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3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65例,Ⅱ型236例,Ⅲ型79例。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2.3%,Ⅱ型为84.3%,Ⅲ型为67.1%。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轻微并发症27例。结论治愈率与临床分型、手术部位及术后综合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术后鼻-鼻窦炎症状的转归规律。方法视随访的情况将187例患者分为随访组(150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就头痛、鼻塞、流涕、面部疼痛(胀感)和嗅觉障碍等5个症状,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自主评分,计算术后各个时间段症状改善值,同时记录术后复发和不同临床分型患者术后术腔出现芽孢或囊泡的情况。结果流涕、面部疼痛(胀感)和嗅觉障碍症状转归良好,相邻时间段间症状改善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痛、鼻塞症状在术后1个月起,改善不再明显(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症状改善值,除流涕症状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组(2/150),对照组(7/37)复发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术后术腔出现芽孢或囊泡的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鼻窦术后鼻-鼻窦炎患者的流涕、面部疼痛(胀感)和嗅觉障碍症状转归理想,头痛、鼻塞症状转归较好。术后随访积极干预,对症状转归有积极意义,是改善症状和减少复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两种随访结果,探讨鼻内镜随访对慢性鼻-鼻窦炎总体疗效的影响。方法:同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各类慢性鼻-鼻窦炎123例,依据随访完成情况的不同,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A组56例,6个月痊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12个月痊愈44例、好转12例、无效0例。B组67例,6个月痊愈14例、好转43例、无效10例;12个月痊愈24例、好转42例、无效1例。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7P<0.01)。结论:鼻内镜术后随访情况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综合治疗的合理实施及慢性鼻-鼻窦炎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中Ⅰ型25例(20.8%),2型78例(65.0%),3型17例(14.2%)。其中113例在局部麻醉及部分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为80.0%,2型治愈率为74.4%,3型治愈率为58.8%。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用药及疗效,以规范治疗此病最佳方案。方法:对鼻内镜术后患者50例进行随访,记录鼻腔、鼻窦的恢复情况,辅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结果:50例中,Ⅰ型3期5例,Ⅲ型6例,于6个月后有复发现象,余者治愈。结论: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随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对术后鼻内黏膜消炎、创面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镜照明下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干预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经额镜照明下鼻内镜鼻窦手术,观察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随访6~9个月,57例患者治愈41例,有效16例;出现钩突残留19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额镜照明下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可有效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较内镜鼻窦手术医疗费用低,但必须具备鼻腔鼻窦解剖知识,掌握内镜鼻窦技术要领,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兴勤  何中扬 《微创医学》2010,5(2):171-172
目前,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最主要手段,其对鼻腔、鼻窦炎性疾病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1].但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恢复痊愈有赖于系统的药物治疗和不断的随访,炎症转归的周期较长[2],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我们对2004年至2006年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术且术后仍有复发的55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与复发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及手术中的要点。方法:46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Ⅰ型106例,Ⅱ型228例,Ⅲ型134例,术前予以抗生素、激素、稀化粘素等药物,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摘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根据病情、CT结果和术中所见扩大额窦和蝶窦口,同期治疗合并存在影响鼻腔通气引流的病变,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及时清理鼻腔痂皮、囊泡、小息肉及肉芽组织,合理规范用药,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结果:治愈350例(74.79%),有效96例(20.51%),无效22例(4.7%),总有效率95.3%。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眶纸板损伤,术后鼻腔粘连、窦口粘连、闭塞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传统鼻窦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能、术中保持术野清晰、彻底清除病灶、正确处理中鼻甲、同期处理影响鼻腔通气的病变、规范的术后随访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银  梁军 《西部医学》2010,22(8):1501-150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60例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按照海口标准:Ⅰ型患者40例,Ⅱ型154例,Ⅲ型66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45例,全麻下完成手术15例。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个月。结果治愈Ⅰ型38例(95.0%),Ⅱ型129例(83.8%),Ⅲ型42例(63.6%),三型之间的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现手术并发症者13例(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赵安滨  姜梅  方玲  赵林  方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976-978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谢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55-1356
目的:分析术后处理对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寻找术后最佳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0例,术后系统换药,结合全身及局部用药和鼻窦冲洗。结果:在术后1年时,发现息肉复发9例(12.9%),术腔有脓性分泌物10例(14.3%),术腔粘连7例(10%),术腔未完全上皮化12例(17.1%)。结论: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窥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且获得随访的 5 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型治愈率 96 .5 0 % ,Ⅱ型治愈率 88.2 0 % ,Ⅲ型治愈率 5 6 .82 % ,3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疗效与临床分型、手术技巧及术后随诊处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内窥镜鼻窦术后屏风辛苍丸的疗效。方法 :将因鼻窦炎鼻息肉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86例术后分为 2组 ,实验组 4 3例 ,术后术腔常规处理并服屏风辛苍丸 ;对照组 4 3例 ,术后术腔仅常规处理。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 95 % ,对照组有效率 79%。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鼻窦炎鼻息肉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用屏风辛苍丸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局部不同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3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308侧)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对照组180例(346侧)未用丝裂霉素。患者均予以鼻腔局部喷雷诺考特并常规行术后术腔清理。结果:两组鼻内镜术后术腔粘连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明显降低术腔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王俊芳  黄学勤  程学仕 《吉林医学》2010,31(13):1846-184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对74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74例患者治愈4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9%。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综合性治疗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方法:随访59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患者术后均用布地奈德喷鼻,1月后头孢菌素组37例加用头孢丙烯500 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阿奇霉素组22例加用阿奇霉素500 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观察2组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情况和时间。结果:随访6个月,头孢菌素组28例上皮化,9例在随访期间未上皮化;阿奇霉素组22例均上皮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3)。头孢菌素组22~126 d黏膜上皮化,平均(51.143±27.655)d,阿奇霉素组11~83 d上皮化,平均(33.046±18.87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4,P=0.006)。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慢性炎症、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患者术后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8例,对照组132例,治疗组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随访6~12月,治疗组168例中治愈152例(90.5%),好转12例(7.1%),复发4例(2.4%),总有效率97.6%;对照组132例中治愈107例(81.1%),好转12例(9.1%),复发13例(9.9%),总有效率9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行鼻内镜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和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第4天进行第1次鼻腔清理,术后第1个月每周清理1次,第2—3个月每2周清理1次,第4—6个月每月清理1次,随访至少6个月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有11例、24例和23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8例出现术腔粘连;5例出现窦口闭锁;在鼻腔清理时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4例术后复发,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术腔黏膜的再上皮化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窦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鼻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黏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腔清理对提高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