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周松 《职业与健康》2012,28(6):763-764,76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Nicorandil)及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比较。方法按入选标准,将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于该院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尼可地尔组(50例)、硝酸异山梨酯组(50例)。2组分别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类药物等药物基础上分别加用尼可地尔及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患者服药3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效率及常规心电图的ST-T改善情况。结果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10±4.8 vs 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尼可地尔组心绞痛发作显效率明显高于硝酸异山梨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1);2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善效果,尼可以尔组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1)。结论尼可地尔对于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有效,且疗效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我院43例符合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行PCI手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直至出院,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PCI手术前、手术后6 h及手术后1 d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丙二醛(MDA)]水平以及随访12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 d CK-MB、c Tn I及MDA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缓解PCI术后心肌损伤,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曲美他嗪组(44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1片/次,3次/d,疗程均为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结果 曲美他嗪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38±1.87)次/周和(145.38±37.8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2.11)次/周和(253.17±44.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良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中医心血管门诊临床确诊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口服曲美他嗪联合中药汤剂炙甘草汤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分析两组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曲美他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功能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定,心功能变化优于单纯使用曲美他嗪,适合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他汀类药及ACEI等药物),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疗程6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得到改善,但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谢强旺 《现代保健》2012,(28):126-127
目的:探讨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近一年内在本院治疗的1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药物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53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用药10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用药均能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次数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得以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的心率显著降低,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联合治疗法临床疗效明显,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绞痛临床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尼可地尔片口服,治疗期间记录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持续治疗3个月。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记录并对比两组心绞痛日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调脂药物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曲美他嗪加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成3组,每组30例。曲美他嗪组服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服用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37.5mg,每日2次;曲美他嗪加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服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37.5mg,每日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平板)参数:心率、血压、运动到达出现心绞痛的时间、运动到达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以及总作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3组不同药物治疗心绞痛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3.3%(25/30)和93%(28/30)。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分别延长15.6%、14.3%和19.2%,至ST段压低1mm时间分别延长18.1%、16.2%和25.6%。运动总作功(METS)分别提高29.7%、28.9%和50%。与治疗前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美他嗪为安全、有效、耐受良好的抗心绞痛药,与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它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无负性肌力作用。曲美他嗪为治疗心绞痛有效药物,也可以用于传统抗心绞痛药控制不满意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缺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当中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5月—2020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下移、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后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 h)29例和长时间组(L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 h)21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LTG患者随访期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STG患者的24.1%(P<0.05),但两组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后较长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改善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梅蕊 《现代保健》2009,(33):25-2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选用曲美他嗪20mg,3次/d,疗程(6周)结束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胸放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其中经胸放射治疗后的UAP患者28例(经胸放疗后组);普通UAP患者30例(普通心绞痛组).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访1年,测定两组患者脑钠尿肽(BNP)水平,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放疗后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普通心绞痛组比较,钙化病变、多支病变、血栓病变以及PCI术中夹层发生率明显升高,1年随访时BNP水平较普通心绞痛组高[(234.31±121.39)ng/L比(124.74±37.81)ng/L],室壁运动指数、新发心功能不全及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也较普通心绞痛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放射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复杂病变为主,同时因放射性心肌及瓣膜损伤,使得该类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术前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行PCI治疗并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91例患者(无复流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PCI治疗后前向血流正常的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PCI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针对PCI术前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做多因素分析,以判断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平均回顾性随访(35.8±15.3)个月.结果 无复流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中无复流组患者吸烟指数≥300(OR=2.81,95%CO:1161~4.38,P=0.007)、术前24 h内空腹血糖≥11.1 mmol/L(OR=3.39,95%CI:1.51~4.89,P=0.000)、术前1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OR=2.39,95%CI:1.22~3.78,P=0.009)是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复流现象提示患者预后差,严重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长期大量吸烟、术前1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和术前24 h内空腹血糖≥11.1 mmol/L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时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1(确诊后立即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PCI,59例)、替罗非班治疗组2(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56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3例)。比较三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及远端栓塞情况,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PCI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d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术后血小板计数。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8.3%( 58/59)和92.9%( 52/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 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90 min sum STR分别为(89.3±6.9)%和(82.4±7.3)%,与对照组的(65.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6、12 h CK-MB水平显著低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替罗非班治疗组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1周LVEF[(56.2±6.4)%]显著高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51.1±4.9)%]和对照组[(49.8±5.7)%](P<0.05),但替罗非班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皮肤黏膜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