后3个月随访疤痕的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关腹及术后切口清洁消毒时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减少疤痕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49例(45.79%),>2~6分58例(54.21%);对照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22例(20.95%),>2~6分83例(7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31±0.64)s,住院天数(4.33±0.81)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82±0.63)cm,对照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8.95±1.48)s,住院天数(5.72±1.98)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6.23±2.2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针皮肤吻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优于皮内缝合法,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008年12月我院妇产科9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9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100%的产妇采取手术后给药。单用抗菌药物392例(40%);2种抗菌药物联用294例(30%);3种抗菌药物联用196例(20%);4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98例(10%)。联合用药时间大部分为4~6d,以头孢呋辛钠+甲硝唑为主。使用频率最高是头孢呋辛钠。平均抗菌药品费用1468.84元,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平均21.3%,抗菌药品费用占总药品费用平均41.68%。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评价中合理占38%,基本合理占22%,不合理占40%。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剂量过大以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传统康复模式,研究组采用ERAS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03~2009-06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资料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有特征性的超声图像,1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超声能准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合二次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方法。方法:将120例第2次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脏壁层腹膜。观察组80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其中40例不缝合皮下脂肪层,10例缝合皮下脂肪层3-5针,30例间断一起缝合皮下脂肪层。结果:两组术后腹腔粘连以及愈合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缝合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可以相应地减少腹腔粘连防止脏器损伤;而在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方法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减少皮下脂肪层缝合后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及残留缝线的异物反应,皮下不易出现硬结,且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切口不容易出血,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