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温度及拔管、复苏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明较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拔管时间、复苏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邓兰芹  米凯 《护理学杂志》2007,22(22):37-38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邓兰芹  米凯 《护理学杂志》2007,22(11):37-38
目的: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中适时调温及常规保温策略对全麻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为低体温高风险人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体温管理方法。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保温和冲洗液加温措施;观察组采用术中适时调温策略。分别收集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40 min、手术80 min、手术120 min、出室时的体温、术中出血量、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寒战情况。结果两组体温均随着手术进程逐渐降低,对照组降幅更大,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观察组观察期内低体温状况、麻醉恢复时间、寒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适时调温策略有利于提高全麻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体温值,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最佳保温方法。方法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温毯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C组采用常规盖棉被保暖。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不同时间体温和心率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交互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1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对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保温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围术期保温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方法 将350例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49例)和观察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控制手术室温度24~26℃,加盖保温毯,输入液体均加温至40℃.结果 观察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结直肠癌围术期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术前预保温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预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术前预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预保温组患者在术前30min至手术结束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术中保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开始给予单层棉被,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从术前入室至手术结束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结果三组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三组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预保温模式有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药加温湿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及护理对策,将88例混合痔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中药加温湿敷,对照组予以中药液常规坐浴.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程度,肛缘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保温护理预防低温寒战的效果。方法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中灌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动态调节室温、体表覆盖升温毯、加温灌洗液等保温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30 min、术毕时体温波动情况及术中低温、寒战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30 min、术毕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温、寒战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保温措施,可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降低术中低温、寒战及术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行普外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4 h及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加温组患者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使用输液加温仪持续输液加温,温度设置为4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时的鼻咽温、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加温组T2、T3、T4时的鼻咽温、ScvO2均较对照组高(P < 0.05),ABL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寒颤、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评分(RS)更低、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更高(P < 0.05)。结论 术中输液加温可保证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良好组织氧合灌注,有利于快速麻醉复苏,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及躁动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12—2014-01间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规范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拆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腹部手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便秘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患者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分为复合保温干预组和常规组。复合保温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控制手术室温度等措施;常规组不予复合保温体温干预。评估两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计算术中的隐性失血量。[结果]复合保温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复合保温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复合保温干预措施在全髋关节置换中能有效减少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温度护理对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吸脂整形手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7例)和温度护理组(5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传统的保温措施,温度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度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应激指标、术中应激反应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麻醉开始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开始后2h、麻醉复苏前和麻醉复苏后,温度护理组的体温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AD、NE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应激指标AD、NE和CRP水平均升高,温度护理组应激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护理组低温、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及完全清醒时间、插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护理应用于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中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复苏时间,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结肠息肉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饮食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用于结肠息肉围手术期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胃肠功能恢复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方式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心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评定(SAS)、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