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小型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羊、牛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20世纪70、80医年代末本病疫情趋于缓和,到90年代疫情又有回升势头[1],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人口流动性增加,其发病已经从以职业相关性疾病为主变成以由食物引起的疾病为主[2].该病常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2.
正国内报道的布氏杆菌感染多以脊柱感染为主~[1-2],而髋关节布氏杆菌感染临床上相对少见。髋关节布氏杆菌感染性疾病是布氏杆菌侵袭髋关节引起慢性感染性的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由于布氏杆菌的相关临床症状往往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所以容易  相似文献   

3.
布氏杆菌病系一种人畜共患病,多流行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牧区,内地及沿海散发[1],福建省罕见[2].该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骨关节系统常见,腰椎最易受累.笔者2010年收治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现将临床诊治的误区与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鲁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间盘引发椎间隙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相似文献   

5.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4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及地中海弛张热等[1]。当布鲁杆菌引发椎间盘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2],临床较少见,而处于沿海地区的广东则更加少见,易造成临床误诊。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例,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认,经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本病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布氏杆菌脊柱炎(brucellar spondilitis,BS)是布鲁氏菌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约为2%~12%~[1]。BS并发硬膜外脓肿非常少见,如未及时治疗,脓肿继续发展,压迫脊髓导致下肢瘫痪者非常罕见,特别是在腰骶部,因为其椎管空间相对较大。本院骨科2017年4月收治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致不全截瘫患者,现将病史资料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对BS的认识,减少误诊致残率,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MR影像上的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64岁,平均49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出汗、腰痛,均行MR脊柱检查,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位于腰椎,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T1序列呈低信号,T2序列呈混杂低信号,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椎间隙多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椎旁脓肿。13例在腰椎,1例为胸腰椎,1例为腰骶椎。14例2个椎体受累,1例3个椎体受累。结论:MR能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影响多组织和多器官(特别是网状内皮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中东、美国南部和中部、地中海东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海、内蒙古等牧区较集中地区~([1])。布氏杆菌脊柱炎(brucellar spondilitis,BS)是布鲁氏菌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约为2%~12%~([2-3])。BS并发硬膜外脓肿非常少见,如未及时治疗脓肿继续发展压迫脊髓导致下肢瘫痪者非常罕见,特别是在腰骶部,因为其椎管空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本院收治的3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资料,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1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细菌及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7岁,24例有牛羊接触史,局部疼痛(100%)和发热(58.1%)较常见,10例伴有神经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现26例(83.87%)血沉升高、27例(87.10%)血CRP升高、23例(74.19%)血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8例行血培养均为阴性,活检细菌培养阳性率80%,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病变主要累及腰椎及腰骶段(24例,77.42%),X线平片及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反应性骨硬化、前方骨赘鸟嘴征;MRI可见病变在T1像表现为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压脂像显示高信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9例,单纯药物治疗12例,平均随访17.1个月(4~3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确诊需细菌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药物治疗首选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手术治疗应把握指征,规范的保守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和脊髓结核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加强诊断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由于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和脊髓结核的影像学结果较为相似,常出现误诊状况,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012-01—2015-10间,我们对25例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和25例脊髓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  相似文献   

11.
正布氏杆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是由布氏杆菌诱发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源以牧区为主,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布氏杆菌侵袭腰椎较多,胸椎及颈椎较少累及,从而造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结核杆菌可侵袭脊柱任意节段,以胸腰段常见,从而造成结核性脊柱炎。二者在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造成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2016-03误诊为脊柱结核的  相似文献   

12.
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脊柱引起椎间盘炎或椎体炎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简称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1932年Kulowski和Vinke首次描述了该病,此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布鲁杆菌病从一种主要职业相关性疾病变成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BS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患布鲁杆菌病人数的2%~53%[1~4];复发比较常见,约占6%~10%,而且容易误诊为脊柱结核[1~6]。笔者就BS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点并分型,以提高该病确诊率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经冷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8例,微创介入治疗3例,2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按照影像学特点分型:椎体骨髓炎型9例,椎间盘炎型8例,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型5例,混合型30例。49例获得随访16~3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根据Alp标准评定:痊愈47例,好转2例。无复发患者。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影像学分型选择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布氏杆菌脊柱炎(布氏杆菌组)、18例不典型结核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组)患者分别行后路手术,内固定后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规范化治疗,随访0.5~1年(布氏杆菌组)、1~2年(脊柱结核组)。结果: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复发,JOA评分均明显升高,治愈率分别达到95.65%(布氏杆菌组)和94.44%(脊柱结核组)。结论:综合病史、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运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保证有效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脊柱感染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布氏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国家列为乙类传染病。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头痛、关节炎、神经痛、肝脾肿大及泌尿生殖系感染。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男性科收治1例布氏菌病睾丸炎、附睾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确诊并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而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提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精心护理是布氏杆菌病确诊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确诊并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而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提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精心护理是布氏杆菌病确诊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3例布氏杆菌患者的护理。结果 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合理正确用药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产碱杆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人类的胃肠道也可以分离到此细菌,较少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引起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加,病死率高达47.5%[1],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8 - 2010年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感染情况和耐药谱,希望为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行病灶清除,病椎置钉,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上述术式治疗21例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8.8±3.4)个月,随时间推移,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21例患者术后病理HE染色均可见病变区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符合布鲁氏菌病改变,Gimesa染色均发现短球状布鲁氏菌。与术前相比,术后ESR、CRP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而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椎间融合内固定可安全有效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