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切口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3天与第5天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水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口局部微波照射治疗可明显减轻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加速水肿消退,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对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8%,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8%;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肥胖、贫血、术后咳嗽、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细菌感染等;建议加强术后护理,如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保持病房通风无菌环境、密切观察病情、外阴清洁护理、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等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储彩云 《护理与康复》2010,9(7):607-608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妇产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肥胖患者按入院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切口用5%聚维酮碘溶液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定向外探头照射切口,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97.4%、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x2=6.695,P=0.0128。结论微波照射可促进妇产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干预对肥胖产妇剖宫术后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和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剖宫术的肥胖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开展QCC干预。记录2组产后5、10 d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2组切口愈合时间和切口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产后5 d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产后10 d切口甲级愈合率90. 70%高于对照组72. 09%(P 0. 05),切口愈合时间(7. 89±1. 65) d短于对照组(8. 74±2. 03) d(P 0. 05);观察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 9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26%(P 0. 05)。结论常规剖宫产后护理基础上,开展QCC干预能有效促进肥胖产妇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和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38-334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商品名金因肽,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术后无特殊处理;治疗组使用金因肽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对比两组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d切口愈合及疼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术后第10d切口愈合分类及疼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肉芽肿形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第42、90d比较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裂开、硬结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渗盐新型敷料在脂肪液化伤口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30例,随机分为高渗盐组(观察组)和传统换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伤口症状改善情况及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使用高渗盐敷料可以有效缩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26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0例,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例。结果随着剖宫产时间的缩短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单纯感染因素导致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的概率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延迟愈合与肥胖、贫血、术中止血不彻底、妊娠并发症、异物反应等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切口渗液,尽早进行理疗,对预防切口延迟愈合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单管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切口分别采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及常规Ⅰ期缝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使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地减少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对腹部切口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换药,观察组采取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二期缝合率、切口红肿消退时间、表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后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二期缝合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红肿消退时间、表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两组切口VA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后瘢痕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可提高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甲级愈合率,降低二期缝合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切口疼痛,改善切口愈合后瘢痕状况。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黎族、苗族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有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引起剖宫产后腹部切口不良的因素很多,术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推广围术期用药,提高操作技能,可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污(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电刀组(200例),普通手术刀组(100例),其中电刀组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切开皮下组织,用丝线打结止血,观察二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电刀组有78例(36%)切口延期愈合,对照组有10例(10%)切口延期愈合。结论高频电刀可以使腹部污(感)染切口延期愈合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莫雪微 《护理与康复》2008,7(4):265-266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实施乳腺包块及腹部包块切除的门诊患者468例,按手术日单双数分成观察组236例、对照组232例,观察组采用皮内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缝合切口皮肤,两组均给予适当的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2.24%,两组比较,x^2=19.04,P〈0.01。结论皮内缝合皮肤,无针眼痕迹,瘢痕相对较小,能减少缝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模式对接受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肥胖产妇产后切口愈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接受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的100例肥胖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QCC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和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切口愈合延迟率、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QCC模式护理干预能促进肥胖剖宫产产妇切口愈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产后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感染切口行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使用闭式引流方法治愈的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结果:本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9.3±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3.4±3.2)d;平均换药次数为(3.7±1.6)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闭式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减少换药次数。注意护理技巧,闭式引流的方法可安全地用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 ,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一直困扰着外科领域 ,特别是切口脂肪液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严重影响着切口愈合的质量 ,对我院1997~2000年外科腹部手术病人是否使用贝复济 ,改善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愈合质量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调查了我院外科1997~2000年各种腹部手术1044例 ,其中在未使用贝复济的1997、1998两年共452例 ,在1999~2000年常规使用贝复济592例 ,4年内共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1例 ,其中1997、1…  相似文献   

17.
<正>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好坏对患者的影响是最外观最直接的,若愈合不良,特别是切口裂开,二期缝合,不仅对患者经济上加重了负担,也易造成患者精神心理上对医生和医院的不信任感,容易诱发医患矛盾。为了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及并发症,我院将大黄、芒硝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8.
食用白糖在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用白糖在腹部切口裂开治疗中的运用及原理。方法通过对8例腹部切口裂开患者针对性的运用填白糖或换药后填白糖加氟哌酸粉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腹部切口裂开均愈合。结论针对不同的腹部切口裂开患者,采取个体化方案运用白糖治疗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患者自身情况、腹部切口缝合方式外,还与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将2009-09/2011-0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16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腹部正中切口分别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和传统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13.45±1.46)min,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切口裂开和排异反应,经换药很快痊愈。对照组切口缝合时间为(22.96±1.95)min,术后切口感染14例,切口裂开9例,排异反应11例,经换药后部分切口延期愈合。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壁切口操作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并且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779例为对照组,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原因,探讨如何能够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加速切口愈合。 结果 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4.88%,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应从孕期保健、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几个方面着手预防,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后,及时敞开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