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等,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者72例,占9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67例,占84.8%。胎盘因素15例,占18.9%。软产道裂伤7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引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引产史者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于严重妊娠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0年1~6月68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子宫收缩乏力40例,占58.8%,胎盘因素20例,占29.4%,软产道损伤6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9%。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508例行剖宫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能与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50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8.9%,45/508)。不同病理特征分组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多胎妊娠、多次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子宫切口撕裂均是产妇行剖宫术分娩后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子宫切口撕裂和胎盘早剥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子宫切口撕裂和胎盘早剥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保健站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分娩的30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56例(89%),其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为42例,(75%)胎盘因素为5例(8%),软产道损伤2例(3%),经产妇产后出血大于初产妇,手术出血大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大于2h后出血。63例产后出血除1例行子宫切除外均抢救成功。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手术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障碍,分别占51.8、26.8、17.9和3.6。此外,产后出血还与生产方式、孕产次、有无人流和引产史等有关。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56例患者均在1h内止血。结论对待产产妇和孕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分娩产妇分为2组,各54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立即给予缩宫素,观察组予以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观察2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结果对照组产后2 h、4 h出血量均多于观察组产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特点、治疗方法和结局。方法将2010-02—2014-10间因胎盘前置入院诊治的36患者纳入做为观察组,抽取同期38例非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诊疗过程和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怀孕次数、流产≥3次例数、完全型胎盘位置出现率、子宫瘢痕等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围术期出血量、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及休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胎盘前置的危险因素包括孕次、流产次、瘢痕子宫、完全型前置胎盘等。前置胎盘孕产妇孕期出血应高度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应注重预防,提高分娩前诊断率,及时处理,保证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此等患者的护理水平,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患者128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48例,胎盘因素32例,软产道损伤36例,凝血障碍12例,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直系亲属发病率和旁系亲属发病率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对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新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18):24-25
对2398例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68例,占2.8%;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67.6%)、胎盘因素(26.5%)、软产道损伤(4.4%)及凝血功能障碍(1.5%);相关因素中有流产史、分娩史、及妊娠并发症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情况者,双胎显著高于单胎,胎儿体重>4000 g显著高于2500~4000 g者(P<0.05,P<0.01).提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82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02例。结果产后出血率为2.18%,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3.73%,胎盘因素占26.47%,软产道损伤占7.84%,凝血功能障碍占1.96%。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7月我院分娩的13 415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89例发生产后出血。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55例经常规止血方法达到有效止血,3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其中行Hayman缝合22例, Cho缝合9例, Hwv缝合2例,子宫下段Hayman缝合1例, 33例达到有效止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092±401)ml, 1例羊水栓塞急诊行剖宫产患者经Hayman缝合术及多重纵横压迫缝合仍止血无效,被迫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1年,患者子宫复旧良好,未发宫腔粘连、子宫坏死等远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3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4000 g)、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存在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相关(P0.05),而与孕早期BMI(P=0.647)、产次(P=0.190)、分娩时孕周(P=0.114)和人工流产史(P=0.172)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OR=7.498,P=0.032)、妊娠期高血压(OR=1.325,P=0.002)、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OR=4.440,P=0.028)、宫缩乏力(OR=8.493,P=0.038)、剖宫产(OR=2.348,P=0.009)、中重度贫血(OR=4.976,P=0.044)及多胎妊娠(OR=0.771,P=0.013)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复杂且繁多,临床应警惕存在相关因素特别是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的患者,积极做好孕期及产后的保健工作;子宫压迫缝合术可较好地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中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孕妇分娩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孕产史、临床表现、分娩方式、术中出血及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的高危因素、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分娩9,086例患者,前置胎盘患者共222例,发生率为2.4%,其中边缘性前置胎盘17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34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4例。222例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39例(17.6%),无死亡病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2例通过宫缩剂及子宫按摩加强宫缩有效,4例患者通过加强宫缩及局部多点8字缝合止血。其余患者在加强宫缩基础上进行其他操作,11例行宫腔填塞治疗(6例行宫纱宫腔填塞,5例行Bakri球囊宫腔填塞),8例行B-Lynch缝合术,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4例,术后发热者2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为5.0d。3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完全性前置胎盘15例,合并胎盘植入或胎盘粘连者13例,前次剖宫产史者5例。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或胎盘粘连及前次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在加强宫缩的基础上行局部缝扎、宫纱宫腔填塞、Bakri球囊宫腔填塞、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全子宫切除术阶梯性治疗是治疗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112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2550例阴道顺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2.27%.软产道损伤44饲占39.2%.宫缩乏力43例占38.3%.产程延长22例占19.6%,胎盘粘连9饲占0.8%,巨大儿3例0.26%.产后Zh内出血101例90%.结果:重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减少软产道损伤,减少宫编乏力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阶段,特别是产后半小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时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产后出血之原因.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在娩出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达到400ml以上,或者在胎儿娩出后24小内出血达到了500ml以上的出血量.结果:经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而宫缩乏力别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胎盘因素居次.结论:应当强化孕前宣传教育与孕期管理,恰当外理异常产程,随时严格掌握剖宫产当中的指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就能有效预防与降低产后出血机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5676例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一步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结果产后出血130例,其中宫缩乏力85例,胎盘因素37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采用方法:软产道修补6例,药物治疗68例,B-Lynch缝合20例,宫腔填塞25例,B-Lynch缝合+宫腔填塞6例。结论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联合药物治疗及保守性手术等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后的母婴结局,分析导致PPP及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4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整理所纳入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相关因素,并分析PPP产妇的母婴结局及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妇PPP的发生率为23.08%(24/104,例),发生PPP的产妇在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低体重儿及死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PPP的产妇(P<0.05)。年龄(≥35,岁)、孕次(≥3,次)、产次(≥3,次)、剖宫产次数(≥3,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3,年)、双胎妊娠及子宫形态异常均是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PP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8.33%(14/24,例)。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类型、前次前置胎盘、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是PPP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妇发生PPP时婴儿出现窒息、低体重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年龄、孕次、产次等均是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胎盘粘连...  相似文献   

20.
丁美平  陈菁  邹英  吴燕 《生殖医学杂志》2023,(12):1879-1882
目的 探讨“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武义县中医院行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39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98例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中,有59例(14.82%)发生产后出血。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OR=4.011)、剖宫产生育三孩(OR=4.035)、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3.364)、既往流产≥3次(OR=6.760)、前置胎盘(OR=11.348)、胎盘植入或粘连(OR=9.143)及子宫收缩乏力(OR=10.633)是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4个月是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381,P<0.05)。结论 生育“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与年龄、生育孩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既往流产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或粘连、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