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癌-睾丸抗原基因NY-SAR-35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识别抗原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新的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并提取其识别抗原。方法:以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稳定分泌抗胶质瘤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McAb的特性。通过亲和层析法提取该McAb识别的抗原。结果:得到1株稳定分泌抗体、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SU-2000。鉴定表明该McAb属IgGl亚类,效价高,特异性高。识别的抗原位于胞膜,可能属于神经外胚层抗原;通过亲和层析法成功地提取出该抗原,十二脂硫酸3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提取的抗原纯度高,分子量约为75kDa。结论:SU-2000 McAb及其识别抗原可进一步用于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V40 DNA及大T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猴病毒40(SV40)DNA及大T抗原(Tag)在人脑胶质瘤的定位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56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结果:SV40 DNA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阳性细胞呈弥漫或片灶状分布。胶质瘤SV40 DNA阳性率40.6%(104/256),正常脑组织均未检测出SV40 DNA,SV40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无关;Tag表达分布与SV40 DNA一致,Tag阳性率28.5%(73/256)较SV40 DNA感染率为低,但Tag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V40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Tag可能是SV40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及生物学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儿童恶性脑胶质瘤P53与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儿童恶性脑胶质瘤表达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儿童恶性脑胶质瘤P53与PCNA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3例儿童恶性脑胶质瘤中P53表达阳性15例(45%),PCNA表达阳性29例(8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P53蛋白表达的阳性比例分别为5/12、9/16、1/5,肿瘤P53蛋白阴性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均较阴性者高(P<005);PCNA标记指数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56,P<001)。P53或PCNA表达阳性者存活率分别显著低于P53或PCNA表达阴性者(P<005,P<001)。结论P53基因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与儿童恶性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PCNA能较好地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其表达检测对临床预后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胶质瘤可溶性抗原和凋亡细胞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进行研究,比较两种疫苗激发CTL功能的效能差异.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冻融法制备可溶性抗原,紫外线照射制备凋亡细胞抗原,并取该患者的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诱导DC,与可溶性抗原、凋亡细胞抗原、自体肿瘤细胞致敏DC后,用三种疫苗及正常DC诱导的CTL在体外对培养的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对培养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可溶性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最强,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88%,其次是凋亡细胞组的DC疫苗,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体肿瘤细胞共同培养的DC组杀伤率为31%,正常DC组(即RPMI-1640 DC组)杀伤率为21%,2组之间同样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组分别与两对照组对比,杀伤率则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DC在负载抗原后诱导CTL杀伤活性显著提高,而DC与肿瘤细胞一起培养对CTL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近代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1997年2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以头痛、视力障碍和内分泌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根据肿瘤主体部位选择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分别为8、12、8例。术后症状好转16例,7例出现下丘脑相关的症状群。严重下丘脑反应4例在术后1周内死亡。16例随访5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5例在2年内死亡,11例Karnofsky评分为50~60分。结论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与年龄有关。手术可切除肿瘤,明确诊断,恢复脑脊液循环。但是不强求全切,保存功能和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结合放疗和化疗,可使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腱生长蛋白(Tenascin,TN)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与胶质瘤的侵袭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Tenascin和PCNA的表达。结果 Tenascin表达于胶质瘤新生血管,瘤细胞周围基质以及胶质瘤细胞;PCNA表达于细胞核,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新生血管和瘤细胞周围基质中的Tenascin表达增强,瘤细胞中PCNA表达亦增强,Tenascin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enascin在胶质瘤血管形成,瘤细胞增殖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enascin和PCNA可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人脑胶质瘤细胞是否可以自发分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进一步探讨IL-6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对4例脑胶质瘤病人的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不同时相收获上清,并对其上清进行IL-6活性检测。结果:各组上清中均有IL-6活性,IL-6生物活性以D_(0~6)上清活性最高(1.131U/L),D_(0~6)上清活性最低(0.18U/L)。人脑胶质瘤细胞受细菌脂多糖刺激后,分泌IL-6的能力略有增强。IL-6单克隆抗体可中和脑胶质瘤上清对B9.9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可自发分泌IL-6。 相似文献
9.
