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修虎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1):654-654
对5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97例病毒性肝炎做肝活组织检查,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ASC 病理检查绝大多数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中的其他类型,或将发展为肝硬化(HLC)的CAH 误诊为CAH,肝穿刺活检是确诊CAH 比较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病理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光镜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与临床诊断标准,仍有争议,尚未统一。为此,我们搜集了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肝穿活检标本,应用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着重从肝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损伤,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作用及纤维组织增生三个方面,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材料和方法本文自1985年8月~1987年3月搜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活检标本共50例,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2例,慢性迁移性肝炎(CPH)18例,所有肝穿标本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光镜组织  相似文献   

3.
1985~1989年,经肝穿活检病理确诊的慢性病毒性肝炎123例,年龄16~64岁,平均31.4岁,以20~40岁男性居多:经血清HB_VM检测诊断为乙型肝炎占95.93%。按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分型分析表明,病理与临床分型总符合率为55%。病理诊断CAH55例,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率为75%,其中有89%临床诊断为CP  相似文献   

4.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在临床上有时不易鉴别。随着肝活检技术的开展,我们发现较多的CAH患者被误诊为CPH,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收集了144例(其中93例经肝组织学证实)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征,肝功,病原血清学标志,免疫学指标),编制了慢活肝计量诊断卡。  相似文献   

5.
胡梅  阎荣 《医学争鸣》1989,10(1):50-53
肝穿活检确诊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30例,其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61.5%,其中急性肝炎为84.8%,慢迁肝为67.6%,慢活肝为35.5%,重症肝炎为45.4%,肝硬化为62.5%。将病理诊断作为依据,结合症状、体征、肝功、免疫学检查改变,归纳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可作为临床分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翟燕 《宁夏医学杂志》1989,11(3):186-187
1987年11月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共收到中西医结合论文283篇,表明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现整理报告如下。一、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改变的关系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研究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施治具有实际临床意义。上海医科大学对113例经肝活检证实的肝炎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气滞血瘀型患者65%为慢活肝(CAH),22%为CAH伴肝硬变;肝肾阴虚型与之类似;肝气郁结型则以慢迁肝(CPH)为多;而湿热未尽型多为急性或重症肝炎。吉林市传染病院及湖北中医学院报告肝郁、湿热型肝活检主要为肝细胞退  相似文献   

7.
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经肝穿活检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6例作为病例组,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者6例作为对照组。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可用度筛选,发现透明质酸(HA)、球蛋白、白蛋白对鉴别CPH与CAH有一定临床意义。透明质酸的比数比为8,趋势检验X~2为0.883,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6.7%,可用度为47.3%;球蛋白的比效比为60,趋势检验X~2为1.608,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50%,可用度为56.1%;白蛋白的比数比为120,趋势检验X~2为3.196,敏感性为98.4%,特异性为66.7%,可用度为68.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目前常规应用的肝功能试验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现将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20例慢性肝炎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1985年的住院患者,肝穿刺活检之前临床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病例均为男性。17~47岁,大多在20~35岁之间。病程:<1年者12例,1~5年者  相似文献   

