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本院进行肾移植的75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75例非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比较。结果: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人/肾1、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及供肾质量是老年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个体化给药是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老年和青年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组(≥60岁)67例,青年组(18-40岁)8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老年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及ASA评分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但在手术穿刺位置、通道数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一期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虽然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对较高(P〈0.05),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老年肾结石患者疗效与青年相似,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12月收治的449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其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1%和14.96%(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占3.34%(15/449);影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症(P〈0.05)。结论胃癌晚期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胃癌TNMⅣ期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进行广泛性淋巴结清扫或扩大的姑息性切除甚至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徐梦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03-104
目的分析年龄对胃癌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139例近期在我院接受择期胃癌切除手术患者,根据他们接受手术时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71例)和对照组(〈60岁,68例),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老年组围术期的心理疾病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平均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老年择期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应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8.6±4.7) d、(27.8±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全肠外营养有效控感染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对照组术后共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和腹膜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比较高龄老年患者与年轻老年患者胸段食管鳞癌的手术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老年患者125例,其中60~74岁患者归为年轻老年组,75岁及以上的患者归为高龄老年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死亡情况。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比较高龄老年组显著性高于年轻老年组(P<0.01),肺部感染与谵妄发生率比较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年轻老年组(P<0.05),死亡率比较高龄老年组显著高于年轻老年组(P<0.01)。高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住院时间较长的现象,术后并发症较多,相对风险较高,可通过简单手术减少风险,并重点防治肺部感染与谵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160例(老年组)和50岁以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中青年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较多、较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等特点。老年组Hp感染率为70.0%(112/160),中青年组Hp感染率为71.7%(4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胃溃疡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增加趋势,确诊不易,且并发症及伴发病较多,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设计合理的防治方案,降低发病率。方法:研究实验分为老年组[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4)岁,共28例]与对照组[20~59岁,平均年龄(33±6)岁,共22例]。经过对患者基本情况、发病因素、感染部位、合并基础性疾病、有创治疗(切开、引流)、治愈时间等的调查,研究分析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发病因素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主要是牙源性),但老年组以残根、残冠为主,对照组以智齿为主;老年组合并基础性疾病比例(20/28)高于对照组(3/22)(P〈0.01);老年组有创治疗比例(11/28)高于对照组(3/22)(P〈0.05),老年组治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根据老年人发病的自身特点,设计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组)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60岁)溃疡病例60例(中青年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胃镜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老年组与同期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相似(P〉0.05)。结论与青壮年相比,老年消化性溃疡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故充分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对提高诊疗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青壮年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住院PT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青壮年患者(〈60岁)24例(24/45,53.35%),平均年龄(35.0±7.9)岁;老年患者(〉60岁)21例(21/45,44.4%),平均年龄(73.0±7.5)岁。(2)青壮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手术史、心脑血管病史、骨折、肿瘤,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DVT、心脑血管病史、手术史、肿瘤、骨折;心脑血管病史在青壮年组比老年组低(5/24∶10/21),差异有显著性(P〈0.05)。(3)青壮年和老年组PT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心悸,但均无特异性。(4)老年组死亡率较高(1/21∶0/2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壮年PTE患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危险因素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前基本资料的特点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3年4月至2011年12月施行成年非转流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202例,年龄≥60岁24例为中老年组,余178例为成年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前基本资料。