对负载人胶质瘤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探讨冻融抗原制备的DC疫苗在CTL对胶质瘤细胞杀伤效应中的作用与效率。方法 将从人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PBMC)进行培养,用GM—CSF和IL—4培养7一14d后,进行鉴定;在DC培养的第7d,加入自体胶质瘤细胞的冻融抗原以致敏DC,用MTT、乳酸脱氢酶法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作用和负载冻融抗原后的DC疫苗对自体CTL杀伤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 PBMC在培养7-14d后可获得大量的DC,该DC能够强烈的激发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负载冻融抗原后的DC疫苗能有效地诱导自体CTL的杀伤活性。结论 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大量较纯的DC而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用冻融抗原制备的DC疫苗有很强的免疫活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包括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胞运动等过程,其中关键事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通过与细胞粘附分子相互作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脑组织生长[1]。已有研究表明MMP2、9与胶质瘤关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一周,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进行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INF、IL-2、TNF的浓度测定,并于正常对照。观察四周后动物的存活率。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IFN、IL-2、TNF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和CD4+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淋巴细胞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接种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13.
黑色素瘤抗原-1,-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特异性黑色素瘤抗原(MAGE)-1、-3基因作为胶质瘤的免疫检测和治疗、基因治疗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胶质瘤、6例正常脑组织、5例脑脓肿、10例脑膜瘤组移标本中MAGE-1、MAGE-3mRNA的表达。结果 脑胶质瘤中MAGE-1、MAGE-3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55.8%,MAGE-1及MAGE-3mRNA同时表达22例(42.3%)。正常脑组织、脑脓肿和脑膜瘤均不表达MAGE-1和MAGE-3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MAGE-1、MAGE-3mRNA的表达均与病理级别和病人生存时间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MAGE-1的表达与MAGE-3的表达有关(P<0.05)。结论 基于MAGE-1和MAGE-3在胶质瘤中的高表达率,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分子进行免疫治疗,同时也可作为一种临床有用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患者中,2~23岁16例,32岁和49岁各1例;2例患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常见首发症状为头痛。肿瘤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3例,部分切除2例,仅活检2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6例,Ⅱ级2例。术后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12例随访1~5年,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视交叉一下丘脑胶质瘤需与颅咽管瘤鉴别。手术以改善症状、明确诊断为目的。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5.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难治愈性疾病,放射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国外许多文章报道射线的杀伤作用与凋亡关系密切,凋亡是射线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离体和活体实验中,各种增强放射诱导凋亡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放射引发脑胶质瘤凋亡及相关机制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COX-2是其诱导型酶。胶质瘤中COX-2的高表达和病理分级、预后相关。COX-2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胶质瘤血管生成及通过前列腺素抑制肿瘤免疫等作用。目前的研究也发现COX-2抑制剂特别是选择性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的增殖以及联合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临床试验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COX-2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未来胶质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1例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是该类肿瘤的主要表现,82%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 RI可良好显示肿瘤生长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手术全切除4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仅1例术后视力恶化,无死亡病例,总体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有其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应该作为该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视交叉 下丘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视交叉 下丘脑胶质瘤的影像学、手术资料及疗效。结果 本组全切除 6例 ,次全切除 4例 ,大部分切除 4例 ;根据肿瘤累及部位 ,视交叉 下丘脑胶质瘤可以分为 5型 :单纯视交叉型、视交叉 视神经型、视交叉 垂体柄型、视交叉 下丘脑型和弥散型 ,各型肿瘤在临床表现及手术学特点方面有所不同。 14例经过 2个月~ 5年的随访 ,除 1例再次手术后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 根据肿瘤累及部位 ,采用合适的手术技巧积极行显微手术切除 ,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视交叉 下丘脑胶质瘤患者获得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9.
VEGF及PCNA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在各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及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5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中VEGF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 ,VEGF及PCNA的表达率渐之升高 ,Ⅰ Ⅳ级病理分组中 ,VEGF阳性率分别为 2 2 .2 9± 7.6 4 ,5 3.75± 10 .74 ,70 .2 7± 14 .2 7,PCNA阳性率分别为 15 .86± 4 .5 5 ,32 .4 1± 7.4 4 ,4 7.92± 10 .31,且并各级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与PCNA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4)
人脑胶质瘤是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患者生存期短,易复发、死亡率高,手术及放化疗效果均不理想。胶质瘤肿瘤中微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肿瘤组织中的缺氧是导致肿瘤异形性增加、易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压氧能够纠正恶性胶质瘤的缺氧环境,配合放化疗,将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人恶性胶质瘤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