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精准鉴别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05—2019-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经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患者,对其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脑脊液二代测序由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结果 5例患者均具备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脑脊液表现,根据最近公布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均需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但脑脊液NGS快速(平均1.8 d)检出人类疱疹病毒1型(即单纯疱疹病毒)2例,3型(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例,5型(即人巨细胞病毒)1例,以及1型、2型及4型(即人EB病毒)混合感染1例。经过抗病毒规范化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结论脑脊液NGS可用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脑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早期精准鉴别,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检测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报道1例68岁女性,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血与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谱及副肿瘤抗体谱常规检测均为阴性,继续采用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B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使用猴脑组织切片对患者血清进行TBA染色,海马部位可见阳性信号,诊断为TBA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结论 临床上,对临床及辅助检查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符,但常规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可采用TBA法,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病毒抗体特异性指数对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进行病原学诊断,获得三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设立非病毒性脑炎组为对照组。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比较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的差异;并且把脑炎组与对照组的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脑脊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EB病毒性脑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符合一般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即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象-淋巴样细胞反应。脑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是一个特征性的现象;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抗谷氨酸受体抗体Ig G脑脊液阳性(+++)1:32,血(--)。给予免疫球蛋白、激素、控制癫、对症等治疗,预后好,日常生活能自理。结论增加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好,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和拓展对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和抗钾离子通道四聚体结构域蛋白16(KCTD16)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抗GABABR抗体和抗KCTD16抗体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经过等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50岁,亚急性起病,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和癫痫发作。脑脊液蛋白增高(1.10g·L^-1),细胞数正常,血清和脑脊液抗GABABR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双侧海马信号增高。诊断为抗GABABR脑炎。对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治疗反应良好,但经历多次复发。随访过程中,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KCTD16抗体阳性。发病1年后,患者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右肺近肺门软组织结节,远端阻塞性炎症,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行肺结节穿刺未见异形细胞,支气管镜未见出血及新生物。后续随访患者肺部结节进一步增大,最终病理活检证明为小细胞肺癌。结论抗KCTD16抗体可存在于抗GABAbR脑炎患者中,且与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免疫吸附可选择性清除致病抗体, 目前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可选择性快速消除自身抗体, 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Hu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抗NMDAR、抗Hu抗体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女,9岁。以发热、头痛起病,随后出现惊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头颅MRI示右侧颞叶为主区域受累,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数周后患者再发头痛,并出现情绪异常、上肢震颤,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抗NMDAR抗体IgG 1∶10,抗Hu抗体IgG(+),最终诊断为AE(抗NMDAR、抗Hu双阳)。给予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震颤消失,头痛缓解。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合并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尽早完善相关抗体检测并及时复查有助于诊断,早期免疫治疗或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啮齿类动物离体海马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印迹法等是目前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血清及脑脊液样本在不同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不同.神经元自身抗体滴度与肿瘤的发生相关,但与预后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关于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亚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2017-10—2022-03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治疗转归。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41.8岁(15~68岁)。临床表现:16例患者有癫痫发作史,13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15例患者精神行为异常。脑脊液检查:3例患者脑脊液压力超过300 mmH2O,8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均低于100×106个/L,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部分可见激活单核细胞和转化淋巴细胞,8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脑脊液相关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影像学检查:8例抗NMDAR脑炎患者发现异常,1例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及2例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可见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脑电图检查:10例患者存在异常,重度异常者2例,中度异常者2例。治疗转归: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的一线治疗,12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脑炎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仍以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表现为主,对于临床上有此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以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和血清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经激素冲击、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对症处理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结论抗NMDA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为该病的特异性检查项目。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脑炎泛指一类免疫反应介导的脑炎,由特殊抗体介导的为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精神障碍作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抑郁综合征作为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临床中并不少见,但与其相关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却较少。