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同一种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太一样,所以中医强调:对人体病症无论是内伤外感皆应考虑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患者体质的阴阳盛衷,杂合而治。  相似文献   

2.
气候环境影响人体并形成人体特征性差异。人体对大气环境的这种长期遗传适应性,是体质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体固有的生物节律得以形成的基础。人体节律、体质与气候适应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中医学"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事实上适应气候是人体节律、体质形成的基础,气候适应能力又是体质的具体体现。气候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乃至痊愈过程的影响,关键在于机体的自适应调节。  相似文献   

3.
“天人相应”是关于祖国医学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对应着人体生长老已的生命规律;一日中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应着人体昼夜消长盛衰的规律。人体必须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维护生存,防病治病。“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是现代中医护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气象学认为,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六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则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规定:如果自然气候因发生了反常的或急剧的变化,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  相似文献   

5.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对中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具备物质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②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首先,气这个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不能以西医单一的标准衡量中医所言之气,不能说眼看不到人体之气,也不能用“科学”仪器观测到气的存在,就否定气的物质属性。其次,气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中医认识人体是以整个人体为感受器,把感受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大脑加工处理抽象概括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西医则主要通过眼作为感受器,接受另一个人体的(结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大脑加工处理抽象概括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中医和西医是借助于人体不同的感受器而形成的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进入春季,气候干燥,是个非常容易上火的季节,“上火”是个中医名词,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因此,在这个容易“上火”的季节里,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多种天然而美味的方法以灭“火”。  相似文献   

7.
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即泌尿系结石,中医统称为:石淋、血淋,属五淋范畴。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其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对劳动力的影响颇大。其发病与地理、气候、个人饮食习惯以及运动量有一定的关系。早在《内经》中有“证”病名的记载,而历代医家颇为重视,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作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也在不断上升。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其道。  相似文献   

8.
可拓方法等对外感病因因素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疾病确定治疗的依据。中医学的病因理论,来自于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对发病时临床表现的分析、辨别、归纳和总结,是把患者发病时的表现同发病前的体内外环境的某些动态变化联系起来思考所作出的一种推论。这既包括自然环境,如时令、气候、地理等变化,也包括人体日常生活调摄不当,如情志过激、饮食失宜、劳逸过度、起居无节等因素。显然,这同西医学的病因观是不同的,它不是着眼于病原微生物的寻找和对人体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状态病理改变的观察,而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运用中…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因素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理病理状况 ,进而对以人体为作用对象的医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探讨气候类型与中医学理论的关系 ,气候变迁与我国寒温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兴衰的联系以及岭南医学的地域性特色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中医学理论基础在形成中由于受到了气候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②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是导致中医史上寒温学派兴起和发展兴衰的重要原因 ;③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 ,岭南医学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异性 ,表现了中医学的良好适应性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医气象治疗学是运用中医的理论,观察、研究天气和气侯对人体健康作用的一般规律,探讨如何避免对人体有害的气象条件,进而利用气象条件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中医运气学,是研究天体、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生物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天文学、历法、气象气候学、物侯学、生物钟理论等多学科的知识,限于篇幅,我们仅就中医运气学的一些基本内容以及它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制作人体断层标本除需要超低制冷设备外,还需自然的气候条件。我校位于长江以南,气温高、湿度大,给断层标本制作带来困难。笔者通过探索实践,掌握了适应南方气候的断层标本制作方法,并获得满意的效果。1材料准备11选材制作断层标本,尸体要求防腐处理,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怎样紧密联系医学临床实践,注重中西医理论异同进行讲授,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根据教学类型、学科、形式、层次分别进行教学方面改革,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提出,《人体解剖学》中医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标本、教学各种条件以及教师待遇等诸多方面的合理改革建设与意见.表明教学改革与发展深入的今天,对《人体解剖学》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探讨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时的.  相似文献   

14.
人处天地之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同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受气候、地域及人体自身等多方面影响。"天人合一"理论是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人体应顺应自然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在中医临床应用上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面疱"等,运用"天人合一"理论不仅可以有效的指导痤疮的治疗,也对其日常生活的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夏至、冬至二候人体经穴(原穴、背俞穴、耳穴)电阻的对比观察,初步提示:人体经穴电阻与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关系;人体经穴电阻似有其季节节律性;经穴一内脏相关性。说明了人体经穴电阻的变化符合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医学说将糖尿病归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由大多古文献可知,由于人体感受外邪,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太过,或饮食失节,或情志失调,或脏腑寒热相移等诱发消渴病(糖尿病)。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当中,周围群山环绕,夏天气候炎热潮湿为主,冬天气候寒冷干燥为主,地区的气候条件及风俗习性决定人们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尤偏好燥热辛辣之味,进而表现为引起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与传统文献阐述的病因病机有所差别,文章对此做简要阐释,以期对该地区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将是您健康一整年的美好开端。依照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只有及时顺应天时的变化,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而在四季之中,气候变化无常的当属春季了。因此,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音南北立春:养生保健应不同我国南北地区纬度相差约50度,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此时,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南方早  相似文献   

18.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损伤。全身性冻伤称为冻僵;局部性冻伤,如指、趾、耳、鼻、面颊等暴露部位受低温影响而出现的紫斑、水肿等炎症反应,则称为“冻疮”。 寒冷是造成冻疮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气候条件下更易引起该病。冻伤初起时受冻部位因受低温的作用,血管强烈地收缩皮肤先呈苍白、麻木、继而水肿或青紫,形成瘀斑。病人感觉灼痛、瘙痒。有的则局部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自觉疼痛微痒。如有感染,则引起疮面溃烂。 本文作者根据冻疮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结合中药药性,自拟一…  相似文献   

19.
<正>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通过天地、自然、气候、物候等周期性变化,阐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疫病的防治具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被人们重视,尤其是SARS、禽流感等疫情后,五运六气理论在疫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气候与疫病发病的关系被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相继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天人相应”是关于祖国医学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 ,对应着人体生长老已的生命规律 ;一日中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应着人体昼夜消长盛衰的规律。人体必须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维护生存 ,防病治病。“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是现代中医护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