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将98例子宫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药物预防,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术后预防治疗,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复发情况、临床病症变化、体征指标、药物副作用、盆腔超声波检查结果、患者接受情况等,就两组的临床用药预防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两种药物均能起到术后复发预防功用,但是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预防比单纯应用孕三烯酮进行术后复发预防效果更加明显,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预防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进行保守性手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半保守(切除子宫但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手术后分两组:米非司酮组33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日;孕三烯酮组3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疗程6个月.两组开始服药时间相同,保留子宫术后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服用;而子宫切除在术后1周开始服用.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缓解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使用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及孕三烯酮2.5 mg/3 d的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 d内服药,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9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3%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米非司酮组恶心症状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16.67%).观察性激素水平发现治疗后两组孕酮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FSH、LH、E2、PRL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方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19-120
目的 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5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疗程6个月,26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日1次,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d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随访1~2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激素水平、副反应及妊娠情况.结果 两种药物术后控制症状有效率达100%,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复发率为8%,而米非司酮复发率7.8%,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而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曾声雯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2-823,82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78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疗程3个月;孕三烯酮组6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年。比较应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0%和84.5%,无显著性差异。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3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3例转氨酶升高。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应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巩固治疗的疗效.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米非司酮组40例,12.5mg/d;孕三烯酮组40例,2.5mg,一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结果 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85.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2,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22,P<0.05);两组血清P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2.312,2.317,P均<0.05).结论 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月华 《吉林医学》2010,(33):5977-597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38例,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给予米非司酮10mg,1次/d;对照组38例给予孕三烯酮2.5mg,2次/周。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基础体温呈单向型,用药3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停药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相似。76例患者中,有22例轻度体重增加,6例少量阴道流血,8例脂溢性皮炎,10例多毛,4例性欲减退,乳房缩小7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术后辅以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6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后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d及孕三烯酮2.5mg/3d的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d内服药,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9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3%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米非司酮组恶心症状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16.67%)。观察性激素水平发现治疗后两组孕酮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FSH、LH、E2、PRL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方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确诊为围绝经EMT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25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患者EMT的临床疗效好于孕三烯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文丽 《中外医疗》2014,(26):147-14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运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诊治的1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或者半保守手术治疗,保守手术是指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半保守手术是指将子宫切除但是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手术。术后将所选的患者根据应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有66例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1次/d,12.5 mg/次;孕三烯酮组,有70例患者服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2次/周,2.5 mg/次,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初始服药的时间一致,保留子宫术后的患者在月经来潮的第1天即开始服用,而切除子宫的患者在术后1周即开始服用。对所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运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该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痛经症状均有程度不等的缓解,米非司酮组患者56例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复发;孕三烯酮组58例缓解,6例缓解,6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米非司酮组中2例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无痤疮、体重增加、阴道流血以及潮热等不良反应;孕三烯酮组中20例肝功能异常,8例体重增加,10例痤疮,10例潮热,10例阴道流血;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手术后运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相比较而言,米非司酮比孕三烯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预防复发,观察其症状、体征和盆腔超声检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少,与孕三烯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柴玲爽 《吉林医学》2011,(18):3711-37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服用米非司酮对于疗效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55例内异症且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28例和孕三烯酮组27例。米非司酮组于手后1周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孕三烯酮组于术后1周2次/周服用孕三烯酮25 mg。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在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组(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于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内异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曹文君 《当代医学》2014,(33):132-133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服用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西九江市九江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辅助治疗)与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辅助治疗)(n=35),比较2组的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2.9%,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5.7%,2组术后复发率均为2.8%,妊娠率均为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1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孕三烯酮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受孕情况和复发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扭转患者病情发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开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60-4561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患者9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组9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观察组4例患者在停用米非司酮后3个月复发,对照组5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2个月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服药2个月~4个月时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7例,停药后经口服肝泰乐、联苯双酯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3 kg以上、面部出现痘疮分别2例、4例,对照组12例、11例,均在停用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疗效相同,副反应前者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按照自愿的原则,36例患者术后未辅助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病例和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应积极加行孕三烯酮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时,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根据是否服用药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不服用任何药物.1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左右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米非司酮对于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积极作用,表明了其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米非司酮配合孕三烯酮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已经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以患者月经来潮后的第二日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两次,每次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观察组同样在月经来潮后的第二日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两次,每次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米非司酮,一日一次,每次1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观察组的要低,血清对比结果,同样,对照组要差于观察组。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在患者体能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