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PN)与肠外营养(EN)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7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监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氮平衡等营养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费用。结果早期EN和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P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费用均明显高于EN组。结论PN与EN均能获得满意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疗效。而EN效果优于PN,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优点,可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早期实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TPN)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TPN,入院2-3d给予肠外营养(PN),2-8d后给予肠内营养(EN)+PN,5d后给予EN。对照组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EN采用混合奶,经胃管给予。观察第1、7、14、21天2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第1、7、14、2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21天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行TPN能逐渐满足机体所需能量及氮的需求,通过较短时间肠外、肠内给予营养的过渡,并尽早实行EN更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TPN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能逐渐改变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郭睿  李牧  杜宏生  冯学泉 《当代医学》2010,16(24):79-8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50例。于伤后36~48h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具有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PN则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对照组于伤后进行全肠外营养(PN),一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伤后24小时,和第7天的体重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变化差异性不显著;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期间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阶段给予EN联合PN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支持时间及最佳途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4例,急诊手术后48h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PN组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韬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39-841
目的:探讨对于喉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免疫及应激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EN组31例和PN组19例,术后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连续营养支持7d。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1d,4d,和8d分别检测各组的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50例喉癌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8、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则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8d,EN组血清PA的水平较术前没有降低反而升高,PN组术后测得的PA水平与术前相比较明显降低;EN组Hb水平与术前比较没有减少,而PN组术后Hb水平较术前有所减少,两组术后的H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EN组CD3、CD4、CD4/CD8、IgG、IgA、IgM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EN组感染人次少于PN组,但两组之间感染人次差异不大。结论: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在恢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肠内肠外营养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海南医学》2007,18(11):44-4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组)、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EN),每组各24例.结果 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明显升高,体重略下降.两组病人伤后21天时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等同于传统匀浆膳加用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的效果。方法4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两组,各24例。两组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从术前3d肠道准备期开始,术后24h内继续营养支持至术后第5d。EN组口服或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剂,PN组经外周或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测定各项观察指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body weight,BW),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惯用手握力(grasp strength,GS),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营养支持前后无差异;PN组纤维结合蛋白营养后低于营养前,但EN患者PN营养支持前后无变化。两组患者营养后BW、TSF、GS、LYM、FN、PA、ALB水平无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住院时间短,但无统计学意义。EN组患者平均营养费约为PN组的1/3。结论EN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保持肠屏障功能,利于术后肠功能的恢复,益于术前准备的肠道清洁。  相似文献   

12.
蒲小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11-2912,2919
目的:对比使用传统鼻饲流质饮食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胰岛素注射的颅脑损伤糖尿病患者,评价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的颅脑损伤糖尿病患者置管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11年4月64例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使用传统鼻饲流质饮食+胰岛素泵入,研究组32例患者鼻饲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治疗后第10、20、30天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白蛋白(ALB)、体重指数、皮下脂肪厚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支持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波动小,胰岛素用量少,高血糖2例(6%);对照组患者术后空腹及EN后血糖水平波动大,高血糖9例(28%),低血糖4例(12.5%),营养支持后第10、20、30天,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蛋白(TP)、体重指数以及皮下脂肪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可使营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并且患者血糖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合理性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 <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 [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 ]、B组 [完全肠内营养 (EN) ]、C组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 ) ,每组 15例。伤后 36~ 72h给予不同营养支持 ,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伤后 7天、14天时A、C组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淋巴细胞总数 (TLC)、累积氮平衡优于B组 ,早期并发症少于B组 (P <0、0 5 ) ;14天时以上指标A、C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肠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是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浩 《海南医学》2008,19(12):41-4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7d、14d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魏维 《吉林医学》2015,(9):1815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重症患者按给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41例(PN)和肠内营养组41例(EN),入住ICU 48 h内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结果:治疗后EN组和PN组血浆中TP,Alb,Hb均显著升高(P<0.05),EN组升高更加显著,EN组血糖下降较PN组显著(P<0.05),各种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组和PN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治疗。PN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早期肠外营养(EPN)支持;EN组行EEN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14 d,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水平均高于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14 d,EN组TP、ALB、TSF、AMC水平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GB)在支持前后及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期间EN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和PN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但EN比PN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