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 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CEUS以及US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单发乳腺肿块患者的US及CEUS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获得US、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模型方程,计算3个模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及阻力指数(RI);采用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径线扩大以及相对峰值强度;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RI及不均匀增强。单独运用US和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1.4%、84.2%,87.7%、89.7%、84.6%和92.3%、97.1%、8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0及0.98。结论 US和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能力相当,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对40例42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占84.2%(16/19),良性组不均匀性增强占19.0%(4/21),恶性组高增强占68.4%(13/19),良性组高增强占9.5%(2/21),恶性组以慢退为主(14/19),良性组以快退为主(17/21),恶性组不均匀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曲线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87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57例和良性组30例,Sonolver软件获取其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分析其分析区和参考区灌注曲线参数。结果与良性组分析区比较,恶性组分析区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均减小,上升斜率(RS)和下降斜率(DS)均增大(P<0.05);恶性组分析区RT、TTP及mTT的95%可信区间均减小(P<0.05)。与良性组参考区比较,恶性组参考区RT减小,RS和DS增大(P<0.05)。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分析区RT、TTP及mTT小于参考区,分析区峰值强度RS、DS及拟合优度大于参考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的灌注参数可评估肿瘤内的血流灌注,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超声在乳腺实质性病灶中的血流信号及超声特点,评价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CDFI、CDE及复合超声成像技术对264例(392个肿块)乳腺实质性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包膜、纵/横比,有无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等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78例,恶性肿瘤86例.其中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79/86),穿通血管和分支血管居多(66/86),且内部可见大量散在钙化或簇样钙化(83/86),而良性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及穿通血管较少,仅有4例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CDFI、CDE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对照分析.结果:110例良恶性肿瘤,本组检出良性肿块77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恶性肿块3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110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可以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操作简单,结果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乳腺癌和116例乳腺良性肿瘤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半定量、Vmax、RI值、肿瘤的形态、回声特征、微钙化灶、L/T比值和后方回声等多项指标的测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DFI半定量、RI值均高于良性组(P<0.01);RI值≥0.70时诊断≤2.0 cm乳腺癌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100%;而Vmax与肿瘤的大小呈线性相关(恶性组r=0.63 P<0.01;良性组r=0.51 P<0.05),对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不大.肿瘤形态的不规则性和包膜的有无在良恶性鉴别上的敏感性高,L/T比值>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低,而微钙化灶的检出则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高达100%,阳性预测值也达100%.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项联合指标能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术前261例患者二维超声发现的307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动态过程分析,并用Sono Liver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的各参数值,最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早期快速非均匀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病灶早期缓慢均匀弱增强和无增强,均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灶造影后纵径/横径比显著减小考虑恶性肿瘤。恶性病灶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有差异。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86个良性病灶166个诊断正确,20个误诊为恶性病灶;121个恶性病灶103个诊断正确,18个误诊为良性。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89.2%,准确率为87.6%。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用Sono Liver软件可进一步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利用改进的Level Set变分模型对12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肿瘤边界,分别计算16个形态特征参数,结合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及部分特征参数性质确定特征向量组合,最后用模糊C-均值方法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结果 126例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76例。通过Level Set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分割良、恶性的准确率达80.95%(102/12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0/50)、81.58%(62/76)、74.07%(40/54)和86.11%(62/72)。结论良、恶性乳腺肿瘤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灰阶超声可有效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标准化描述术语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良恶性乳腺瘤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生长方式、钙化、最大直径、周围组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中,形态不规则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86.00%和90.32%;高回声晕的特异度为100%。病理结果与BI-RADS 3类和5类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0、0.74),与4a、4c类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0.01),与4b类结果不一致(Kappa值=-0.01)。结论 形态不规则、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整、垂直性生长、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性改变、肿瘤内微钙化、周围组织改变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异质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全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6)
本文对221例乳腺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将手术后病理结果分组对照,回顾性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