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对符合标准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综合干预仅对敌对(Z=2.04,P=0.04)和偏执(Z=5.29,P<0.00001)2个因子有效;②单独干预和总体干预对9个因子改善效果均显著。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单独干预效果明显,综合干预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某军区某团83名新兵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测试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除了敌对因子外,SCL-90的其余各因子在进行辅导后均显著降低(t=28.807,28.911,17.297,5.225,3.913,8.098,6.433,0.389,9.747,5.686,9.457,13.478,P0.01);2除了客观支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辅导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ESLI各因子显著降低,SSRS各因子显著增高(t=9.003,9.444,18.570,9.952,1.143,3.854,2.217,3.944,P0.05);结论: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作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杨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14-316
大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增多,大学生厌学已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团体心理咨询是培养和信提高在校大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消除厌学心理与行为倾向的最佳途径。特别是以认知一行为互动取向模式为理论指导的团体心理咨询,既重视个体差异,又兼顾团体潜力,达到最佳的成效.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厌学的干预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李力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78-80
本研究通过心理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为有心理症状的同学提供帮助 ,结果发现 ,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信心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武警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武警某部265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与新兵常模、全军一年组常模、全军常模及全国同龄组常模比较。结果: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军一年组常模及全军常模。除阳性项目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新兵常模。除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及阳性项目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同龄组常模。结论:本组武警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职业中学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团体辅导方案,对缺乏自信的14名职业中学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学生的个人评价、自信心得分提高;②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降低。结论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减少职业中学学生社交回避和苦恼,增加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内地与台湾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状况探讨团体咨询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选取1990-2009年期间两岸的主要心理学期刊和优秀硕、博士论文中对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从研究数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台湾团体咨询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方法更为规范,内地团体咨询研究数量增加迅速,涉及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结论:目前台湾地区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较内地更为发达,而内地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从台湾的研究现状来看,团体咨询研究有向团体疗效因素研究、团体过程影响机制分析、本土化研究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一二年级的研究生6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30人,分成5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30人,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信赖他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t检验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的自尊水平、社交行为、信赖他人、社会支持、成人希望特质等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团体咨询改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初中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不仅增加辍学、犯罪的可能性[1]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消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 ] 。本研究使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 ,以改善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 研究对象1.1 对象在昆明市三所大学张贴广告招募被试 ,经面谈和SAD量表筛选 (SAD得分介于 12~ 2 0分 ) ,抽取32名大学生 ,其中实验组 16人 (男 10人 ,女 6人 ) ,对照组 16人 (男 9人 ,女 7人 )。昆明市第三十中初二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团体咨询对改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积极促进残疾人的自我接纳和生活信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团体咨询方案,通过5次团体咨询活动,对6名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加强的中老年残疾人进行干预;并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小组成员的自评症状得分显著下降,心理健康水平提高;②组员对团体活动的效果评价较好;③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团体咨询的效果表示认可。结论采用团体咨询的方式可以改善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自我接纳,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团体辅导在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5次团体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S)分别对两组的士兵施测,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干预组士兵采用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目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成员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差别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减少,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后测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士兵更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同时对2所高校各9名贫困生分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辅导前后两组团体成员自尊、抑郁、焦虑、孤独、羞怯量表的得分差异,并在辅导后进行自我主观评价、团体活动反馈和开放性团体效果的评估。结果两组团体成员辅导后各量表平均分均低于辅导前,除某高校团体成员羞怯量表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量表前后测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所有成员都认为自己在理解别人、乐于交友、有责任感方面进步最大;团体内容有益有价值;学会了正确认识并应对贫困。结论针对性强、团体气氛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具有实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张嘉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31-633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尝试对较大团体采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49名,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在3个月内对学生进行5个阶段11次活动的团体辅导。使用SCL-90,SAD前后测进行量的分析,结合学生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 被试在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交往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SAD后测得分低于前测,总分、社交苦恼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交回避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问卷(CMHI)》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参加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65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员以40岁以下青年(85.5%)、女性居多(81.3%);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集中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72.9%)及了解自我(50.6%)。学员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t=-0.956,P=0.339),认知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00,P=0.046),情绪体验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3.48,P=0.001;t=-2.11,P=0.035)。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想通过培训来了解自我的学员(6.95%)及公务员/办事人员(10.9%)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回归分析表明,学员的经济状况、年龄和对心理学的了解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学员总体文化程度较高;认知水平较好;部分学员存在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