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枕大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综合征,虽病情较轻,但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学习。我们自1986~1990年收治的230例患者随机分组,以枕大神经封(封闭组)、特联合口服(服药组)二种不同方法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 1.诊断依据:(1)头痛、枕大神经压痛;(2)头皮痛觉异常;(3)颈椎无骨质改变;(4)枕大神经封闭可使疼痛消失或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点局部封闭治疗颅脑手术后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到2014年5月收治开颅术后合并枕大神经痛89例,在枕大神经痛点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2%利多卡因5 ml封闭治疗。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以疼痛发作消失为显效,疼痛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结果封闭1次的89例中,显效61例(68.5%),有效28例(31.5%);封闭2次的28例中,显效23例(82.1%);封闭3次的5例均显效。随访期间4例复发,经再次痛点封闭治疗后显效。结论痛点封闭治疗颅脑术后枕大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共76例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分别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37例)和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3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组和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降低(均P=0.000),SF-12量表8个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心理卫生)评分和总评分升高(均P=0.000);与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组相比,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降低(P=0.044,0.027),SF-12量表8个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心理卫生)评分和总评分升高(P=0.032,0.037,0.028,0.024,0.035,0.047,0.038,0.026,0.029)。结论与腰神经后支阻滞术相比,腰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加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50例顽固偏头痛病人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9~52岁。病程4~20年,均头痛剧烈,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疼痛部位:额部11例,颞部16例,额颞部22例,枕部1例。均行封闭治疗,32例行手术治疗。对口服麦角、止痛药物治疗2年以上无效的顽固性偏头痛病人,根据疼痛部位,可先以利多卡因2ml,氟美松1ml,维生素B121ml于枕大神经点、耳颞神经点、眶上神经点行局部封闭,每周1次,4~5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如无明显好转,可行手术治疗:于显微镜下沿眶上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走行切开皮肤,游离切除一段动脉(>2cm),松解相应的神经鞘,缝合皮肤,术毕。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 8年1月至2019年6月施行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19例药物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价问卷(MID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3.00±0.67)d,术后...  相似文献   

6.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性偏头痛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35例病人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疼痛部位:额部4例,颞部12例,枕部24例,其中5例中同侧颞、枕部3例,双侧枕部2例.35例病人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头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均行局部封闭试验确定疼痛部位.颞部疼痛病人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额部或枕部疼痛者无明显搏动性,但眶上切迹或枕大神经出腱膜处均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上肢肌力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热凝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F=64.406,P=0.000)、肌力高于(F=64.405,P=0.000)神经阻滞术组。与术前相比,射频热凝术组患者术后1、3和7 d VAS评分降低(t=25.931,P=0.000;t=19.600,P=0.000;t=24.817,P=0.000),而肌力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术后1和3 d VAS评分降低(t=19.298,P=0.000;t=14.918,P=0.000)、至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术后1 d肌力降低(t=13.069,P=0.000)、至术后3和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 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安全、有效,且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枕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的头痛原因之一,虽然可见于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颈丛皮神经和锁骨上神经[1],但是绝大部分是由于枕大神经受累所致.临床诊断以往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及封闭治疗反应,缺少客观的检查方法.由于是周围神经受累所导致的疼痛,理论上神经传导应成为客观的检查手段,但是由于对枕神经传导速度目前没有标准的正常值作为参考,临床上未见有相应的检查统计报道.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我们对26例非枕神经痛性头痛患者和30例枕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浓度利多卡因联合氟美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氟美松注射,对照组加用0.5%的利多卡因40mL,治疗组加用0.1%的利多卡因80mL注射。每周给药1次,连续应用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ROM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应用大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嗪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3我院门诊收治的6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依入院顺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对2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减小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嗪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1.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臀上皮神经在穿过髂嵴部位受到卡压所产生的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感觉异常,向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放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一般情况下以保守治疗为主,压痛点局部封闭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血糖的异常,需寻找能够安全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封闭药物。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4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组照单纯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h睡眠时间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24h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评估时间点,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4h睡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试验组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神经妥乐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记录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1个月的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与耳颞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耳颞区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耳颞区疼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在X-线引导下,36例病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半月节组),40例病人行耳颞神经射频热凝术(耳颞神经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间VAS评分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耳颞神经射频热凝术后感觉和运动障碍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与耳颞神经射频热凝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耳颞区疼痛均有良好疗效,且疗效相当,而耳颞神经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微创小切口脊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资料,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显微镜下神经减压治疗.在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与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疼痛分布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治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下肢痛性DPN病人398例,306例接受Dellon神经减压手术(手术组),92例未行手术(对照组)。手术组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分为局限性疼痛组与弥漫性疼痛组。病人均在术前、术后出院前及出院后每6个月接受检查,临床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PN简明疼痛量表(BPI-DPN)、两点辨别觉(2-PD)、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神经横截面积(CS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的VAS、BPI-DPN、2-PD、NCV与CSA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在VAS和CSA改变方面,局限性疼痛组较弥漫性疼痛组获得更显著改善(P0.05)。结论手术减压对于痛性DPN具有显著疗效,局限性疼痛病人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及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庆大霉素,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其疼痛度与生活质量,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32±1.1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82.16±1.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10.45±1.23)分、HAMA评分(13.27±1.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的9.7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经皮椎间孔成形术者为观察组,每组38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对2组治疗前后手术切口视觉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2组术前VAS评分及各项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及各项ODI评分改善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且2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枕神经痛的神经纤维受累的种类和纤维类型。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枕神经痛患者31例,均单侧枕部和或耳后区域疼痛,其中左侧14例,右侧17例,VAS疼痛评分3~10分,患病时间1d~1年。对全部患者进行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分别记录患侧及健侧在2000 Hz、250 Hz、5 Hz不同频率刺激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比较双侧阈值的差别。结果患侧枕大神经2000 Hz、250 Hz、5 Hz刺激的阈值分别为216± 60、60±41、50±22,健测分别为209±54、58±22、47±23。枕小神经患侧 214±61、66±23、50±21,健侧 198±37、47±15、37±3。耳大神经患侧136± 45、35±16、24±12,健侧135±48、36±15、25±11。在引起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粗有髓鞘纤维兴奋的2000Hz刺激下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枕大神经、耳大神经细有髓鞘纤维兴奋的250Hz和无髓鞘纤维兴奋的5Hz刺激下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兴奋枕小神经细有髓鞘纤维的250 Hz和兴奋无髓鞘纤维的5 Hz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枕神经痛患者存在明确的枕神经损害,主要累及小纤维即细有髓鞘纤维及无髓鞘纤维。本组患者的枕神经以枕小神经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臂丛上干卡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表现为一侧上肢桡侧感觉障碍,13例合并同侧肩背部或胸部感觉异常;所有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处均有明显压痛,并放散到患侧上肢、肩背或胸部;55.6%(15/27)患者患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疼痛加重。25.9%(7/27)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低,7.4%(2/27)患者大鱼际肌运动单位电位异常。27例患者颈椎X线片检查未见相关的责任病灶。局部封闭并理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5.2%(23/27),4例(14.8%)无效的患者病程较长。结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交界点压痛并放散到受累的上肢、背部或胸部是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征;压痛点局部封闭不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