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优势。方法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平均散光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确切的疗效,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且不会影响患者散光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62例、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61例、6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 2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第1天、第 1周 2组视力恢复 ,眼压控制 ,功能性过滤泡形成 ,炎症反应及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术后 3个月 2组已无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研究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 ,角膜散光降至最低 ,为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宋之都  邹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51-151,15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颞侧切口组及散光轴切口组,每组36例,颞侧切口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散光轴切口组采用角膜上部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矫正视力、角膜曲度、角膜散光度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角膜曲度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切口组散光度小于颞侧切口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光轴向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能够减小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统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复合条件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良好改善,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90 d角膜平均散光度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均有显著疗效,且后者并发症较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合并有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合并有糖尿病的102例(133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66眼)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51例(67眼)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及BCVA均为上升趋势(P0.05);同时,虽然治疗前及术后1周时,两组角膜散光度、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3个月时,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及B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随访期间内,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年龄与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差值及治疗前后BCVA差值均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的同时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其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角膜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9例(83只眼),根据切口位置分为两组:1组为透明角膜切口39眼;2组为巩膜隧道切口44眼,分别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术前、术后1周、1、3月行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散光。结果:术后1周、1月手术源性散光1组均大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1组散光>2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手术源性散光,比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大,但术后3月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采用不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88眼)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44眼)和对照组(44例,44眼),对照组手术切口选择在角膜缘正中上方,观察组手术切口选择在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上,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评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于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上做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度影响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阳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811-18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同联合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159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3例,其中A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C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三组手术经过均顺利,视力和眼压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优于三联术患者,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角膜散光明显高与其他两组(P<0.05);比较三组并发症情况,C组与A、B组前房出血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差不大,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视力预后好,眼压控制有效手术难度较低等效果,不失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张鹏 《河北医学》2013,19(7):1018-102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白内障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切1:7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散光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不影响眼压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取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桑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8例,80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切口位置分为1组;上方切口43眼,2组:颞侧切口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3月通过Topcon验光仪,Marco角膜曲率计检测角膜散光度及轴向。结果:术后1天,1周,1月1组散光均大于2组,以术前逆规性散光最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ravy向量法分析,1组术后38例逆规性散光,2组术后36例循规性散光。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形成的散光较小,且以循规性散光为主,为正常人所能接受,对术前具有逆规性散光的患者此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囊外摘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果  陈宗贤 《西部医学》2005,17(2):127-128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近3年在我院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200例及接受了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200例,对他们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囊外组,但术后3个月的视力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但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裸眼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馨余   《四川医学》2022,43(11):1129-1133
目的 观察与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度的改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手术对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前房深度增加幅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散光度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散光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效果及价值.方法:120 例白内障合并重度散光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及对照组,3 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颞侧角膜斜行切口,研究1组采用散光轴向切口,研究2组采用T型切口,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视力及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改善,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视力无显著差别,研究2组及研究1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散光度低于对照组,研究2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散光度低于研究1组.结论:T 型切口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重度散光患者超声乳化晶体植入角膜散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病人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个月,统计2组角膜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水平、并发症(脉络膜脱离、滤过泡漏、一过性眼压增高、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角膜散光度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较术后1周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增高、眼压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 < 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3.53%)(P < 0.05)。结论联合采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病人,可有效增大前房深度,降低眼压,提高病人最佳矫正视力,且手术源性散光程度较轻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50例(5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术眼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IOL轴位偏离度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远视力≥0.8者34例(87%),裸眼远视力≥0.6者46例(92%),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明显小于术前角膜散光(3.34±0.27)D(P<0.05);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72±0.09)D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散光(3.29±0.09)D与术前(3.34±0.1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轴位平均偏离(3.12±1.29)°。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有角膜散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总和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72例(7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同期进行的88例(96眼)一般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作为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术后两组视力明显提高,术后1 d、1、3个月的视力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1、3个月视力与术后1 d视力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1个月视力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3个月两组间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理想的、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