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院脉压分析,探讨脉压增大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来我院的体检人员199例为对照组,记录血压各个参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病例组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病例组脉压的最大分布区域在60~69mmHg,对照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40~49mmHg,表明脉压〉60mmHg者脑梗死发生率较高。③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增大。两组的同年龄分组比较表明,40~69岁病例组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脉压的增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评价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39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分别以脉压≤60 mmHg、61~80 mmHg、80~100 mmHg及>100 mmHg和脉压指数≤0.400、0.401~0.500、0.501~0.600及>0.600分为四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着脉压、脉压指数的增加而增加;Sperman's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最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脉压、年龄具有显著回归关系,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大于脉压及年龄.结论:脉压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且与脉压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老年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反映脑梗死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陈沐  麦垚  李莹 《中国医刊》2001,36(6):40-40
1994年 ,Madhavan在前瞻性随访中发现 ,脉压≥63mmHg的患者在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与病死率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脉压≤ 4 6mmHg的 2 6倍与 4 3倍[1] 。本文旨在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脉压水平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一般情况 :92例AMI患者 ,既往曾有高血压病史而目前血压正常或仍为高血压者。其中男性 88例 ,女性 4例 (排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扩张兼有左室扩张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 ) ,均为我院干部病房1 983年 6月~ 1 999年 8月期间的患者 ,年龄 66~ 78岁 ,平均年龄 71± 4 8…  相似文献   

5.
郭晓斌  刘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98-2499,2502
目的探讨脉压(PP)与老年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72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患者的脉压,并按临床表现和CAG的结果分为CHD组[包括3亚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D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但在AMI组和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却无明显差异;在CHD组中,冠脉病变者脉压水平高于无病变者。结论脉压的增高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脉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沐  麦垚  李莹 《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71-571
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好与差的指标之一。脉压大说明动脉弹性差。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吸烟和积极治疗等因素之后 ,基线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呈显著正相关[1]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脉压及血压水平的关系。1 对象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中男 88例 ,女 4例 ,均为我院干部病房 1983年 1月~ 1999年 8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 ,发病年龄均 >6 0岁。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86例,通过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出急性期脉压,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评价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结果不同脉压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量表(mRS)值及死亡率不同,脉压愈大脑梗死患者预后愈差,脉压≥81mmHg组患者与≤60mmHg组患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脉压增高患者3个月后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压差(PP)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超声方法对49例老年EH患者(合并脑梗死)及35例老年EH患者(排除合并脑梗死)检测其IMT。结合患者血压及脉压差(PP)情况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及PP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IMT随PP增加而增加,IMT与PP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IMT与PP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554,所有患者IMT与PP之间相关系数为0.721。结论脑梗死患者IMT显著增加,与PP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PP监测老年EH患者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顸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与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脉压等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老年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并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6)和非脑梗死组(n=34)。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vWF以及脉压等临床资料,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与脂肪因子visfatin、vWF以及脉压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vWF、visfatin水平、NIHSS评分、24 h ASBP、24 h APP、dPP、nSBP及nPP值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24 h ADBP、dDBP及nDBP值明显低于非脑梗死组(t/P=5. 214/<0. 001、8. 956/<0. 001、7. 746/<0.001、1.984/0.041、2. 807/0. 003、1.995/0. 025、20. 284/<0. 001、3. 104/0. 001、2. 310/0. 012、2. 524/0. 007、2.090/0.012)。随着病情的加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vWF、visfatin水平及24 h APP、dPP、nPP值均明显增加(F/P=3. 682/0. 000、7.685/<0.001、5.424/<0. 001、7. 698/<0.001、8. 268/<0. 001)。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与血清vWF、visfatin水平及24 h APP、dPP、nPP值均呈现正相关(r/P=0. 781/0. 005、0. 537/0. 014、0. 865/0.011,0.684/0.015、0.654/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WF、visfatin水平及24 h APP、dPP、nPP值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与脂肪因子visfatin、vWF以及脉压呈现正相关,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预防以及诊治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脉压(24 h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24 hAPP)及24 h动态脉压指数(24 h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 24 hAPPI)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选择2019年6月—2021年4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3个月以门诊复诊随访,按照NIHS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与预后不良组(24例)。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完成24 hAPP、24 hAPPI水平测定,完成预后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24 hAPP、24 hAPPI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24例患者预后不佳,占39.34%。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年龄(OR=7.982)、高血压(OR=6.791)、接诊时NIHSS评分(OR=6.632)、24 hAPP(OR=4.313)、24 hAPPI(OR=6.323)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ea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服非洛地平5mgqd或Bid;时照组用尼群地平10mgBid或Tid;结果用药两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非洛地平不仅是可靠的降压药,而且还可以缩小脉压,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变化与心血管危险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录影响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按SCORE系统进行评价、确定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的临床情况,根据主动直立试验(AOT)时脉压变化(增大、不变、降低)分为三组,观察AOT时与PP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特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P变化与收缩压(SBP)变化呈正相关(r=0.78,P<0.01);与舒张压(DBP)和心率变化无相关性(r=-0.09,P=0.24;r=-0.14,P=0.054);AOT时脉压增高组较脉压下降组吸烟、主动脉僵硬度增加更多见,比脉压无变化组更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脉压降低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更多见;脉压增高组SCORE评分最高,显著高于脉压下降组。结论PP、SBP同时增大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增加的指标,脑血管损伤主要与SBP下降引起的PP降低相关,直立试验时脉压变化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老年高血压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将13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 PP1组(脉压<51 mmHg ) , PP2组(脉压51~65 mm Hg) , PP3组(脉压>65 mm Hg) ,分别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结果 随着脉压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提高, PP3>PP2>PP1 (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 严格控制脉压可能有助于减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院时(48 h内)、发病第7天实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梗死分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80例(66.67%)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异常的类型为S-T段及心律失常;检测出心电图异常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未检出心电图异常者(P<0.05);检出者心电图异常情况≥2次的其病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48 h内检出心电图异常者及发病第7天检出异常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CIS患者大多存在心电图异常情况,加大对心电图变化观察对CIS评估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收缩压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收缩压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2 95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时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在年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上的差别。结果 :脑出血组的收缩压及脉压比脑梗死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年龄、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收缩压升高 ,脉压增大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出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向家奎 《当代医学》2013,(18):93-94
目的研究老年人脉压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MRI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存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存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试验组)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对照组),每组各5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24h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值(PP)进行检测记录,并对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对记录到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脉压值(PP)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脉压缩小是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65岁)健康男性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03~2006-09体检老年健康男性,其中≥65岁的1 660名老年男性为观察组,55-64岁1 700名老年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各按BMI分为<23组、23-27组和>27组.分别进行身高、体重、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出BMI(kg/m2)和PP值(PP=SBP-DBP).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相同BMI组间平均PP值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不同BMI之间平均PP值比较,<23组与>27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MI与PP值之间呈正相关(r=0.761,P<0.01).对照组男性不同BMI组间平均P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老年男性PP值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②老年男性PP值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