为丰富临床医师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抑郁综合征的认识,本文从抑郁综合征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患病率、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在化脓性脑膜脑炎和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院24h内92例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化脓性脑膜脑炎(化脑组)18例,病毒性脑炎(病脑组)74例和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对照组)的脑脊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CSF)中MMP-9及IGF-Ⅱ浓度。结果血清及CSF中MMP-9含量比较:化脓性脑膜脑炎和病毒性脑炎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血清及CSF中IGF2Ⅱ含量比较,化脓性脑膜脑炎组CSF中IGF2Ⅱ含量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IGF2Ⅱ含量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低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1),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及脑脊液MMP-9及IGF-Ⅱ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颅内感染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与抗NMDAR抗体在诊断该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2例各种病因的脑炎、脑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转染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同时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8%(9/32)的临床诊断脑炎病例组患者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为阳性.脑脊液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清,其中5例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伴有血脑屏障破坏.这些患者均未发现肿瘤,临床上以发热、精神异常、癫痫、肌张力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突出,并有头颅MRI与脑电图异常,早期免疫治疗有效.结论 脑脊液及血清中抗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抗NMDAR脑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自身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6月临床怀疑边缘性脑炎(LE)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的抗LGI1抗体及其他边缘性脑炎相关抗体。对其中抗LGI1抗体阳性的8例患者资料进行登记整理并进行随访。结果共8例抗LGI1抗体阳性的LE患者,平均年龄52.6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0%有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6例患者(75%)伴有其他类型癫痫,5例患者(62.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8例患者血清抗LGI1抗体100%阳性,脑脊液抗LGI1抗体5例(62.5%)阳性;血清及脑脊液其他边缘性脑炎抗体8例(100%)均为阴性;7例(87.5%)患者有低钠血症。5例患者MRI示海马、颞叶(双侧或单侧)出现异常信号,3例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1例行PET检查,脑实质内未见异常。除1例未行脑电检查外,其余病例脑电均有异常,其中有3例24 h脑电提示发作间期双颞区见较多中幅欠规则尖慢波及尖化θ波,左右不同步出现。6例接受免疫治疗,结果显示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激素治疗优于单独激素治疗,未接受免疫治疗患者也有自发缓解趋势。结论 LGI1-Ab相关LE有较特异的临床表现,如FBDS、低钠血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免疫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自身免疫相关脑膜脑炎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对于未找到明确病原体且自身免疫抗体呈阴性的患者,常过度诊断为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忽视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延误治疗。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无菌性脑膜炎与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组成之一,存在靶向神经元表面蛋白、离子通道或突触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确定责任抗体是解决同一例患者多种自身抗体共存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新近提出的"责任抗体"概念对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图像、脑脊液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其中有4例抗NMDA受体脑炎,3例LGI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1例抗GABABR脑炎,所有患者(100%)均有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症状;5例(62%)出现癫痫发作;3例(37%)出现不自主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50%)患者脑电图存在异常;4例(50%)患者有磁共振检查异常信号;1例发现肺癌。结论以认知功能损害、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以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和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4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组3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32例,化脓性脑膜脑炎组2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作为对照。每例患者各取2次脑脊液,共168份脑脊液。分别行细胞学检测和ELISA法检测病毒系列抗体IgG、IgM。结果: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超早期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随后出现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激活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转而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病毒抗体IgG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48.3%)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15%);抗体IgM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快速、简便,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诊断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敏感度为54.7%,特异度为91.3%,是确诊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病原学探讨(附17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的175份病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结果脑电图检查160例,异常136例(85.00%);头CT检查90例,异常15例(16.67%);头MRI检查65例,异常42例(64.62%);脑脊液细胞学检测175例,异常166例(94.86%);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4例,阳性26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的13例,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的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4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3例;脑脊液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0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原学诊断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血脑屏障破坏与脑脊液白蛋白指数变化的关系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结核组31例,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蛋白及Ig A、Ig M、Ig 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3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核组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及脑脊液白蛋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组和病毒组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组IgA、IgG、IgM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损害较病毒性脑炎患者严重,且中枢免疫反应强于病毒性脑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