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胶原/壳聚糖复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血酶海绵敷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以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血酶制成一种具有止血、促愈合、且生物相容性好的新型医用敷料。方法 酶解法自猪腱中提取胶原,甲壳素制得壳聚糖,与表皮生长因子、凝血酶一起,真空冷冻干燥法制成海绵敷料。结果 对海绵敷料的吸水量、干燥失重、水溶解性、抑菌率、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反应试验、动物止血、促愈合效果试验进行检测。显示其止血效果好、可显著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该海绵敷料具有止血效果好、显著促进伤口愈合、使用安全的特点,有望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宋炳生  李汉宝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9):790-792,i0011
目的:为壳糖止血海绵制订质量标准。方法:研究壳聚糖、盐酸利多卡因、诺氟沙星的定性方法,检查了海绵的吸水率,采用酸碱萃取分离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诺氟沙星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试验满意,海绵体吸水率20倍以上,盐酸利多卡因的平均含量为9.55mg/g,诺氟沙星为8.46mg/g,加样回收试验盐酸利多卡因、诺氟沙星回收率分别为97.9%和96.5%。结论:该方法可供壳糖止血海绵制订质量标准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发一种具有快速且显著止血效果.优良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方法 通过介孔二氧化硅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利用壳聚糖带正电而介孔二氧化硅带负电的特性,用烷基化壳聚糖负载介孔二氧化硅,制备新型止血材料。并通过材料表征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吸水性能评价和体内外凝血实验评估其性能。结果 新型止血材料在无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有着更好的止血性能。结论 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是一种有着较好止血性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黄连素-白及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敷料(BBCCD),并评估其物理性能及药效。方法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BBCCD。根据孔隙率、吸水率、透气率筛选最佳处方配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BBCCD的微观结构,抑菌圈法评价其抑菌效果,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将新西兰兔血液样本随机分为医用纱布组、明胶海绵组、BBCCD组,通过体外凝血实验评价BBCCD的凝血效果(n=6)。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医用纱布组、明胶海绵组和BBCCD组,通过大鼠股静脉、肝脏及断尾止血实验分析止血时间(n=8);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壳聚糖敷料组和BBCCD组,采用伤口愈合率(n=6)和血清IL-1β、TNF-α、IL-10水平(n=4)测定及创面病理学变化综合评价BBCCD的促愈合效果。结果 BBCCD中5%白及多糖溶液与5%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最佳体积比为1∶3。BBCCD为膜性海绵状多孔结构,无明显毒性,可吸收创面渗液而产生强黏附性,黄连素含量为(52.39±0.87)mg/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BBCCD组的体外凝血指数、股静脉创伤止血时间、肝脏创伤止...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三种不同取代位置的羧甲基壳聚糖(N-羧甲基壳聚糖(CMC),N,O-羧甲基壳聚糖,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初级生物学评价。本文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的三种羧甲基壳聚糖,其生物学评价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采用浸提液试验中的细胞增殖度法提取材料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测定加样后2、4、7d的OD值,计算RGR,评定细胞毒性等级;溶血试验:采用溶血率法评价材料的溶血性能,取新鲜兔血与材料直接接触,测定溶血率。毒性试验结果发现:经纯化的壳聚糖和三种CMC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或1级,符合医疗用途的技术要求。材料浸提液浓度越大,细胞毒性越大,壳聚糖的三种羧甲基化产物中,N-CMC和N,O-CMC的细胞毒性比壳聚糖小,O-CMC的细胞毒性最大。溶血试验结果发现:壳聚糖和三种CMC的溶血率均小于5%,符合医疗用途的技术要求。N-CMC的溶血率最小,O-CMC的最大,这结果与细胞毒性试验一致。经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可知:经初步检验,可认为壳聚糖的羧甲基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研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用适宜的三维支架在体外构建类似于体内的肝干细胞(HSCs)生长的微环境。方法以壳聚糖、硫酸肝素和透明质酸三种材料为原料,以冷冻干燥法制孔技术制备壳聚糖-硫酸肝素-透明质酸(C-HS-Ha)三维(3D)多孔隙复合支架,检测该支架的吸水率、孔隙率、孔径及降解率后,接种HSCs注入此支架,通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细胞在支架内的形貌以及生长活力等情况来评价支架。结果吸水率、孔隙率、孔径及降解率都适合细胞生长;壳聚糖-透明质酸(C-Ha)支架与C-HS-Ha复合支架相比较,细胞黏附率前者约为后者的50%,细胞增殖数约是后者的75%;HSCs在支架内相互连接并贯穿孔间交织成网状。结论 C-HS-Ha复合支架是一种适于HSCs生长和增殖的材料,有望作为体外三维环境的支架材料并被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筛选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和肝素对胶原海绵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后胶原海绵的孔隙率和暖水率下降,添加硫酸软骨素后上升,而添加肝素后无明显变化。三种添加剂均可减少基质收缩,增强材料的抗降解性能,但种问差异不明显。与纯胶原海绵相比,复合海绵可进一步促进细胞的吸附和增殖,其中添加壳聚糖和肝素的效果相当,优于硫酸软骨素,有望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和ICR小鼠为宿主,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对其的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的毒性级别为0;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24h、48h和72h,所有试验小鼠无死亡,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未观察到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发绀、腹部刺激症、腹泻、运动减少、震颤等全身急性毒性反应;3种浓度的微载体的热原试验中兔体温变化范围在-0.2~0.4之间,每只兔体温升高度数均〈0.6℃,三只兔体温升高总合在0.0~0.4之间,各组均〈1.4℃;3种浓度的微载体皮肤刺激试验区未见明显发红、皮疹和水肿等反应。结论:本研究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细胞毒性、无全身急性毒性、无致热原性和无皮肤刺激致敏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载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包裹醋甲唑胺得到载药纳米球,制备成滴眼剂。采用迟发超敏试验、细胞毒性试验(MTT法和LDH法),对该滴眼剂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对豚鼠皮肤未出现红斑水肿现象,无致敏性,细胞毒性反应为2级,LDH释放率为37.09 %,MTT试验和LDH试验IC50结果为0.24 g/mL和0.54 g/mL。结论: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壳聚糖-组织因子小干扰RNA(TFsiRNA)纳米粒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特性.方法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离子胶凝法分别制备包封型和吸附型壳聚糖-TPP-TFsiRNA纳米粒.检测纳米粒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载药率,并分析血清稳定性、体外生物活性及其细胞毒性.结果 两种纳米粒粒径均小于550 nm,粒径大小主要取决于壳聚糖类型、分子量及其浓度.酸碱度、壳聚糖TPP质量比也影响粒径大小.包封型纳米粒siRNA载药率为100%.壳聚糖-TPP-TFsiRNA纳米粒中的siRNA在5%血清中孵育24 h开始降解,60 h完全降解;50%血清孵育6 h保持完整,48 h完全降解.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可能成为有效的siRNA转运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