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的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0例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情况,其中复发者32例,未复发(初发者)38例;并分析其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其相互关系。结果:32例复发性脑膜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28例(87.5%),Ki-67表达阳性8例(25.0%);38例初发性脑膜瘤中PCNA表达阳性22例(57.9%),Ki-67表达阳性7例(18.4%)。随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强阳性表达者增多,复发组阳性率(28/32)显著高于初发组(22/38)(P<0.05)。随组织学分级级别的增高,Ki-67指数(Ki-67 LI)明显增加;复发组Ki-67 LI((3.96±4.89)%)明显高于初发组((1.05±1.62)%)(P<0.05)。结论:PCNA、Ki-67可作为临床与病理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异常增殖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抗原之一 ,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数 [1]。脑膜瘤多为良性 ,但亦有少数为恶性。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脑膜瘤患者77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1例 ;年龄22~67岁 ,平均47.4岁。良性脑膜瘤62例 ,恶性脑膜瘤15例 ,取其病理标本作PCNA免疫组化检测。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54例肾细胞癌作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AN)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PCNA阳性反应计算出的增殖指数(PI)在肾细胞癌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53蛋白阳性10例(18.3%),而正常对照组无1例阳性;PCNA所表示的PI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认为PCNA的表达是评估肾细胞癌预后的有用指标,P53蛋白可作为肾细胞癌的一个恶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癌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癌组织中表达特点。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结果:两种单抗表达特点基本一致, PCNA阳性表达率(90.0%)明显高于P53(77.8%)。肿瘤细胞分化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越高,而P53则与之相反。结论:P53蛋白和PCNA是目前肺癌免疫组化研究的最佳标志物,在观察肺癌的分化、增殖、浸润、转移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存活素、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68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的石蜡标本(A组:胆囊癌37例;B组:胆囊腺瘤9例;C组:胆囊腺肌症12例;D组:慢性胆囊炎10例)进行存活素、P53蛋白、PCNA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存活素、P53蛋白、PC-NA在A组细胞中阳性表达率(75.7%、54.1%、97.3%)最高,明显高于D组(20.0%、0、40.0%);存活素、P53蛋白、PCNA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1=0.58,r2=0.42,r3=0.41,P均〈0.01)。结论存活素与突变型P53蛋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野生型P53可能对存活素的表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二者可作为靶点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在口腔粘膜扁平苔癣 ( OLP)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5 3蛋白及 PCNA在 OLP和口腔鳞癌 ( OS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和 PCNA在正常口腔粘膜及糜烂型 OLP中表达阴性 ;在糜烂型 OLP和 OSCC中表达阳性。结论 :糜烂型 OLP的 P5 3蛋白和 PCNA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 OLP,癌变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细胞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突变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42例、粘液性交界性瘤10例及粘液性囊腺瘤16例肿瘤组织中Ki-67抗原及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的MIB1指数明显高于交界性瘤和囊腺瘤(P〈0.01),MIB1指数与肿瘤分期、分级、术后残余癌灶大小相关(P〈0.05)。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P5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生物行为的分子学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法和LSAB法联合测定 32例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分级和病理类型间P5 3的功能、表达及PCNA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P5 3功能异常和过度表达分别为 2 8.1%、15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8%、0 % (P <0 .0 5 ) ;在腺癌组中 ,10 0 %低分化、13.3%中分化和 0 %高分化者P5 3功能异常 ,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二者P <0 .0 1) ;在早期组中 ,10 0 %浆液性癌的P5 3过度表达显著高于腺癌 4 .3% (P <0 .0 1) ;3例正常子宫内膜P5 3功能异常 ;31.3%子宫内膜癌高表达PCNA显著高于对照组2 .9% (P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 ,抑癌基因P5 3异常在乳头状浆液性癌恶变过程中发生早且起着中心作用 ,在腺癌中可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 ;量化PCNA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中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发现P53蛋白阳性表达者共10例(25%)。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相关性。肾癌组织的PCNA增殖指数肿瘤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10%)预后不良,特别是临床早期但PCNA高表达者预后也很差。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中无重要意义,而PCNA可作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态之间及两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40例骨肉瘤活检标本,分别进行P53蛋白、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55.0%;PCNA指数范围5%~96%,平均56.83%±29.80%;P53蛋白的阳性率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1);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存在正相关(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P53蛋白表达和PCNA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预后分析提示P53蛋白、PCNA高度表达的病人预后差,但两者并非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53蛋白和PCNA表达对骨肉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0 2例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 ) p53、p2 1ras及 EGFR蛋白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组织标本 :收集本院 1990~ 1997年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标本 10 2例 ,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B染色并经病理诊断证实胶质瘤无疑 (按WHO脑瘤分类 )。另取 14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1.2 试剂与染色方法 :鼠抗人 PCNA单克隆抗体为美国 ZYMed公司产品 ,鼠抗人 p53( D— 1)、p2 1ras、单克隆抗体为 Dako公司产品 ,EGFR多克隆抗体为美国 SANTACRUZ公司产品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2 7、Ki- 6 7抗原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原发性星形细胞肿瘤 73例采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块的 P2 7抗原和 Ki- 6 7抗原 ,并分别算得两者标记指数。使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治疗方式、术前 KPS评分、组织学分级、Ki- 6 7L I、P2 7L I、术后放疗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 (logrank P<0 .0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2 7L I、Ki- 6 7L I、术前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组织学分级、患者的年龄、P2 7L I、Ki- 6 7L I、术前 KPS评分均是独立的预后影响指标。 P2 7L I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下降 ;在同一病理级别中 ,P2 7L I不同 ,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泉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SP法对乳腺癌p5 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死亡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94 .2 8% ,33 35 )和PCNA指数 (PI) (5 5 .5 %± 2 5 .4 7% )明显高于存活组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4 6 .15 % ,30 6 5 )和PI(30 .8%± 2 0 .0 8% )。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结论 p5 3蛋白与PCNA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两者对患者预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27、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1%、40.4%、83.9%。P27的表达与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53表达与患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而PCNA仅与患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7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27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在人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蛋白在42例脑膜瘤标本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OX-2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脑膜瘤中COX-2、COX-2 mRNA和PCNA标记指数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COX-2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COX-2与脑膜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OX-2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L S A B法,对46 例胆囊癌及30 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 蛋白、 P C N A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6 例胆囊癌组织中p53 蛋白、 P C N A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7.83% (22/46)和 63.04% (29/46);30 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分别为 0% (0/30)和23.33% (7/30),癌与炎性病变之间有明显差异( P< 0.01)。高分化腺癌p53 蛋白、 P C N A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8.18% (15/22)和86.36% (19/22),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1)抑癌基因p53 突变与 P C N A 过度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p53 蛋白、 P C N A 的过度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胆囊癌预后的可靠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极)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20.
肾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p53在肾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1)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间PC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梭形细胞癌PCNA表达强阳性;(2)PCNA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随着肿瘤分组和分期增高PCNA表达呈上升趋势,高分期组(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