9.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极少数采用肝穿活检及腹腔镜检查。但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肝炎病人肝回声的一些变化,如肝回声增强,门脉细小分支回声强等诊断病情。为此,我们对临床及化验确诊为急性肝炎病人的超声检查与正常人的肝脏声象图做一比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80~1992年共对87例肝炎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进行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现就临床与病理的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87例肝穿活检者均为住院病人。男70例,女17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12岁,平均3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急性肝炎(AH)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肝硬化(LC)7例,ASC24例。诊断符合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分型标准。其中具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者共75例。本组病例均无肝穿刺禁忌症。穿刺采用Menghini一秒钟快速穿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41例慢性乙肝作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慢活肝时,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并损伤肝细胞,提示慢活肝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比慢迁肝强。此外,根据超微结构特点作者提出了肝微循环的改变以及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程度可作为电镜下慢活肝和慢迁肝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 (TBA)、前白蛋白 (PA )及乳酸脱氢酶 (L DH)在病毒性肝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 TBA、PA及 L DH测定 ,其中急性肝炎 10 0例 ,重症型肝炎 12例 ,慢性活动型肝炎 8例 ,慢性迁延型肝炎 16例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各组与对照组的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重症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较为明显 (P<0 .0 1) ,慢性迁延型肝炎次之 (P<0 .0 5 )。结论 :TBA测定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上的一个敏感指标 ,可作为划分慢性活动型肝炎与慢性迁延型肝炎的重要指标。PA、L DH能真实反映各型肝炎早期细胞损害程度 ,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新旧分类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749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肝炎肝组织切片采用叨年(上海)方案和95年(北京)方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炎症分级(G)显示:G1~G2主要是CPH和轻度CAH的轻、中、重三个亚型与G2、G3、G4对应。纤维化分期(S)显示:CPH分布于S1~S2,CAH分布于S2~S1,S1共407例,其中CPH和CAH各占50%。G3、G4共280例在S2、S3、S4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5%、27%和22%。结论新分类法不易区别CPH与轻度CAH。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不呈正比,轻度慢性肝炎一型中包括了原CPH和轻度CAH,建议将此型按病变程度分为A、B两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了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检测方法(SPRIA及ELISA),对经病理证实的55例慢性肝炎全部进行了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其中41例并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DNA,发现它除对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毒复制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外,作者提出有些问题如对单项抗-HBs阳性、抗-HBs及抗-HBc双项阳性、抗-HBe阳性、PIISA受体及HBV-DNA等应予重视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用PCR检测了HBV标志不同状态102例,均经肝活检诊断,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1例,肝组织正常7例。结果:HBsAg阳性率CAH为85.7%,显著高于CPH47.3%(P〈0.01);抗-HBs阳性率CPH为18.9%,明显高于CAH4.7%。PCR血清HBV DNA总阳性率分别为CPH83.8%、CAH85.7%。在抗-HBe阳性的血清HBV DNA检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75例慢活肝肝穿材料进行光镜检查,其中22例进行透视电镜观察。对三型慢活肝光镜下形态特点做了详细描述,提出了掌握病理诊断的要点。对气球样变肝细胞在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特点和细胞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给予特别的注意,提出基质水肿型气球样变肝细胞和肝细胞膜的“链环状结构”可能是重型慢活肝超微结构的特点,并对其发生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提高慢活肝临床诊断符合率要进行综合诊断,特别要注意对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的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特点,本研究观察了68例慢性丙型肝炎(47例慢迁肝,21例轻/中度慢活肝)及32例慢性乙型肝炎(17例慢迁肝,15例慢活肝)。所有丙型肝炎病例均经多项血清学检查(包括 HCV抗体的检测,应用 PCR 技术检测 HCV RNA 等)证实。大部分丙型肝炎病例(50/68)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而在乙型肝炎中肝细胞脂肪变相对少见(10/32),程度亦较轻。无论慢迁肝还是慢活肝,丙型肝炎中都常见汇管区显著的淋巴细胞聚集,有时形成淋巴滤泡;肝窦中炎细胞浸润也较乙型肝炎明显,尤其在慢迁肝时,但小叶内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常较乙型肝炎轻。这些结果提示,丙型肝炎时肝细胞的损伤可能主要同 HCV 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Over a period of 16 years (1971-87) all cases of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CAH) diagnosed following liver biopsy have been reviewed to assess incidence, aetiology, outcome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North Tees District serves a population of 210,000 and 26 cases were identified (20 female) age range 9-73 years (median 56 years). Incidence remained constant at 1:100,000/year. Twenty cases (77%) had an immune aetiology. Other aetiologies wer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lpha-1AT deficiency, non-A non-B hepatitis and a complex multisystem disease.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50 months. There were 7 deaths, three unrelated to liver disease. Survival analysis gives an 86% 5-year survival and 56% 10-year survival. Twenty 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eroids (and 6 additionally with azathioprine); 15 (63%) were steroid responsive and 9 were non-responsive. In five patients steroids were successfully discontinued but in 10 patients severe symptomatic relapse occurred on steroid reduction below 7.5-10 mg/day. Steroid non-responders were not typical CAH, 5 with predominantly a rise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one multisystem disease and one HBV positive. Steroid discontinuation was only possible in one third of the patients responding. Eighteen subjects (69%) were cirrhotic at initial biopsy; 9 had follow-up biopsies, 6 were unchanged but three had progressed to cirrhosis despite apparent steroid respons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