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发生远隔部位血肿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例出现远隔部位血肿,其中1例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术后6 d发生右侧额叶小血肿,根据血栓弹力图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后,血肿吸收,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后11 d发生左侧额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根据血栓弹力图调整抗血小板药物,血肿增加,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后,血肿吸收,出院时mRS评分0分。结论 动脉瘤破裂是发生远隔部位出血的高危因素,颅内支架使用增加颅内远隔部位出血的概率,可能和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是否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远离手术部位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CSDH钻孔引流术后发生远离手术部位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基底节区出血2例,脑干出血1例,基底节区及脑干出血破入脑室1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3例保守治疗,1例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均好转出院;1例因病人病情进展快,家属放弃手术治疗,迅速出现呼吸停止而死亡。结论 CSDH钻孔引流术后发生远离手术部位出血可能与引流过快或过度有关;因此,术中缓慢释放血肿液、术后设置引流装置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有助于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与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可发生脑内、硬膜外、硬膜下;有邻近型、远隔型、对侧型;血肿大部分发生在72h以内,少数72h以后;常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原发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肿.  相似文献   

4.
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28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扩大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CT扫描证实的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12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张力性气颅发生,亦可减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罗成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2):1248-1249,1253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形成原因,以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方法复习我科近10年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9例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原因。结果病例远隔部位颅内血肿发生在术后5 ̄21h,7例病人血肿位于额颞部,硬膜外血肿6例,有7例血肿量超过30mL,均再次手术清除。治疗后1例痊愈,3例死亡,其余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结论远隔部位颅内血肿多发生在术后24h内,死亡率致残率高,大部分病例血肿位于额颞顶部,与颅内压急剧下降、手术体位及静脉回流受阻等有关。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护、早期诊断是防治术后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243例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复发37例,复发率为15.23%。复发的37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因凝血功能障碍复发者28例;头颅CT血肿为高密度者复发6例,等密度者复发14例,低密度者复发4例,混杂密度者复发13例;因术后大量颅内积气复发者3例;血肿位于单侧复发19例,双侧复发18例。结论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障碍,血肿的性质、部位,术后颅内积气和引流量的多少影响CSD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钻孔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hematoma,CSDH)的最佳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血肿。我院自1995~1999年治疗CSDH 89例,术后再发颅内血肿5例。本文就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点防治体会。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40~85岁,60岁以上2例。4例有明显外伤史,外伤距手术时间1~6月。术前意识清醒,头痛3例,一侧肢体肌力减弱2例,眼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6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行血肿钻空引流术后的并发症以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对69例CSDH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4例,其中张力性气颅1例;继发颅内血肿4例;血肿复发4例;脑脊液漏2例;血肿腔大量积液2例;癫痫1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属多发病,手术操作不复杂,但并发症较多,如能术中术后正确预防处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飞黄腾达这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9例术后脑内血肿中有7例可见脑挫裂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与原发伤的关系。结果血肿可发生脑内、硬膜外、硬膜下;有邻近型、远隔型、对侧型;血肿大部分发生在72h以内,少数72h以后;常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原发伤。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88例CSDH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判断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17例复发,复发率为9.04%;171例未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厚度>25 mm、双侧血肿、高密度血肿是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钻孔引流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如果存在血肿厚度>25 mm、双侧血肿、高密度血肿等情况,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复发,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转化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明确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职业配对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1∶2配对,共4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在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积液体积、凝血功能4种相关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患者硬膜下积液的CT值相对较高、积液位于额颞部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术(MPO)与钻孔引流术(TDO)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0例,钻孔组34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3d及7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1月复发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穿刺术后气颅的发生率低于钻孔引流术,分别为6.6%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鲜出血、颅内感染、深部脑组织损伤、术后3d及术后7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1月复发率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优于钻孔引流术,具有术后气颅发生率低、创伤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组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微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复发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7例CSDH患者的一般资料、CT表现、血肿量及手术方式,分析其预后复发的情况。 结果本次入组117例患者,平均随访3个月,104例患者预后良好,13例患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CT分型和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对预后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患者年龄、术前CT影像及血肿量与患者血肿的复发相关。 结论CT分型可作为CSDH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根据术前CT征象以及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降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87例CSD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内窥镜下冲洗引流组(n=42)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组(n=45),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恢复至Bender 0级的比率分别为80.0%和95.2%(P0.05)。传统手术组血肿复发9例(20.0%),内窥镜组血肿复发2例(5%),两组间术后血肿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CSDH,效果好,降低了术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体位对脑组织复张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8例CSDH患者,根据病例资料记录情况将患者分成3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平卧位)、治疗1组(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足高约15°)、治疗2组(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足高约30°),对3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前、术后1个月的脑组织复张程度以及血肿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拔除引流管前,3组患者脑组织复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的脑组织复张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脑组织复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5,P=0.924)。术后1个月内7例复发,其中对照组5例、治疗2组2例,剔除复发患者后,3组患者的脑组织复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6年,治疗组的血肿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2.4% vs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可促进脑组织复张,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脂联素(APN)、基底膜蛋白多糖(PL)的表达变化。方法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2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直至复查CT示血肿完全吸收。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各取静脉血5 ml,术中采集血肿液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N和PL的浓度。结果 血肿液APN浓度[(12.3±1.9)ng/ml]较外周血[(13.8±0.7)ng/ml]明显降低(P<0.05),而PL浓度[(10.9±4.3)ng/ml]较外周血[(7.6±2.3)ng/ml]明显增高(P<0.05)。术后3 d外周血APN浓度[(14.1±0.7)ng/ml]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周外周血APN浓度[(15.3±0.8)ng/ml]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液PL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5,P<0.01);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1);血肿液PL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APN和PL在CSDH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APN可作为CSDH阿托伐他汀治疗反应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我科1997年至1999年治疗的17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SDH),11例CSDH及9例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7例ASDH非手术治疗后无1例发展成为CSDH,9例硬脑膜下积液有2例发展成为CSDH,1例发展为张力性硬脑膜下积液。11例CSDH病人中,在第一次外伤后72h内头部CT示6例硬脑膜下积液,4例脑挫伤,1例无特殊显示,无一例为硬膜下血肿,结论:CSDH的发生可能与硬脑膜下积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