结果中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成年组,术前血清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肝肾综合征的比例低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无肝期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而心率(HR)明显加快,在新肝期5、30 min CVP、PAWP、HR较术前明显增高,新肝期5 min MA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肝期30 min中老年组CVP明显低于成年组;而HR则明显高于成年组,MAP则在新肝期5 min和30 min低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新肝期1h和术毕肌酐(C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肝移植患者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且可能合并各种并发症,但术前筛选严格,基本情况较好,虽术中血流动力学复杂,但术中加强监护和管理,能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15±3.23)天和(7.32±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难度增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龄≥ 55岁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年龄≥ 55岁的肾移植患者 72例 (称 A组 )和同期 <55岁的肾移植患者384例 (称 B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尿毒症患者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衰发病率高于 B组 (P<0 .0 5) ;A组人 /肾 1、3年成活率分别为 90 .5% / 89.3%、81 .6% / 75.0 % ,B组分别为 93.9% / 91 .2 %、82 .1 % / 77.4% (P>0 .0 5) ;A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心衰、心绞痛及糖尿病等发生率均高于 B组 (P<0 .0 5) ;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年龄≥ 55岁以上尿毒症患者进行肾移植时 ,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积极处理并发症 ,移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3%,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顺铂致癌症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113至2010年12月31日收到的顺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18~59岁),比较2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肿瘤发生部位、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顺铂剂型、剂量、合并用药情况及转归。将老年组患者进一步分为60~69岁组和70~79岁组,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顺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28份,涉及228例患者。老年组103例,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平均年龄(67±5)岁;非老年组125例,男性59例(47.2%),女性66例(52.8%),平均年龄(48±9)岁。老年组男性构成比高于非老年组(X^2=11.907,P=0.001)。2组患者均以呼吸系统肿瘤占比居首位,但老年组占比高于非老年组(X^2=8.512,P=0.004)。老年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低于非老年组(X^2=8.759,P=0.003)。2组用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5,P=0.011)。2组患者使用顺铂粉针剂与注射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用药剂量为10~140mg/d,非老年组为10~420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老年组多合并应用吉西他滨、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等,合并用药种数的中位数为0种(四分位间距0~1);非老年组多合并应用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合并用药种数的中位数为1种(四分位间距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应用顺铂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白细胞减少。老年组出现骨髓抑制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为50例(48.5%)和24例(23.3%);非老年组分别为69例(55.2%)和24例(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有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非老年组有2例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老年组严重不良反应治愈、好转、留有后遗症和死亡者分别为27例(26.2%)、72例(69.9%)、3例(2.9%)和1例(1.0%);非老年组分别为38例(30.4%)、83例(66.4%)、3例(2.4%)和1例(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70~79岁亚组男性构成比(87.1%)高于60~69岁亚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13)。2个亚组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和非老年癌症患者使用顺铂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相似。老年男性、特别是70~79岁老年男性癌症患者是应用顺铂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余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43-345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81例70岁以上老年胆囊炎患者分别实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手术组均缩短(P<0.01),而术后疼痛发生的例数又少(P<0.01);腹腔镜组有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开腹手术组有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848,P<0.01)。结论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总体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16例和中青年组(<60岁)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应用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主,占55.8%(232/416),高于中青年患组(37.0%,7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液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服用NSAIDs药物后近期出血率(21.2%)低于中青年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病史及Hp感染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青年患者不同,需予以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上消化道溃疡(PU)出血的现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确诊的PU患者共331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14例和非老年组(<60岁)217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并存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占50.88%)两种以上基础疾病患病率高于非老年组(占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紧张或劳累过渡、吸烟史和饮酒史的发生率非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老年组(占44.74%)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于老年组(占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服用降压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合用多种药物者的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降压药、抗凝药及NSAIDs药物对防治老年PU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高谷浓度用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56例年龄≥65岁的老年重症感染患者按照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A(Ccr≥50 ml/min)、B(Ccr 20~50 ml/min)两组。对每组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以及用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31例(25例用万古霉素1 g、q 12 h;6例0.5 g、q 12 h),B组患者25例(15例用万古霉素1 g、q 12 h;10例0.5 g、q 12 h)。 A组中两种用药方案的患者谷浓度在10~20 mg/L有效范围的比例分别为72%(18/25)和33.33%(2/6),谷浓度<10 mg/L的比例分别为12%(3/25)和66.67%(4/6);B组中两种用药方案的患者谷浓度在10~20 mg/L有效范围的比例分别为20%(3/15)和60%(6/10),谷浓度>20 mg/L的比例分别为73.33%(11/15)和30%(3/10);全部病例除B组万古霉素用量1 g,q 12 h的15例患者用药前、后血肌酐值明显升高(P<0.05),尿素氮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患者用药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 B组有5例患者出现肾毒性,其万古霉素用量为1 g、q 12 h,谷浓度均>30 mg/L;A组患者无肾毒性发生。结论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根据Ccr情况决定万古霉素用量。 Ccr≥50 ml/min者,万古霉素用量为1 g,q 12 h;Ccr在20~50 ml/min的患者,万古霉素用量为0.5 g,q 12 h;由于个体差异,老年患者应重视监测血药谷浓度,根据血药谷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2005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412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2例ARF中,感染、心力衰竭、肾毒性药物、肿瘤、手术为导致老年ARF的常见原因(分别占38.4%、21.6%、18.0%、9.0%、6.1%)。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应用肾毒性药物、心力衰竭、高龄(≥80岁)、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慢性肾脏病史与老年ARF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应用肾毒性药物、心力衰竭、高龄(≥80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影响老年AR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充分重视影响老年ARF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