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分析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疼痛,但椎体后凸成形术更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功能和力线恢复.  相似文献   

2.
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1例,术前VAS疼痛评分(7.60±1.12)分,椎体前壁高度(61.6±22.4)%,椎体后凸角(24.1±10.8)°。先采用闭合复位,然后在C形臂监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51例手术顺利完成。49例术后72h内腰背疼痛缓解或显著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96%,VAS评分(1.8±0.91)分(P〈0.05)。椎体前壁高度平均恢复20.9%(P〈0.05)。椎体后凸角平均矫正12.6°(P〈0.05)。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也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PKP组椎体高度显著高于PV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术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共45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21例患者共35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法。术前、术后1天内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测量伤椎高度。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分别为(6.7±1.4)分与(2.1±0.7)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为(6.9±1.2)分与(2.2±0.9)分,术前术后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伤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增加(2.4±1.8)mm与(9.2±2.2)mm。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效果良好,且椎体高度恢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判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愿意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后缘完整的患者42例(58个椎体),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经C行臂透视复位良好后,然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和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3个月~2年的随访。患者术后3 d腰部疼痛均基本缓解,术后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1例,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术后3个月侧位片对比36例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Cobb角无明显增大;3例伤椎压缩加重并伴Cobb角增大。随访期间病椎无明显疼痛,出现上位邻近椎体压缩骨折1例。42例58椎体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V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的手法整复可以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且手法整复方法切实可行,并未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也不影响术后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9月之间,我科共收治单纯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共42个椎体,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7例20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19例22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凸畸形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明显低于椎体成形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凸畸形矫正率无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8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特点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9年12月共118例OVCF的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用疼痛视觉评估表,骨折椎前缘、中部高度,Cobb's角度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PKP手术顺利,术后VAS评分明显好转,后凸角度明显变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5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根据其临床情况选择性实施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疼痛均消失,VAS评分和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度均恢复正常,随访后显示未出现再次疼痛,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按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症状不同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洋  肖杰  龙浩  邹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2):250-251,25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共40个椎体,随访6个月~2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评估PVP手术的疗效.结果:3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功能障碍、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8.1±1.2)分,于术后第1天降低到(2.3±0.4)分,末次随访时为(2.1±1.2)分;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9.7±2.7)mm,术后第1天(22.3±3.0)mm,末次随访时为(21.8±-2.6)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第1天(13.5士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o,各项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治疗脊柱稳定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缓解疼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的诊治方法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PVP手术,5例患者行PKP手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患者病椎高度明显增加,术后3 d病椎高度[(16.2±2.4)mm]与术前[(12.1±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9,P=0.029〈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2,P=0.14〉0.05)。全部患者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 d患者VAS评分[(1.3±0.2)分]与术前[(8.5±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0,P=0.02〈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0,P=0.59〉0.05)。结论 PVP及PKP手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的胸背部疼痛,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早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8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VP组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组少(P〈0.05);PKP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均为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手段,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且稳定性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椎体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结合伤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合并腰椎退行性变(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在我科因OVCF合并LDD行一期后路PLF+PKP联合手术的86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定期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腰背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活动能力的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Cobb角角度[(15.8±4.71)°]小于术前[(28.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JOA评分术后3个月时[(23.62±4.60)分]明显高于术前[(10.85士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略高于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个月时[(1.22±0.38)分]明显低于术前[(2.57±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略低于术后3个月时(P〈0.05)。结论采用PLF+PKP手术方式治疗0VcF合并LDD安全可行,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的形态,在临床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91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显著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但费用较高;PVP费用低,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的31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011年3月~2013年2月16例(20个椎体)为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010年3月~2011年2月15例(20个椎体)为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脊柱前柱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①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随访时前柱高度与术后比较轻微降低.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脊柱前柱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5.00%比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PKP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PVP治疗组32例,40椎体;PKP治疗组26例,28椎体。术后随访6个~1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手术前后,2组病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与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的VAS与SF~36的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者均能够迅速在术后缓解患者疼痛及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相对而言,PVP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且价格便宜,更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与非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8例,根据患者自身要求分为PKP组(63例)和非手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半年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手术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治疗前降低;组间同期比较,治疗后1周、治疗后半年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可迅速缓解疼痛,但对于远期疼痛缓解程度,非手术治疗与PKP相当,PKP能改善椎体高度,有利于重建脊柱,但长期非手术治疗会导致椎体高度丧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8例(193个椎体)的临床数据,按普通C型臂x线机下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和新型G型臂x线机下经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分为2组。普通x线机组68例121个椎体,新型x线机组50例72个椎体,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x线机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终止手术,余1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普通X线机组手术时间(55±12)min,新型x线机组手术时间(53±14)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时VA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x线机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3.5%,新型x线机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PKP和普通x线机下行单侧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同样满意,单侧穿刺时间优势不再明显,而前者具有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及局部Cobb角改变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低及X线暴露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