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54例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脑积水发生率低,头痛、浅昏迷、持续时间及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出早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每组各16例,分别采用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隔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的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脑脊液检验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外引流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脊液转清快,能尽早清除血性脑脊液对脑的损害,同时达到平稳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症状,且避免了常规腰穿引流量有限,反复操作导致感染、局部红肿等缺陷,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于开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多次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检测、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开颅术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治疗组3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癫痫、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有效地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改善预后,是治疗tSAH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2例SA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同时64例治疗组在麻醉后即给予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58例对照组则在术后给予反复多次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比较两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数变化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程度、脑积水并发症、GOS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结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腰大池引流相关并发症极少。结论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早期(伤后48h内)腰大池引流术(LCD)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tSAH早期L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放管时间3~7d21例,8~14d28例,〉15d5例。死亡1例,存活53例。随访3~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48例,中残4例,重残1例。结论tSAH伤后早期开始LCD,控制每小时脑脊液的引流量,引流7~10d,必要时更换引流管延期引流,拔管后配合腰椎穿刺术,监测颅内压和释放脑脊液,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引流目的。  相似文献   

8.
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外引流组和传统组,每组各为64例,分别采用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与每天行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2组的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颅内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较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已得到广泛的开展,与传统的反复腰穿置换脑脊液等治疗手段相比,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1,2],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3月运用硬膜外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4例,与28例传统反复腰穿置换脑脊液治疗方法相比较,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来自于2002年9月~200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9岁~67岁,平均年龄39.7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4例,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反复腰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临床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脑积水、继发癫痫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GOS评分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大大避免了反复腰穿的繁琐,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快速清除血性脑脊液、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且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术防治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栓塞术后1 d内行腰大池引流术释放脑脊液,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结果 两组栓塞术后3、7、10、14 d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和脑脊液SP100蛋白浓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7、14 d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著(>P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术能够显著降低CV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04-09-2012-09收治入院的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患者中抽取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与鞘内注药,对照组实施反复腰穿与鞘内注药,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5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感染、降低颅内压,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重残及致死率,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t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并给予常规腰大池置管引流,置管3-5d。入组时及术后2d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头痛的程度、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红细胞计数(CSF—RBC),并在入组时及术后1个月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患者的综合功能,比较两组症状、体征、CSF—RBC及FCA评分改善程度,分析FCA评分改善程度与CSF—RB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2d内反映头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及反映脑膜刺激征的胸颌距明显减少,CSF—RBC明显下降,2日下降(59±25)%,1个月内FCA总分明显增加,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FCA评分与CSF—RBC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有助于tSAH患者早期综合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联合组)16例,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单纯组)29例。对两组因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腰大池引流时间5~25d,平均12d;脑室外引流时间4~18d,平均12d。单纯组引流时间8~24d,平均16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联合组1例(6.3%),单纯组3例(10.3%);引流管堵塞或脱落,联合组和单纯组各2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组3例(18.7%),单纯组10例(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在交通性脑积水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脑脊液检验及颅内压监测结果,采用低压分流阀门2例,中压分流阀门39例,高压分流阀门3例,可调压分流阀门3例;进而行内镜辅助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脑积水症状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年,共发生并发症6例(12.8%),其中脑积水症状复发5例,颅内感染1例。头颅CT复查显示:脑室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44例,无明显变化3例,脑室周围间质水肿消失,分流管位置正常。结论对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术前应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颅内压监侧,合理选择分流阀门,并采用内镜辅助手术,可有效降低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 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 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 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 d后,改为仅Ommaya囊穿刺外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5~7 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大池引流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辅助作用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引流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分析46例脑肿瘤切除术中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应用效果.麻醉成功后腰大池穿刺置外引流管,于剪开硬脑膜前放出脑脊液30~50mL,术中根据脑回缩情况可继续放出脑脊液,术后继续引流血性脑脊液,2~4 d天拔管.结果本组46例患者手术野有良好显露,明显利于肿瘤切除,肿瘤全切率为80%.术后康复良好,无一例出现因牵拉过度引起脑挫伤或出血,也无脑积水发生.结论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增加手术野显露,减少脑牵拉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