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治成  盘毓旻 《四川医学》2011,32(11):1782-1783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健、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43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所有患者患侧波幅较健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有3例患侧诱发不出运动传导波幅,呈现病理电静息,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并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永华 《中外医疗》2016,(18):169-17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50例面神经炎患者,经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各分支行运动神经传导(CMAP)及针电极肌电图(EMG)检测,记录指标包括患侧的潜伏期、波幅及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形态,并与健侧对比。结果50例患者就诊时有35例面神经各分支CMA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50例患侧面神经各分支波幅均较健侧减低;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各分支潜伏期均缩短,与健侧对比无差异,额支、颧支波幅均较就诊时升高,且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颊支波幅稍有升高,与健侧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有肯定效果,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对面神经炎损伤及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对预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面神经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对面神经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的检测。结果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健、患侧面神经的传导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面神经炎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42-45
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面神经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中收集60例发病4~10 d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在患者入组时进行健、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之后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每15天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直到患者自觉症状痊愈,及时门诊随访复评面神经功能,并记录临床痊愈时间。比较健侧及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检测结果,及其与患者临床痊愈时间长短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部位记录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M波潜伏期及波幅),患侧M波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健侧,而M波波幅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患者M波的波幅下降比,将患者分为50%以下、50%~75%、75%以上三组,比较不同M波波幅下降比患者的临床痊愈时间分布,三组间痊愈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7,P0.001)。其中,波幅下降小于50%的患者中79.3%在1个月内痊愈,波幅下降波动于50%~75%的患者中56.5%2个月内痊愈,波幅下降75%以的患者中75%3个月及以上痊愈,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rs=0.624,P0.001)。结论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可以客观、量化地评估面神经损伤程度,从而客观地判断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判断面神经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判断面神经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6例面神经炎病例,在1周时作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将面神经传导速度情况与病情预后作相关统计学分析,并结合96例面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与病情预后作分析。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中波幅低的面神经炎患者组比波幅正常或减低较少组患者病情预后差,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情恢复所需时间长密切相关的临床资料有年龄大、病情重以及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结论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于早期判断面神经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还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如年龄、面瘫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来判断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贝尔麻痹(Bell′s麻痹)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贝尔麻痹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贝尔麻痹患者在起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患、健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分析其与早期诊断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双侧面神经各支均引出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波幅较健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潜伏期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颞支和颊支的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颧支受累较颞支和颊支相对少,它是否能作为损伤程度及预后判定的指标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面神经电图对于面神经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48例面神经炎患者,均在发病后7-10d行面神经电图检查,记录神经电图的波幅及潜伏期。治疗3月后返院复诊,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预后。结果在院行神经电图检查时,潜伏期延长者30例,波幅降低者24例;返院复诊时,预后良好病患38例,预后欠佳者10例。结论神经电图波幅能判断面神经炎的预后,而潜伏期正对于判断预后无帮助。  相似文献   

8.
苏俊红  张庆梅  韩静 《农垦医学》2007,29(4):275-27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面神经炎病人健侧及患侧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瞬目反射以及肌电图.结果:面神经炎病人患侧较健侧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R1延长.结论: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面神经炎的客观依据,并对面神经炎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6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面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治疗前后的面肌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的测定。结果:肌电图证实,肉毒毒素注入后,患侧面肌高频群放电位明显减少,注射1个月后疗效达到最高峰,高频群放电位基本消失,症状改善持续约6个月。长期重复治疗组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的CMAP波幅患侧较健侧显著降低,其潜速率患健侧自身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未发现对面神经的传导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探讨瞬目反射检测在面神经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4例发病1-10天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在患者入组时进行健、患侧瞬目反射的检测。之后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每15天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直至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痊愈),及时来院复评面神经功能以确认,并记录临床痊愈时间。比较健侧及患侧面神经瞬目反射的检测结果,及其与患者临床痊愈时间长短的相关性。结果 瞬目反射检测结果显示患侧各波(R1、R2及R2′波)未出波率明显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瞬目反射出波患者中,患侧各波(R1、R2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瞬目反射出波与未出波患者的痊愈时间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1,P=0.522)。结论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发病早期的异常率高,可做为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客观、量化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多平面面部除皱及骨膜下除皱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杏梅  顾海峰  王炜 《上海医学》2000,23(7):396-398
目的 探讨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及骨膜下综合除皱术不同手术方法的使用范围。方法 对101例患者采取皮下组织及表浅肌内腱膜层两平面除皱,以及面上中部骨膜下除皱,骨膜下除皱术是分离额骨,眶周,上颌骨及颧弓骨膜。结果 2例手术后小血肿,治疗后没有后遗症。结论 对于35~45岁的患者采用面上中部浅层两平面除皱,对50~55岁以上的患者,需要全面除皱。骨膜下除皱在消除鼻唇沟皱折及消除眶颧颊皮肤皱纹方面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豚鼠面神经颊支在核团内定位,以便进一步对豚鼠面神经亚核研究及其它研究提供一种方法。方法:HRP逆行追踪法。结果:豚鼠面神经颊支所属亚核定位,位于面神经核团的外侧群(L)、中间群(DI、VI)、背外侧群(DL)。结论:明确了豚鼠面神经颊支在核团内的定位,同时证实HRP逆行追踪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超兴奋性的临床表现、意义及产生机制。方法:应用神经兴奋性测试仪测试100名正常人面神经兴奋性阈值的范围,并与1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兴奋性测试结果对照。制作豚鼠面神经麻痹试验模型,应用诱发肌电图测试肌动电位,透射电镜观测神经纤维髓鞘的改变。比较超兴奋性组及非超兴奋性组的临床治愈天数。结果:正常人双侧面神经兴奋性阈值的范围为1.72~-1.57 mA,190例面神经麻痹中29例面神经呈超兴奋性。超兴奋性组临床治愈平均需(3.4±6.0)d,非超兴奋性组临床治愈平均需(42.6±11.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只豚鼠中,8只面神经压迫后阈值比压迫前下降,呈超兴奋性,电镜下可见神经纤维髓鞘板层轻度开离。结论:面神经麻痹呈面神经超兴奋性者预后良好。呈现超兴奋性与髓鞘板层开离及与使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离子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的半面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对照组患者面神经功能Ⅰ级占37.50%,观察组面神经功能Ⅰ级占57.50%,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2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对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头面部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为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观察指标。方法: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纳入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23例,并选择21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应用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热敏度为0.05℃)采集头面部远红外热像图,分析同一受检者左、右两侧面颊、内眦、眶上及额等测温区远红外热像的温度差,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面神经炎患者患侧4个测温区的温度明显不同于健侧,温度差值为0.1~2.8℃;正常组4个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值为0.01~0.26。C。面神经炎患者4个测温区的辐射热温差值均高于健康人(P〈0.01)。23例观察组中14例呈充血性改变,7例呈不对称性改变,2例呈缺血性改变。结论: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的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特征以充血性改变为主,远红外热像图能较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炎患者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