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选患者被随机分成Ⅰ组(10 mg阿托伐他汀组)和Ⅱ组(4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50例,持续用药3个月,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腹胀2例,便秘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Ⅱ组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便秘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龄脑梗死(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年龄80岁的高龄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U=5.220,χ~2=7.652,P0.05),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仅有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915~3.622,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548~3.253,P0.05);2组血浆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335~3.926,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6~3.63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CI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不仅可对患者的血脂指标发挥调节作用,而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从而发挥保护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作为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显示[2],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升高;而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抗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D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16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21d后比较2组疗效、血脂和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2%,对照组7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0.378,P<0.0001);治疗21d后,观察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和CRP 3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CPR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24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瑞舒伐他汀,10mg/(次·d),阿托伐他汀组则加载阿托伐他汀,10mg/(次·d),均连续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采血,测定血脂四项,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并采血测量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2组TC、TG、LDL-C和CRP较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中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较疗前显著下降且低于同时期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颈动脉斑块IMT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CRP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3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剂量组(n=66)和小剂量组(n=70),大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40 mg,qn,po;小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 mg,qn,po,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脂水平、血清CRP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血脂水平(TC、TG、LDL)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方法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脑血管介入手术246例(其中颈动脉支架182例,椎动脉支架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强化组术前7 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80 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术前7 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 g晚一次口服,分别于7 d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术后3个月、6个月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及随访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主要脑血管事件。结果2组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未见明显异常差别,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强化组未出现血管再狭窄,对照组出现8例血管再狭窄,记录介入治疗后近‐中期随访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强化组未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对照组为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脑卒中发生风险,中远期血管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脑梗死(ACI)作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实质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的慢性炎性疾病[1]。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他汀类药物因具有调整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炎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2]。由于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有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血清CRP的变化。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 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且进行NIHSS及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使CRP水平明显下降,并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表明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患者动脉壁对损伤以及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30%~3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不仅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的脑及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130例T IA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H组)和低剂量(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L组)各6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住院及随诊1 a期间T IA复发及形成梗死、新发冠脉事件、脑出血及死亡情况,并比较2组1 a点LDL水平。结果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H组TIA复发率、梗死及新发冠脉事件发生率及LDL水平明显低于L组。结论高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5—2011-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口服,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发生率,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组与停药组脑梗死复发率及两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停药组87例患者复发率17.2%,未停药组113例复发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a后停药组未复发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9)。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口服剂量为20 mg/d,对照组为10mg/d,比较2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第2、4、10周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周抑郁发生率为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轻度,HAMD评分为(11.3±2.2)分,对照组1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中,9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HAMD评分为(14.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6,P=0.0000.05),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方面具有较好中远期疗效,可行性较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d。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NO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治疗14d时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1);两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他汀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他汀组与常规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上述指标他汀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AIS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观察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TG、LDL-C、HDL-C、TC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a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11—2013-11接诊的9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9例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措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好转率52.17%,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控制大脑中动脉狭窄进展,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不适症状,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7-01~2009-06门诊或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应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6 个月观察Boston心衰症状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和客观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Boston心衰症状评分,NYHA 心功能分级和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独立于调脂之外,对血脂水平正常的心室重塑作用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