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俊玲  高捷  张树华  窦静 《河北医药》2012,34(2):180-181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应用抗凝药物后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方法 选择2007至2010年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检测2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儿童哮喘存在高凝状态,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伴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的松1mg·kg-1·d-1+环磷酰胺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LMWH5000IU,皮下注射,1日1次,共观察8周。治疗前后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H)、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24h尿蛋白、TCHO、TG、LDH均有下降,HDL、ALB明显上升(P<0·05),但变化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AT-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FIB、DD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AT-Ⅲ、FIB、D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有2例出现皮下瘀点,无一例出现静脉血栓。结论低分子肝素配合激素和环磷酰胺可有效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监测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试验,检测4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3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中健康者有显著升高。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作为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UPro减少,ALB升高,TC下降,APTT延长,FIB及D-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肌内注射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对高凝状态的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2010,14(11):1311-13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的松。LMWH组在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LMWH皮下注射。结果 LMWH组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浓度明显下降,24h尿蛋白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结论 LMWH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延缓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用免疫比浊法或ELISA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肿瘤患者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都要比正常人高;Ⅲ期、Ⅳ期肺癌患者的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要比Ⅰ期肺癌患者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与Ⅰ期相比增高不明显(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也在不断的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血浆中D-二聚体(D-D)水平,将临床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A组)除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外加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组均规律口服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在治疗有效人群中,两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D-D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尿激酶作为溶栓的主要药物,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高凝状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56例,年龄(57±3.7)岁,房颤病史(3.8±1.7)年。给予低分子肝素(克塞)60mg,2次/d,皮下注射,两周1个疗程。测定1周后和两周后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Xa因子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用药1周后PT、aPTT升高,而两周后恢复正常,tPA、抗Xa因子活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减低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克塞)60mg,2次/d,皮下注射,两周1个疗程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存在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的患者10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双嘧达莫组32例,低分子肝素组34例,银杏达莫组34例,疗程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①3组治疗后尿蛋白、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血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且低分子肝素组和银杏达莫组优于双嘧达莫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血脂下降程度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②双嘧达莫组凝血功能指标略有改善,但变化不明显(P>0.05),而低分子肝素组和银杏达莫组PT、APTT明显延长(P<0.05),FDP、D2-聚体明显下降(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液止、凝血分子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老年UAP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病例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Ⅲ则明显降低(P〈0.01);纤溶酶原含量病例组较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变化,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Ca)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①常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500ml内,ivd qd,20%甘露醇125ml,q8h,胞磷胆碱10.5g,qd,及对症治疗;②治疗组:除予上述治疗外,另给予LMWHCa,2850AXalU,q12h,腹壁前外侧皮下注射,疗程10d。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变化。同时检测1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临床疗效分四个等级: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两组疗效比较(P〈0.01)。LMWHCa治疗组总有效率79.17%,常规治疗组53.57%(P〉0.05)。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抗凝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的抗凝疗效。方法: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强的松治疗,另一组在强的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组尿蛋白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抗凝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86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血栓前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3.02%,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4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及血栓前状态,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及异常的凝血功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AT—Ⅲ及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春红  司力  钱浩 《安徽医药》2009,13(2):177-178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对75例NS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血浆AT—Ⅲ、vwF及D—D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患者D—D、vWF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AT—Ⅲ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vWF、AT—Ⅲ、D—D水平的变化是监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在临产孕妇血浆检测中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体检中心健康非孕妇女40例,正常临产孕妇40例以及妊娠高血压妇女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患者D-D、Fib以及AT-Ⅲ水平差异。结果正常临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D-D水平明显升高(P<0.05),AT-Ⅲ明显下降,妊娠高血压症组和正常临产组比较,,Fib、D-D水平明显升高(P<0.05),AT-Ⅲ明显下降(P<0.05)。结论 D-D、Fib和AT-Ⅲ可较好的反映临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测和治疗产妇血栓类疾病以及产后出血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脑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的影响,以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清脑通络胶囊+常规药物治疗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PLG、AT-Ⅲ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T-Ⅲ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二聚体、PLG含量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脑通络胶囊可以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AT-Ⅲ含量,起到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对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也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对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口服蚯蚓提取物的治疗,观察其凝血与抗凝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上升;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和解产物明显上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明显改善。从而提示:蚯蚓提取物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并阐明其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急性高凝模型大鼠血浆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Clauss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10,20mg.kg-1)均能显著延长急性高凝模型大鼠RT、APTT(P<0.05);香椿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延长大鼠PT、TT(P<0.05),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血浆FIB含量、PC活性无明显影响,其中、高剂量组(10,20mg.kg-1)对大鼠血浆ATⅢ活性具有明显升高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中AT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贵勤  刘靖丰 《中国医药》2012,7(6):716-7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AECOPD患者60例,其中30例AECOPD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另30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集2组静脉血检测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监测.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48±1.35) mg/L,纤维蛋白原浓度为(6.4±3.0)g/L,稳定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分别为(0.50±0.25) mg/L、(2.7±2.4)g/L.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t=3.377,5.647,P =0.003,0.017).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稳定期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8±6)d比(22±5)d,t=2.274; (7100±1300)元比(8800±3500)元,t=3.727;P<0.05或P<0.01].结论 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评估AECOP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