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年级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EPQ儿童版)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586名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EMBU各因子与EPQ各因子间存在选择性的相关:FF1与EPQ各因子显著相关,FF2与精神质(P)、FF5与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MF1与内外向(E)和掩饰倾向(L)、MF3与N、MF4与P和N各因子显著相关;父亲养育方式中FF1、FF3、FF4、FF6因子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母亲养育方式中MF1、MF3、MF4、MF6因子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N与儿童社交焦虑呈正相关,E和L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父母对孩子也应采取科学的养育方式,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的追踪研究,探讨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变化特点,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69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4年的问卷调查。学生填写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家长填写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 1)2009、2011、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3.5%、2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1和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2)2009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1年、2013年仍被检出的百分比是40.49%、22.70%;2011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3年调查时有49.36%仍存在社交焦虑。3)2009年,3年级和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2011年,5年级和6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4)小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受是否独生、家长是否争吵影响大;初中生受性别影响更大。5)家长抑郁仅在2011年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有影响;家长焦虑仅在2011年和2013年且仅对女生社交焦虑检出有影响。结论初中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较高;家长焦虑、抑郁情绪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39名学龄儿童的许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约为20.385,儿童行为问题有交往不良、焦虑、社交退缩、躯体诉述、多动、抑郁及强迫性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父母水平及其职业、父母之间的关系,教育孩子的方式及其教育意见的分歧程度,亲子关系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2所农村小学三~六年级小学生884名(男472名,女412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男、女生分别为12.9%,16.7%;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交焦虑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父亲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社交焦虑的因素有性别、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结论农村地区儿童存在较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相应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了解汶川灾后小学生的亲和动机、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改善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亲和力动机量表(AFM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随机抽取的绵阳市及周边的5所小学校的五、六年级43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地区、是否独生子女的灾区小学生亲和动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社交焦虑方面,女生的害怕否定评价和总分高于男生,城乡之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灾区小学生较易产生的三大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58%)、身体症状(25%)、自责倾向(18%);女生的学习焦虑得分高于男生,但自责倾向低于男生(t=-3.18).社交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亲和动机和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结论 社交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灾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亲和动机则通过与社交焦虑的负相关关系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苏莹 《中国校医》2010,24(5):348-350
目的探讨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223名小学生进行社交焦虑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研究。结果小学男生和女生在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在这2个因子上的表现均高于常模得分;男生与女生在创造力倾向的表现上只有在冒险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因子与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及挑战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加强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况,并明确影响“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4名3—6年级儿童,其中“留守儿童”491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发生率(17.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发生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可能与性别、年龄、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母亲教育方式、老师教育方式和零花钱等因素有关。[结论]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最低,优生孤独感最低。结论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环境对学龄期儿童社交焦虑与心理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宁夏某县5所小学随机选择3~6年级共990名学生进行一般情况、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调查。结果:家庭中不同兄弟个数的学龄期儿童其在害怕否定和社交得分的社交焦虑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中父母不与其谈心的儿童其社交焦虑和心理孤独感最严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出:兄弟个数越多学龄期儿童越害怕否定;家中排行越大及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严重;留守儿童其心理孤独感强;兄弟个数多的儿童其兴趣爱好匮乏。结论:应多关注家中孩子数量多、排行靠前、父母经常不与子女谈心的学龄期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心理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3~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并深入研究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3所小学3~5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927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完成以下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长完成以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结果 本次共调查927名学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为26.3%,女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13.7%)虽然高于男生(1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除父母焦虑和父母偏爱被试无显著性相关外,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学生社会支持和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r=-0.068、-0.089、-0.196、-0.481),其余因素均与学生社交焦虑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父过度保护(FF6) 、母情感温暖理解(MF1)、家长抑郁(CES-D)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37、0.050和0.040。 结论 家长对子女要求苛刻、过度保护或对子女缺乏温暖理解都会成为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评价有助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969例样本,运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9例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童73例(14.48%),女童51例(10.96%)。性别和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这五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2.973,4.285,3.433,3.94,P值均<0.05);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 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六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4,5.234,5.394,-6.909,4.001,5.935,P值均<0.05)。结论 广泛性焦虑及共患其他焦虑在学龄前儿童很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社会生活能力、家庭养育环境有关。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安徽省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监护人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对PKU患儿监护人的关怀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3家主要妇幼保健机构诊治的175例PKU患儿监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175名PKU患儿监护人中,男性100人(57.1%),女性75人(42.9%);社会支持总分为(35.2±7.7)分,主观支持评分为(21.2±4.6)分,客观支持评分为(8.3±3.1)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为(5.7±1.9)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领域得分在不同城乡、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及家庭儿童数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徽省PKU患儿监护人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对PKU患儿的监护人的关注,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不良初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6名学习不良初中生和102名学习一般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不良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父母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结论 学习不良学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长丰县农村地区2 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儿童自尊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在2 917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1 694名,占58.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同时校正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社交焦虑3个变量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协=3.9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身高、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亲密、多参加课外活动、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处于留守状况下的儿童自尊水平较高,而处于社交焦虑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结论儿童自尊水平是多个生态子系统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儿童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现状及家庭主客观环境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方法研究对象是从本地区1所小学和中学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的共433学生(6~15岁)。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由由日本三木安正教授与北京医科大学左启华教授编制而成的《婴儿-初中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由Moss等编制的《家庭环境问卷》(FES)以及自编的《家庭一般情况问卷》。研究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家庭主客观因素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的得分概况分年龄分性别进行描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查了家庭主客观环境中各因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结果男女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纳入回归方程的家庭主观因素不同。亲密度、独立性、情感表达3个因子纳入男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的回归方程。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4个因子纳入女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回归方程。男女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纳入回归方程的家庭客观因素不同。男生的家庭月收入、亲戚数量、每周见面时间3个因子纳入男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的回归方程。女生的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2个因子纳入女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回归方程。结论男女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家庭主客观环境影响因素不同。首先,家长应着力为儿童少年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主观环境;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大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资源投入,采取多种途径减少和消除因为家庭经济不良给儿童适应能力发展带来的阻碍。  相似文献   

16.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