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5例,脂肪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随访6~1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自发肌电图监测和超声定位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1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或稳定9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措施,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术中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术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髓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52例(50.98%),大部分切除48例(47.06%),部分切除2例(1.96%)。术后2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6例(15.69%),无变化20例(19.61%),加重66例(64.7%)。98例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94例(92.16%),其中完全正常者67例(65.69%);症状仍未恢复到术前4例(3.92%),肿瘤复发4例(3.92%)。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肿瘤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对16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1例肌力较术前减退,3例未见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4年,室管膜瘤复发1例,星形细胞瘤复发3例,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肿瘤应作显微手术切除,避免或减少脊髓损伤,尽量做到全切除,减少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熟型脊髓畸胎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7例脊髓畸胎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脊髓圆锥处肿瘤予以大部分切除,3例原发于终丝的肿瘤予以全切,余3例均予以近全切除。病理诊断均为成熟型脊髓畸胎瘤,术后随访3~38个月,症状明显改善6例,无改善1例。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最大程度切除成熟型脊髓畸胎瘤,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髓内海绵状血管瘤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显微手术治疗,用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3年。术前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3,D级7例,E级10例。术后症状改善18例(72%),症状维持不变4例(16%),症状加重3例(12%)。结论 MRI是术前诊断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式,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使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35例,椎管内肿瘤39例。结果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手术,肿瘤全切除70例(94.6%),次全切除4例(5.4%)。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7例(90.5%),症状改善7例(9.5%)。术后均未发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2例病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死亡。6例失访,68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4年,2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神经电生理及显微手术技术联合应用显著提高高颈段神经鞘瘤的全切率,最大程度地保护脊髓、神经,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提高高颈段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肿瘤均获手术全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 - 108个月.术前有肌力下降的5例患者,术后3个月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异常: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背外侧生长且边界清楚,均匀强化的脊髓髓内肿瘤伴有明显神经根症状,应考虑髓内神经鞘瘤诊断,手术全切肿瘤是该病的最佳治疗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脊髓腹侧血管母细胞瘤少见, 经颈前入路切除脊髓腹侧血管母细胞瘤鲜见报道。本文回顾性报道1例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10月采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的颈髓腹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中采用O-arm神经导航系统扫描、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进行辅助, 行C6椎体次全切除+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术后颈椎MRI和CT显示血管母细胞瘤全切除。术后34个月随访, 患者肿瘤无复发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Ⅰ-Ⅲ级。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年;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3例,加重1例。肿瘤复发3例,均再次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行放射治疗。结论圆锥、终丝起源的室管膜瘤与脊髓、马尾神经黏连紧密,肿瘤切除程度及术中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监测配合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防止术中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圆锥马尾病变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圆锥马尾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显微外科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髓功能,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显微镜下病变全切除92例(83.6%),次全或大部分切除18例(16.4%)。术后随访1~58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及JOA评分发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善102例(92.8%),无变化4例(3.6%),下降4例(3.6%)。对病变切除前与切除后SEP潜伏期和波幅以及MEP潜伏期进行自身比较,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下降患者电生理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无变化患者相关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的变化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基本相吻合。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圆锥马尾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特征、手术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疗效预后等。均行显微手术,术后辅以放疗。采用McCormick分级和MRI影像评估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6例,部分切除14例,活检11例。随访3个月~2年,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32例,无变化23例,加重4例。肿瘤复发13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1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有明确边界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尽可能全切除肿瘤;为保留脊髓功能,对边界不清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可行部分切除或活检,以明确诊断和减压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例颈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髓20例,其中累及延髓5例,累及胸髓5例。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采用脊髓地形图描记脊髓协助判断脊髓后正中沟8例。术中13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预警1~3次,16例运动诱发电位(MEP)报警1~3次,8例肌电图(EMG)报警1~4次。McCormick评估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好转明显(P 0.05),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例,时间6~30个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2~16个月死亡。术后1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随访观察。结论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是颈髓髓内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3个月内是脊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40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5%,其中室管膜瘤全切除率94.8%,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率14%。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4例,改善或稳定26例。结论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我科2002年至2006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15例,其中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均为星形细胞瘤)。出院时10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无变化,1例术后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分辨肿瘤与脊髓的分界面,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髓内25例,髓外硬脊膜下6例;颈段10例,颈胸段5例,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8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6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均全切除;23例髓内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6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除2例椎板未复位,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其余脊柱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与疗效。方法分析25例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根据术前MRI及DSA影像学确诊,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1例加重(1w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重要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能帮助明确诊断,同时确定肿瘤供血动脉;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以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中出血及防止脊髓肿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